小成语,大智慧,《大学·经一章》里的成语

寒珊课程 2024-10-07 18:10:33

时光如梭,不舍昼夜。做完《小成语,大智慧,<论语>里的成语》之后,没有继续赶路,而是,停下脚步,静下心来,消化吸收一下,先把《鲍鹏山论语导读》又温习了一遍,正所谓“温故而知新”,诵读并背会了不少《论语》中的经典语句,也在喜马拉雅听了鲍鹏山的讲《论语》音频,旨在从多渠道去领悟理解,可惜,内容太过于庞大,到现在还没有听完。不经意间,两个月已经过去了。时光不等人,我也不想在这耽误时间了。毕竟,经典这东西,不可能一两个月都能搞不懂的,慢慢地领悟好了。还得继续我的小成语之旅啊。

这次选的是四书之一的《礼记·大学》,这部书讲的是“大人之学”,是“成人之学”,是“大成之学”,如果以倒转语法的角度讲,大学的意思就是“学大”,学着成为一个大人。《礼记·大学》分列“经”一章”,“传”十章。以下为《大学》经一章里面的成语。

1、止于至善

【解释】: 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处】: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翻译】:大学之道,在发扬自我内在天赋的善行,在于推己及人焕新人民的心性,在于追求并安居于至善的境界。

【举例造句】: 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鲁迅《而已集·黄花节的杂感》

【近义词】: 至善至美、十全十美、白璧无瑕

【反义词】: 毫无是处、漆黑一团

2、齐家治国

【解释】: 整治家庭和治理国家。

【出处】:《礼记·大学》: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治其家。

【翻译】:古代凡是想把善行发扬到天下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安顿好自己的家族。

【举例造句】: 君臣父子全忠孝,齐家治国谙经略。 ★明·冯惟敏《点绛唇·改官谢恩》

3、修齐治平

【解释】: 泛指伦理哲学和政治理论。

【出处】: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先生倡行易知难之说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于修齐治平之道。 ★廖仲恺《孙文主义丛刊序》

【近义词】: 治国齐家

4、格物致知

【解释】: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

【出处】: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翻译】:推知善恶的关键就在于分辨事物的是非。事物的是非分辨了,鉴别善恶的见识才能获得;善恶的见识获得了,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了,居心才能端正;居心端正了,身才能修好;身修好了,家族才能安顿好;家族安顿好了,国家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了,才能使天下太平。

【举例造句】: 顾彼西洋以格物致知为学问本始,中国非不尔云也,独何以民智之相越乃如此耶? ★严复《原强》

【近义词】: 致知格物

5、正心诚意

【解释】: 原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修养方法,现也泛指心地端正诚恳。

【出处】: 同上

【翻译】:同上

【举例造句】: 今世之儒士,自以为得正心诚意之学者,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 ★清·朱彝尊《朱文公文钞序》

本章完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