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奉系军阀的力量达到巅峰,就在张作霖准备进军东南的时候,孙传芳率领“五省联军”反奉,和奉系军阀的张宗昌部交战,并且俘虏杀害了张宗昌的前敌总指挥施从滨。
施从滨死后,张宗昌为了照顾施家,就开始提拔施从滨的侄子施中诚,让他从一个排长升为“直鲁联军”的团长。后来张宗昌战败,“直鲁联军”瓦解,施中诚又投靠了刘珍年、陈调元、阮肇昌,从而长期掌握兵权。

张宗昌
抗日战争爆发后,施中诚率兵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等,靠着优秀的指挥能力,得到中央军将领王耀武的欣赏,因此加入到第七十四军。虽然施中诚不是黄埔毕业生,但王耀武对他特别偏爱,还把第七十四军军长位置让给他,这可是蒋介石的嫡系王牌部队。
抗日战争胜利后,施中诚担任过南京警备司令,可他毕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所以第七十四军军长位置让给张灵甫后,施中诚就只能担任虚职,最后去往了台湾。
1897年,施中诚出生于安徽桐城,他爷爷是卖豆腐的,家中有四个儿子,大伯施从滨是北洋政府中将,四叔施从云在清末时期,领导过“滦州起义”,结果失败被捕杀。

施中诚
施中诚的父亲施从礼是老二,由于父亲去世的早,施中诚是大伯施从滨养大的。
1921年,施中诚考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九期。
1923年2月,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施中诚在张宗昌的部队当兵。
1925年8月,孙传芳率领“五省联军”反奉,张宗昌任命施从滨为“直鲁联军”第二军军长,兼前敌总指挥,率兵在淮海地区和“五省联军”作战,结果战败被俘虏,孙传芳亲自下令处死施从滨。施从滨死后,他的妻子到张宗昌那里哭闹,说孤儿寡母活不了,为了照顾老兄弟的家人,张宗昌就开始关照施中诚。

施从滨
1926年春,张宗昌直接把施中诚从排长升为团长。
1928年,北伐战争时期,张宗昌的“直鲁联军”被国民革命军打败,残部刘珍年控制了胶东地区,这时候施中诚也收拢了两千残兵,跑去投奔刘珍年,被任命为第五师师长。
1929年2月,张宗昌和褚玉璞集合旧部想重返山东,而刘珍年不想让出胶东地区,双方爆发战争,施中诚毫不犹豫率部脱离刘珍年,回到恩公张宗昌麾下,但很快张宗昌战败,褚玉璞也被捕杀。施中诚率领残部投奔山东省政府主席陈调元,被任命为山东警备第一旅旅长。

刘珍年
1930年,韩复榘成为山东省政府主席,陈调元调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到了安徽后,施中诚担任安徽警备第一旅旅长。
1932年,施中诚率兵在安徽西部和红军作战,部队经常被打败。
1933年,施中诚前往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军官高等教育班第二期深造。
1934年12月,施中诚回到安徽,在阮肇昌的第五十七师第一六九旅当旅长,率兵前往江西攻打红军。
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一直没有忘记给父亲报仇,她多次找到堂哥施中诚,施中诚却说孙传芳虽然下野了,但他影响力很大,如果杀了他后果很严重。看到施中诚一直敷衍自己,施剑翘要和施中诚断绝兄妹关系,独自把孙传芳刺杀,最终施剑翘也无罪释放。

施中诚夫妇和施剑翘
1936年2月,国民政府授予施中诚陆军少将军衔。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施中诚率领第一六九旅参加“淞沪会战”,他身为旅长一直在前线指挥战斗。10月,施中诚的部队在蕰藻浜和日军激战,多次打退日军进攻,“淞沪会战”结束后,施中诚升为第五十七师师长。
1938年6月,施中诚率领第五十七师参加“武汉会战”,率兵在田家镇和日军激战,经过半个月的战斗,第五十七师损失惨重,团长龙子育、副官长张云亭阵亡,旅长杨宗鼎、团长李翰卿等重伤。他麾下的第三三九团上百官兵,在突围无望的时候,选择和日军同归于尽,最终全部牺牲,没有一个俘虏。

施中诚
田家镇的战斗结束后,施中诚的第五十七师编入第七十四军,这时候蒋介石的王牌部队,从此施中诚从杂牌军将领,变成中央军将领。
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施中诚担任第七十四军副军长,兼第五十七师师长。在战斗中,施中诚命令旅长李琰率兵进攻上富镇,将支援长沙的日军截断,为“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立下战功。年底,施中诚率兵在赣北和日军作战,兼任独山师管区司令,虽然施中诚不是黄埔嫡系,但他靠着优秀的指挥能力,七十四军军长王耀武很欣赏他。
尽管王耀武很欣赏施中诚,而蒋介石不可能把自己的王牌部队交给杂牌军出身的将领,于是将黄埔第一期的余程万升为第五十七师师长,施中诚调任第一百军军长。虽然调离了自己一手组建的部队,但可以升为军长,施中诚也能接受这个命令。

王耀武
1944年,王耀武升为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于是第七十四军军长位置空出来了,军长的候选人有三个,分别是副军长李天霞,第五十七师师长李琰以及第五十八师师长张灵甫。
本来李天霞当军长呼声最高,可他很久没有在一线指挥部队,都是在后方训练新兵,而且还喜欢拉帮结拜,王耀武不放心把第七十军交给他。第五十八师师长张灵甫,虽然打仗厉害,可性格太固执,很容易得罪人,王耀武也不敢把部队交给他。第五十七师长李琰,是施中诚的老部下,就算王耀武想把第七十四军交给他,其他将领肯定不会同意。

李天霞
经过一番考虑后,王耀武觉得还是要把施中诚调回来,因为施中诚性格温和,和第七十四军将领们合得来,再加上他没有其他背景,自己也方便控制。就这样施中诚当上第七十四军军长,为了安慰李天霞,王耀武让他当第一百军军长。
1945年,“湘西会战”爆发,这是中日之间最后一场大规模会战,施中诚命令李琰率兵坚守雪峰山的门户江口,王耀武调第一百军第五十一师坚守龙潭司,施中诚本人率领第五十八师在武阳坚守。日军企图抢占芷江空军基地,结果被国民党部队打得惨败,称为湘西大捷,美国报纸曾大加称道。
8月,日本人宣布投降后,施中诚率领第七十四军在衡阳接受日军投降。不久施中诚率领第七十四军进入南京,兼任南京警备司令。10月,国民政府颁发忠勤勋章、四等云麾勋章给施中诚。

张灵甫
1946年2月,蒋介石始终不愿意让杂牌军将领控制第七十四军,所以用明升暗降的方式,让施中诚担任第二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张灵甫担任第七十四军军长。
1947年,施中诚担任第十一绥靖区副司令官、青岛警备副司令。
1948年1月,施中诚获得三等云麾勋章。4月,施中诚担任整编第三十二师师长,该师后改称陆军第三十二军,由赵琳将军任军长。9月,国民政府正式授予施中诚陆军中将军衔。
1950年,施中诚到达台湾,担任台中防守区中将副司令官。
1953年,施中诚从部队退役,担任台糖公司顾问,之后就和家人过着田园生活。
1959年,施中诚到美国居住。
1974年10月,施中诚在台北去世。
声明: 历史公共信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