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人不在江湖,但处处有他传说的马云又再次现身了!
马云现身阿里巴巴!
昨天,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出了在阿里西溪园区C区偶遇马云的照片,引起了不小的轰动,瞬间又上了热搜。
图源:小红书
在网传的照片中,65岁的马云精神奕奕,头戴经典白色鸭舌帽,一身休闲穿搭,手持瑞幸,与多位阿里员工亲密合照,十分低调又接地气。
图源:小红书
他的现身,不仅让阿里员工们欢欣雀跃,在业界也激起了不小的水花。毕竟在马云上次现身后,阿里就发生了巨变。
上一次,马云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是去年的3月27日,次日,阿里巴巴就宣布进行24年来最大变革,启动“1+6+N”的组织架构调整。
不久后,逍遥子张勇闪电退休,由“十八罗汉”中的蔡崇信、吴泳铭分别接任集团董事会主席、CEO。
而现在,让人不禁遐想的是,前不久,就在11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发布内部邮件,宣布阿里将成立涵盖淘天、阿里国际等核心电商业务的“阿里电商事业群”,蒋凡将成为电商事业群CEO,接下这个业务规模超5000亿的盘子。
马云在业务调整后再次现身,仿佛为大众拉响了“双重预警”。是不是意味着,阿里又要发生新变化了?
阿里正面临重重挑战!
一切还有待阿里的下一步动作,但我们可以从阿里所面临的现状窥见一些动向。
淘天集团向来是阿里的核心业务,是总营收的主要贡献者,但近年来却频频面临着拼多多等新崛起的电商发起的挑战。
根据阿里最新财报,2024年三季度,淘天集团的总营收为989.94 亿元,同比仅仅增长了1%;同时,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5%至445.9亿元,其盈利能力处于下滑通道。
端倪早已显现。昔日“小弟”拼多多早在去年11月就成功挑战了阿里巴巴的霸主地位,就连不少阿里员工都直呼“当初看不起的砍一刀,都快成大哥了”。
为此,马云还罕见地在内网分享长文反思过去一年阿里的变化,“要认清自己,重回客户价值轨道。”
然而,到了今年,阿里的市值还是再次被拼多多超越了,后者的创始人黄峥还登顶了世界首富之位,尽管只是短暂的18天,但已足够让大众看到拼多多强劲的实力。
虽说拼多多近两个季度增速已然放缓,但需要正视的是,阿里相比之前的全面领先,如今的淘系电商在DAU(日活跃用户)、交易用户数、包裹数量等方面几乎都被竞争对手超了个遍。
阿里面临的困境,从数据上看更为直观。
早在2014年,仅阿里和京东两家公司的GMV总和就占到了中国电商行业总规模的80%,其中光阿里的份额就占了70%左右。
但时间来到了十年后的2023年,阿里的份额不断被蚕食,市场份额的占比却呈现出一派新的格局:32%的阿里、17%的拼多多、15%的京东、11%的抖音和5%的快手。
对此,有业界人士预测,随着时间的推移,吃到了下沉市场和中老年群体红利的拼多多和抖音,接下来还有可能会进一步挤压阿里的市场份额。
图源:远川研究所
更严峻的现状是,阿里重金投入的其他业务,比如阿里云、菜鸟等,营收尚未扛起大梁;增长势头强劲的海外业务虽说增速喜人,但近一个季度亏损却高达 29 亿元,尚未实现盈亏平衡。
在这样的情形下,选择唯一掌管过国内电商和海外电商两大业务的高管蒋凡回来挑起大任,可以说是最优选。
毕竟就连美团创始人王兴曾经都在朋友圈高度点评过蒋凡:
“接下来几年,电商就看拼多多的黄峥和淘宝天猫的蒋凡这两个聪明人如何较量,应该会很精彩。蒋凡如果能赢这一仗,那就是当之无愧的阿里CEO接班人,如果他有兴趣干这活的话。”
图源:网络
或许蒋凡接任后,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写在最后
最后,无论马云这次现身会不会带来变化,还是淘天接下来是否还会做出其他变动。
对我们商家来说,看透变化的本质,找准经营的方向,才是最重要的。
此次成立新的电商事业群,阿里方面表示,是吴泳铭作为阿里集团CEO,面向未来在电商领域如何用好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形成发展合力做出的新思考和新行动。
随着这一轮调整,阿里巴巴聚焦核心业务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和聚焦。在邮件中,吴泳铭表示,电商业务和AI科技是集团最关键的发展方向。
AI方面,阿里将持续加大投入,推动以AI为动力的生产力革命,完善AI基础设施和配套支撑体系,坚持开源开放,在toB和toC领域持续的投入AI的产品研发,把握住AI时代的机遇。
说到这个话题,很难不联想到阿里今年来十分重视的「全站推广」这一功能。在宣布蒋凡回归的第二天,官方还明确表示「全站推广」即将推出全店托管模式,要将付免联动再次升级。
随着运营推广工具的逐渐“傻瓜化”,这也说明AI与电商的融合的趋势已经势不可挡了。
图源:阿里妈妈
这间接告诉我们商家,之后不用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运营技巧的学习上了,也就是运营技巧的学习已经拉不开商家之间的根本差距了。
毕竟推广只能让好卖的产品卖得更好,不能让不好卖的产品变得好卖。推广是我们公司的放大器,它的本质就是用来放大的,因此我们原本的内功扎不扎实,决定了我们放大的效能到底好不好。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是把精力放在修炼内功上,放在提升产品力、品牌力、营销力、供应链能力等上。
我们更应该在提供优质价格力商品的基础上,不断思考如何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去获得平台提供的更多优质流量激励和更多权益,从而摆脱单一价格竞争维度带来的低价低质低利恶性循环。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存量时代的汹涌浪潮中,驾驭变化,稳立潮头,实现自身企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