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个人观点,欢迎批评指正,若有侵权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说实在的,对于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因为高考往往只是同等条件下优先的优待,所以中考时期的优待就显得更加重要。
但是这个好政策,仅仅限于军人子女,对于退役军人的孩子来说,因为已经退役的原因,是没有相应规定和资格的,只能和其他孩子一起同场竞技,也着实让不少老兵揪心牵心。
文|剑客兰山
图|大唐
编辑|剑客乐山

老兵们理解,毕竟自己退役,无论如何也不符合有关规定;另一边呢,也有些遗憾。毕竟自己的很多荣誉、经历,因为各种原因在服役时候没有转化为教育优待的资格,而等到用的时候却发现没机会用了,觉得有些无奈也有些遗憾。
遗憾是遗憾,但是这是政策规定,谁也没办法。
但是随着退役军人工作的推进发展,这个局面却有些变化,而且是好的变化,因为退役军人的子女,在中考中也有优待待遇了。
《贵阳贵安深化中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明确:退役军人服役期间立功受奖,从退役之日起至中考成绩正式公布前,三年内其子女享受中考加分。
这意味着,即使这些军人退役了,只要其服役期间立功受奖,退役后三年内依然可以享受和现役军人子女一样的待遇,享受分数不等的加分优待、
够实在吧。
这样的地方还不止贵安。据了解,福建福州明确,享受中招政策性加分照顾的对象包括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现役军人、改革期间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退出现役1年内(以退役命令为准)军人、因公牺牲和病故军人的子女。
还有广东省江门市发布《江门市拥军优属实施办法》其中,第二十二条明确服现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二级表彰)及以上奖励的退役军人其子女在退役军人户籍县(市、区)参照享受军人子女教育优待。
山东省新泰市将“军人子女入学无忧绿色通道”列入2023年拥军“十件实事”,将服现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退役军人子女纳入教育优待范围,参照军人子女享受入学入托优先优待。
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对荣立两次以上三等功或荣立二等功以上的优秀退役转业军人子女,可以自主选择优质学校并统一安排到申请学校就读。


激动吧,羡慕吧。且不管到底能加几分,就这份尊重带给大家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却是用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
只不过,这样的地方实在有些少,有些少而已。
少就少了,我们就先看看这两个地方的政策。
归纳起来,关于退役军人子女中考优待政策主要有这几个特点:
方式:加分。具体的加分分值,各地存在的不同的标准。而这种方式,其实相对于军人子女教育优待来说,还是有些单一。毕竟军人子女在中考时候,是可以享受降分10%不等的待遇,而这个分值,有的时候比其他地方加分的分值还要高。
条件: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比如贵安地区的,就必须是服役期间立功受奖的才行,如果没有立功受奖,恐怕也无法获得优待;而福州呢,没有说具体的条件,必然就是按照军人的标准执行,而军人的条件中也有立功受奖、艰苦边远、重点岗位等。二等功,似乎是最基本的优待条件。
总之,并不是所有退役军人的子女都能获得优待,就如不是所有军人子女能够优待一样。看的还是你服役期间的贡献、奉献以及荣誉等。看来,就算未来真的有其他地方出台类似政策,服役期间不好好干的,依然没有资格。
时限:也就是这优待资格,并不是保留终身的,三年也好一年也罢,过了就没了。这点也好理解,毕竟退役军人人数众多,符合要求也多,如果放开不设条件,恐怕压力也大。所以设定一定标准,虽然让部分战友直接失去机会,但是也只能这样了。
当然,看到这些,估计有战友觉得不是很过瘾,既有地方少的原因,也有优待优先还有限制条件的原因。但是笔者认为,这些地方,在现在中考重要性甚至高于高考的情况下,依然能将优待政策向退役军人延伸,把使用时效向退役后延迟,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也是军人尊崇的具体体现。考虑到退役军人群体的特殊性,所以我们不可能要求兼顾所有,向军人看齐。也许一步步来,逐步探索摸索,逐步完善提升,未来也许有更多的更好的出现。


笔者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反正服役期间相关的优待政策是一个没有享受,成为了一个不小的遗憾。当时,笔者也曾期待,如果这个优待政策可以适当延期,刚好自己的孩子可以享受到,那该多好。
只不过退役了好几年,这个期待一直没有实现。
笔者也曾就这个问题和军地有关部门工作人员交流过,说既然有了军人子女教育优待,为何不能适当延伸拓宽,把退役军人的孩子也一块纳进去,那该多好。
工作人员说不是不想,而是不能或者不好。
一方面,缺乏法律支撑。关于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的政策规定,现成的而且不断加强。但是对于退役军人的,没有任何法律做支撑,自然无法执行。看的是各地自己的认识,看的是各地的政策力度。
另一方面,教育资源本身就很紧张稀缺,加一分或许就能改变很多人的命运。再加上退役军人的群体基数比较大,所以当地教育部门也不敢随意调整,无法统一拓展了。
最后,对于退役军人子女优待,目前没有任何的经验可以借鉴,所以也会是一个逐步探索摸索的过程,还需要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自然这进程、这力度还无法让大家满意。
多理解多谅解吧,未来或许能越来越好。
工作人员的话里,也能听出一些无奈,但是也有一些信心和期待。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暂且不谈到底如何拓展,也不说如何建设,笔者想说说关于相关的细节。
比如到底谁的孩子可以获得资格?目前两地的做法,主要是参考军人子女教育优待的规定,以荣誉、经历等为主。笔者认为,这一点倒是完全可以直接借鉴复制,毕竟那样的条件无论现役退役都是大家信服理解的,所以复制到退役也没啥问题,大家也不会有意见。
但是对于延迟时限问题,不少战友也有自己的看法。有的觉得既然延迟,不如不设条件,只要符合就可以;也有人觉得一年或者三年的时限有些短了,不如放宽到六年、九年更合适。
到底该如何设定才能合理科学?笔者认为之所以大家这么说,主要还是从个人角度出发的,设法让标准可以惠及自己的孩子。但是任何机制都不能兼顾所以,所以无论几年都有可能有人无法享受优待。
而三年的标准,更多的是针对已经进入初中的退役军人子女。对于幼儿园、小学的孩子,确实无能为力了。笔者认为,这个标准无论是可操作性还是时效性来说,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合理的,如果推荐,笔者倒是推荐这个。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考,每个地方也有自己的考量,无论怎么设置,只要公开公示,都是公平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只是依规办理就好。如果有机会,自然最好。没机会,也没啥遗憾。
其实,这个问题,牵扯到的,还是军人职业待遇的延续问题。部分战友对于退役军人无法凭证享受公交地铁优惠等问题颇有微词,而这些也是军人职业待遇无法延伸延迟的具体体现。
如果,我们可以有这样的机制,哪怕设定一定时限,让军人职业待遇可以在退役后再适当延迟,是不是可能更好?更能帮助退役军人适应新环境,让曾经的荣光也能继续保留?
希望吧,希望类似的好政策越来越多,这样的好地方越来越多。
优待背后,更是一种尊重和认可,是那段经历的延续……
都不回分了,别想了。前几天才问教育系统的,他们就一等功都不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