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全国“两会”照常在北京举行!
“两会”期间,各位人大代表为了维护人民利益,提出了很多提议,甚至有的连人民自己都想不到,却被人民代表提了出来。
不过,这些提议里面,确实有几个暖“人心”的提议出现。
那么,究竟是一些怎样的提案呢?

截至目前,我国 60 岁以上老人数量已达 3.1 亿,而按照相关预测,到 2050 年,这一数字将突破 5.04 亿。

但是在养老问题上,除了公职人员退休后有相对完善的养老保障之外,那些早年忽视养老金缴纳,或是长期从事打零工,缺乏稳定社保缴纳渠道的工人们,在步入老年后,每个月只能领到一些微薄的养老金,甚至有的还领不到养老金。

如果说,年轻时能够攒下足够的金钱倒也罢了,可显然,大多数人的养老储备金是无法满足养老需求的。
而且,若是生病支付完高额医疗费之后,一日三餐的日常花销更难保障了。

正因如此,今年的两会上有很多人大代表献策,不过多半还是以医保为核心!
就比如庹庆明代表经过深入调研后,发现70 岁以上老年群体的身体机能很差,患病风险大幅增长。

然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费用近年来持续上涨,这无疑给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老年群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此,庹庆明代表提议,国家应该就70岁以上的这些群体,出台相关合适的医疗保障机制。

若这一机制得以实施,不仅可以缓解老年人缴纳医保的压力,还能够让医保在他们身上发挥作用。

除了医保补贴之外,全国政协委员孙洁还关注到,年轻人对养老金的态度较为消极,认为投入与产出失衡,没有必要支付养老金。
与此同时,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金非常低。

基于此,孙洁委员提议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并使其与可支配收入增长挂钩。
这一举措若能落地,将为老年人的生活提供更坚实的经济保障,让他们在暮年能真正享受到应有的尊严与安稳。

以一位早年打零工的老人为例,每月几百元的养老金难以维持生活,若养老金能与可支配收入挂钩得到提升,将极大改善其生活状况,使他们能够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开支。
但是在一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身上,甘华田代表却发现老年疾病对康复、护理等需求高,但现行医保康复、护理等核心老年医疗项目,报销占比却不足 5%。

所以他建议扩大医保覆盖范围,将老年综合评估、延续性护理、长期照护、居家护理、康复训练等老年医学特色项目纳入医保报销目录,并提高报销比例。
同时,积极推动 “家庭病房” 的医保支付,完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加速试点扩面,重点向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将家属照护补贴和专业护理培训费纳入医保报销。

虽然国家一直主张“热爱小动物”,可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动物的,而且这些宠物也有一定的攻击性,尤其是那些大型犬、烈性犬一旦伤人,极易导致受害者感染狂犬病,或是遭受重伤,甚至失去生命。

要知道狂犬病是一种几乎致死的恶性传染病,被携带狂犬病毒的犬只咬伤后,若未及时进行规范的预防处置,后果不堪设想。

例如,在某些偏远地区,由于医疗资源有限,部分被犬咬伤的患者未能及时接种狂犬疫苗,最终因狂犬病发作而痛苦离世。
而且,就算是繁华城市,面对几千元的狂犬疫苗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到最后掏了钱,自己还要承担身体上的伤害。

不过,除了伤人之外,犬吠声扰民也是一种困扰。
尤其是在居民小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犬只不分昼夜的狂吠,严重干扰了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
所以庹庆明代表建议将危险犬类列入禁养名单是从源头上减少恶犬伤人风险的重要举措。

毕竟不同犬种的性格和攻击性存在差异,一些大型犬、烈性犬,如藏獒、比特犬等,天生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环境中饲养此类犬只,无疑是埋下了一颗颗 “定时炸弹”。
还有就是“出门必牵绳”不仅仅是文明行为,更是对自己、对他人的一种负责任态度,万一到时候犬类伤到路人,自己除了受到处罚之外,还要支付对方的医疗费。

劳务派遣,简单来说,是借助第三方机构与员工签署工作协议,再把劳动者派向其他用工单位,由用工单位安排和管理劳动的一种用工形式。

原本的劳务派遣是为了应对企业临时性、季节性的用工需求,或是解决特定项目的人力短缺问题,对于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运营效率起到了积极作用。

例如,在一些旅游旺季,酒店、景区等服务行业会通过劳务派遣的方式招聘大量临时员工,以满足激增的客流量需求;又或是某些企业承接了短期的大型项目,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但自身员工数量有限,便借助劳务派遣来补充人力。

结果后来变成了一些企业和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规避法律风险和逃避社会责任,普遍且大量地使用劳务派遣工,将原本应由正式员工承担的工作转嫁给他们,实现了 “用人不养人” 的不当目的。

而且,这些劳务派遣的员工工资远远低于正式员工的薪酬,可工作内容却跟正式员工一样。
以某大型电子制造企业为例,在同一条生产线上,正式员工每月薪资可达 6000 元以上,还享有年终奖、绩效奖金等福利,而劳务派遣工每月工资仅有 3500 元左右,且没有任何额外奖金。

而且哪怕这些劳务派遣的员工很优秀,他们也没有在本公司晋升的资格,所以大多劳务派遣员工由于身份限制,始终无法晋升到管理岗位,只能在基层单位耕耘多年。

不仅如此,有的单位自行出资注册劳务派遣公司,将内部员工转为派遣工,这种 “自我派遣” 的行为,使得员工的权益保障变得更加脆弱。

还有部分企业采用 “假外包真派遣” 的手段,表面上是业务外包,实则是通过劳务派遣规避用工责任。

面对这些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王雁提议彻底整治劳务派遣乱象,杜绝 “用工不养人” 的恶劣行径。
并建议明确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派遣期限、同工同酬标准等关键问题,让法律成为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坚实后盾。比如,清晰界定 “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 岗位的具体标准,防止企业滥用劳务派遣。

另外,就是要加强监管力度,劳动监察部门应定期对企业的用工情况进行检查,对于违规使用劳务派遣工的企业,依法予以严惩,提高其违法成本。

全国两会聚焦民生,养老、恶犬伤人、劳务派遣等议题关乎大众福祉。
代表们的提议切中要害,为解决难题指明方向。
期待各方积极行动,完善政策、加强监管,让养老无忧、社区安宁、劳动者权益得护,共同构建更美好的社会。
信息来源:
红网:整治“犬伤人”问题,重在盯住养犬人
红网:劳务派遣“变味”,亟待系统治理
人民政协网:两会聚焦|如何让“养老”变“享老”?全国两会上委员们提出了实实在在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