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领2万多名群众在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其军队称作“太平军”,洪秀全被拥立为“天王”。
9月,太平军攻克永安(今蒙山县),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确定了纪律,整顿了队伍,改阴历为天历,初步建立了革命政府。
太平天国之乱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总计伤亡人数无定论,各种统计从7000万人至1.6亿人不等,极有可能是人类史上死伤最惨烈的内战。太平天国从1850年起共坚持了14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太平天国运动的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影响之深都超过了过去的农民战争,达到了农民革命运动的顶峰。它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
太平天国所颁布的纲领文件,反映了农民平均主义的愿望和获得土地的理想。《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那么,太平天国运动为什么会爆发呢?
首先,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西方资本主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凭借先进的生产力和一系列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在外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的过程中,中国原有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大量农民和家庭手工业破产,中国的社会矛盾逐渐激化。
其次,鸦片战争耗费了大量的财力。战时军费7千万元和对外赔款2千多万元,全部都加到了广大农民和其他生产者身上。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各级官吏的层层盘剥和地主阶级转嫁摊派,农民的实际负担数倍于明文规定的提税。
最后,再加上银价上涨及连年水旱灾害,大批人民衣食无着,陷于极端悲惨的境地。所以,农民的反抗风起云涌,遍及全国。其中广西地处边陲地区,地贫民穷,又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再加上有天地会多年的斗争传统,清政府统治比较薄弱,因此广西成为太平天国革命的发源地。
清末摄影作品,衣衫褴褛的百姓
1843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不久后,与冯云山到广西传教,得到人民广泛响应,广西地区的拜上帝会组织日益壮大。1850年的金田起义,就在广西的土地上爆发了。
太平天国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
首先,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先声。
起义爆发后,清政府立即派来军队镇压,迅速包围了永安。太平军奋勇征战,冲破了当地的地主武装和清军的围堵,并在1851年3月,由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称“天王”。
接着,1851年8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初步建立了政权。
太平军在永安待了半年之后,便突围而出,先后占领了九江、安庆、芜湖等重要城市,于1853年3月攻克南京,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农民革命政权,与清王朝分庭抗礼。
然后,太平天国便迎来了自己的全盛时期。
首先,在军事方面,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南北对峙。为了彻底推翻清朝统治,太平天国开始了北伐战争。1853年5月到1855年5月,北伐军从扬州出发,横扫六省,紧逼天津。
北伐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中心,引起清廷的动荡,同时也牵制了清军,让南方的太平军可以趁机发展。然而,北伐因为孤军深入,缺少外援,战争环境不利等因素,遭到清军全力反扑,最终失败。
另外,清政府为了扑灭太平天国而加强了对天京的围困。而对太平天国一方来说,如果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扩大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征势在必行。
太平军西征先遇小挫,后由石达开指挥大败曾国藩的湘军。在天京附近,太平军又大破清军江北、江南两大营。到1856年夏,上至武汉,下至镇江连成一片,尽在太平军控制下,是为太平天国军事上全盛时期。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之后,还进行了政权建设,颁布了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不仅涉及土地制度,废除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平均分配土地,还实行了男女平等的政策,禁止买卖妇女和女婢。对外则坚持独立自主的政策,否认不平等条约,禁止贩卖鸦片,反对外来侵略……等等这些措施都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
这份文件的设计,是农民理想社会的蓝图,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革命思想的结晶,但其试图在小农经济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绝对平均分配土地等生产、生活资料,建立人人平等社会的这一主张,却是一个空想。加上当时社会正处于战争状态,缺少必要的条件,所以导致该制度根本无法实行。
随着太平天国的日益强大,满清八旗军和绿营军已经不足以对抗太平天国革命,清朝的统治者迫不得已放松了对汉族武装的控制。1853年,咸丰皇帝命令地方组织团练武装,诸如曾国藩的湘军,李鸿章的淮军相继发展起来,后来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
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代表的汉族地主势力的壮大,表明满洲贵族和八旗军队的腐化堕落已经无法对抗太平天国运动,清王朝已经走向衰落。
清咸丰帝
但就在这大好形势下,太平天国内部却发生了自相残杀的“天京事变”。
1856年8月,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为“万岁”,这一事件让洪秀全感到事态发展下去会对自己不利,表面上答应了杨秀清的要求,暗地里却密召在前线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回京救驾。韦昌辉立刻率领3000精兵赶回天京。
9月2日凌晨,杨秀清被暗杀,杨秀清的部下也有5000多人中计被杀害,天京城内一片恐慌。后洪秀全又下诏书,由石达开回京辅政。次年5月,石达开被逼走,更造成了人心冷淡,锐气减半的局面。
“天京事变”给太平天国革命事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其根源在于建都天京后,上层领导集团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生活奢侈,等级森严,诸王之产生尖锐的矛盾,太平军内发生严重内讧。这场内讧不仅破坏了太平天国内部的团结,动摇了太平军将士的宗教信仰和对太平天国理想的坚定信念,更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丧失了乘胜歼灭清军的有利时机。
这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而清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政变”后,便与西方列强联手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得太平军从此进入了十分困难的战略防御阶段。
洪秀全为了克服危机,提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将领,重新组建了领导核心。
1858年8月,李秀成约集各路将领大会于枞阳,陈玉成也赶来参加。会上大家“各誓一心,订约会战”。会后,陈、李联合作战,连挫清军。9月,攻破清军重建的江北大营,10月,大战三河镇,全歼湘军主力李续宾部。太平军占领了江南大部分地区,士气重新高涨。
内政方面,任用洪仁玕主持朝政。1859年,颁布了洪仁玕的《资政新篇》。《资政新篇》的颁布,其目的在于重振天国声威,挽救天国危局。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兴办邮局、银行,推广保险,兴办医院和学校,进行文化交流。
洪仁玕,《资政新篇》
这是中国最早的、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但是,它并没能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又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因此也未真正实行。
1860年5月,太平军一度攻破清军重建的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的围困,并乘胜东进占领苏、杭,开辟了苏浙根据地,革命出现了重新振兴的局面。但最终,太平天国运动还是以失败收场。
中外势力联合镇压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太平天国就一直面临着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进攻的严峻局面。1863年,在英法联军的支援下,曾国藩兵分三路,围困天京。西北战场则在陈玉成的指挥下进行了英勇的安庆保卫战。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1861年9月安庆失守,天京危急。李秀成率军回援天京,与湘军大战40余天,未能破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后来险恶的情况下,1862年太平军还在上海、宁波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
然而,这一切并没能阻止太平天国运动的落败。1864年6月3日,洪秀全病逝。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失败。
(素材源于:https://www.allhistory.com/article/5ec64098fcd3560001b7b084;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