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关于医疗方面的文章,也很有些时日了,特别是围绕乡村医生这一块,写得比较多,可是总有一种疑惑,始终萦绕在心间,难以释怀,那就是乡村医生纳入体系的问题。
乡村医生的前身,是“赤脚医生”,而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是同一时期,在同一背景下,组织成立的,而民办教师,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都或早或晚都纳入了教育体系,而赤脚医生,直到新世纪的今天,还游离在医疗体系之外。

时代背景就是,十年文化变革,中断了人才培养,受影响最大的两大体系,一个是教育体系,另一个就是医疗体系,这两个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教育,需要合格的老师,能够胜任教书育人的职责。
而医疗则需要,能够治病有技能的医生,可是这两种人才,必须得经过系统的培养,多年的教育,方能够具备这样的能力。
很显然十年的中断,对这个培养教育的影响有多大,可想而知。

这两种人才,它不像工人、士兵、服务行业等工种一样,没经过系统培养,跟着有经验的老师,上心的干上一段时间,就完全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了。
而上述这两种职业,则完全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没有真才实学是万万不能够胜任的,更不能马马虎虎,因为教育关系到人才培养,而医疗则关系到人的生命健康。

可是时间不等人,老一代老师和医生逐渐老去,去世的去世,退休的退休,而学生和患者的需求,却有增无减,甚至还有大增的现象。
这怎么办,老师就从务农的初、高中生中招,医生则从民间的中医大夫,和略懂医术的人群中去选,这样就可补充人才的不足。
这两种群体,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本身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程度都有些欠缺,可是再经过短期培训,或者实践,也能胜任工作需要。

于是赤脚医生和民办教师,便应耘而生了,实际上这是一种应急的权益之计,并非长久之计,一恢复高考后不久,此种制度便中断了。
以上分析,还是比较客观的,这可不是自夸自,的确就是这么回事。之前文章中,之所以十分推崇这样的措施,是因为它所起的作用和效益,是无限巨大的,是前所未有的。
比如,上百万的孩子,有了教学的老师,让他们有学上,有书读,不至于流落街头,得不到基本的教育,教师队伍也得到了发展壮大。

几百万的农村,在一夜之间,成立了卫生室,有了看病的医生,在医疗资源极度匮乏下,基本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这样既方便了基层患者的就医,又减轻了大医院的就诊压力,是两全其美的大好事。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最好最可行的措施。
但就是不明白,为何民办教师在八十年代,就全部加入了教育体系,而乡村医生则不能加入医疗体系。
关键是乡村医生自始至终,都在医疗系统的领导下,干着医疗系统给安排的任务,执行着医疗系统的每一条指令,接受着医疗系统的督查、考核,甚至是处罚,就是入不了医疗体系。
这种困惑和不解,估计不光在下有,大多数的人都会有,甚至就连乡村医生自己也会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