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汽车起承转合的历史中,燃油车时代的“合资车”代表着一段金戈铁马的辉煌岁月;而到了新能源汽车时代,舆论场上的“合资车”却几乎沦为落后、陈腐的代名词,唱衰之声更是此起彼伏。
不可否认,国产汽车品牌确实抓着新能源汽车的机遇实现了弯道超车,但这并不意味着曾经的强者一夜之间会溃不成军,尤其是像“BBA”这些拥有百年造车历史的豪华汽车品牌。它们不仅不会“败走中国”,反而携着“真金白银”义无反顾地奔向中国。
9月4日,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宣布,计划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在华投资超140亿元人民币,进一步丰富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的本土化产品“智造”阵容。此举意义非凡,这不仅意味着中国市场是奔驰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奔驰对中国汽车市场的长期承诺,更代表着奔驰正在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何谓“强者恒强”,让那些舆论不攻自破。
l 奔驰的“本土化”投资
在奔驰的这份最新声明中,奔驰明确指出中国市场不仅是其全球战略的重要支柱之一,更是其电动化转型和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因此,“本土化”是奔驰在华投资的重中之重。
加速推动MMA、VAN.EA两大全新平台在华落地,是奔驰新一轮投资的关键目标,且基于这两大平台生产的多款专属车型将投产。
根据规划,自2025年起,奔驰将陆续投产中国专属的全新纯电长轴距CLA车型、长轴距GLE SUV 新车型,以及基于VAN.EA平台的全新豪华纯电MPV,将分别由北京奔驰、福建奔驰投产。其中,长轴距GLE SUV 新车型首次由中国团队主导研发,将提供中国专属的舒适体验和先进的智能科技。
另外,奔驰自主开发的全新架构MB.OS将于2025年随MMA平台全新车型首发,提供由3D图形技术和大语言模型加持的全新MBUX虚拟助理,以及豪华品牌首个“无图”端到端全场景智驾系统,将为中国客户带来全新的数字豪华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140亿的投资既不是第一次也绝不会成为最后一次。据奔驰官方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23年这十年间,奔驰与合作企业在华投资额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而在电动化赛道上,奔驰也出手阔绰,过去五年在华的研资投入达到了105亿元,研发团队增至2000人。
由此可见,奔驰的又一次加码投资,不仅体现了奔驰“深耕中国、加快本土化”的决心,也体现了其对中国本土研发能力的高度信任和对超大规模中国市场的重视。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股份公司董事会成员、负责大中华区业务的唐仕凯表示:“中国是全球最富活力的市场之一,这里不仅有我们全球最年轻的客户群,还有最为完善的产业链和卓越的合作伙伴。”
l 合资车企“真金白银”的投资承诺
事实上在一众合资车企中,带着“真金白银”义无反顾奔向中国的并不止奔驰一家企业,光是德系车就有不少。简单举几个例子,比如今年,大众汽车集团和宝马集团就相继在华投资25亿欧元和200亿元人民币,而宝马去年才刚刚投资了100亿元人民币。
或许对数字不太敏感的人,对所谓的100亿元、140亿元、200亿元似乎没太大的概念,不知道140亿元到底有怎样的价值。以新能源一哥比亚迪为例,2024年比亚迪上半年的销量是161.2万辆,净利润是136.3亿元,也就是说奔驰的140亿元相当于比亚迪半年的净利润;再者,小米汽车称其在创业首期投入了100亿元人民币,这意味着宝马的100亿元够一个造车新势力创业的起步资金。
因此这么来看,这些合资车企的真金白银投资背后所代表的意义,远不止金额本身。无论是宝马之于沈阳、还是奔驰之于北汽、大众之于一汽、上汽,它们对中方合资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税收、就业的贡献都是巨大的。
以奔驰集团为例,奔驰旗下企业在北京为超过17,000人提供了高质量就业机会;北京奔驰已经培养了超过5400名高技能人才和分布在质量管理、电动化、数字化等核心领域的数百名专家型人才;自2017年起,福建奔驰就一直位列福州市工业企业纳税首位,截至2024年6月已累计实现产值超1112亿元,累计缴纳税收超167.45亿元。
所以,其实“唱衰”合资车对中国本土企业来说无疑是“弊大于利”。这些拥有百年造车历史经验、历经岁月洗礼的合资车企与中国本土企业进行合作,不仅能让中国自主品牌在经验和技术上不断进步,在某种意义上还能促进中国当地社会的发展,这些是不能也无法被忽视的。
在复杂多变的时代背景下,这些合资车企的加码投资意味着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坚定承诺,是一张张“真金白银”的信任票。
l 擎动点评
中国汽车工业确实正在崛起,这是可喜可贺的;但在中国,合资车企依然认真,也不必唱衰。汽车是全球性的工业,合作共赢才是中国汽车保持快速发展的正确做法,切记“谦虚使人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