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翻身多=睡不好?别担心,这是身体的自我修复!

营养师阿娴 2025-03-29 18:16:13

有没有人和我一样,每次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睡前摆得端端正正的睡姿,早上却变成了“螺旋式缠绕”状态?枕头不知道滚到了哪,被子也像打了一场硬仗?

这时候,有些人会不禁怀疑:“我是不是睡得很差啊?怎么老翻身?”而另一些人则相反,睡觉纹丝不动,连起床后床单都是平整的,感觉自己睡得“稳如泰山”。

那么问题来了,睡觉时翻身到底是不是“睡不好”的表现?

其实,翻身是人体在睡眠中的一种自然调节机制。人毕竟不是木乃伊,哪能一觉到天亮都不动呢?如果一个人真的睡觉一动不动,那反而要当心了。

长时间不换姿势,身体和床面接触的部位会因为压力过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出现“压力性损伤”,也就是俗称的“褥疮”。

当然,一般人不会真的一整晚纹丝不动,通常只是翻身较少而已。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翻身?科学研究发现,当皮肤受到的压力超过微动脉压时,就会影响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组织,导致局部组织缺氧,代谢废物堆积。

身体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就会通过“伤害感受器”向大脑发出信号,提醒我们该动一动了。

即便是在最深层的睡眠阶段(也就是最难被吵醒的时候),大脑每隔6~8分钟也会出现一次“微觉醒”,可能是无意识地踢了一下腿,或者换了个姿势。

这种“微觉醒”不会让我们真正清醒过来,但会帮助身体调整到更舒服的状态,让血液循环更顺畅。

所以,如果你睡觉时经常翻身,但醒来后精神饱满,身体也没什么不适,那基本就不用担心,说明你的睡眠质量并没有受影响。

反而,那些号称自己“一觉到天亮一动不动”的人,可能只是自己没意识到翻身的动作较少,并不代表他们的睡眠更优质。

当然,翻身的频率也和睡眠环境、个人习惯有关。比如床垫太硬或者枕头高度不合适,可能会让人更频繁地翻身,以寻找更舒服的睡姿。

而如果房间温度过高,或者盖的被子太厚,身体也可能会通过翻身来调节体温。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翻身特别频繁,并且早上醒来感觉很累,那就需要检查一下睡眠环境是不是出了问题。

比如换个支撑力更合适的床垫,或者调整房间的温度。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好奇,那那些睡姿比较“稳”的人呢?他们是不是睡得更香?其实,这主要取决于个体差异。有些人天生睡眠较安稳,翻身较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睡眠质量更高。

只要睡醒后感觉精神充沛,无论是爱翻身还是不太翻身,都是正常的。

所以,别再担心自己睡觉翻身多是不是“睡不好”了,除非你翻身到影响到自己或枕边人的睡眠,否则,这只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让你睡得更健康。

下次早上醒来看到被子被你折腾得不成样子,不要怀疑人生,这只是身体在夜里默默守护你的健康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