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陈毅派黄金荣去扫大街,蒋介石得知后感叹:陈毅真厉害

诗酒趁年华呀 2025-02-05 17:16:47

黄金荣是上海滩三大亨之一,声名显赫,同时也是青帮中举足轻重的大佬,无人不晓其地位。

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之际,黄金荣派遣密探程子卿闯入会场。

当时,他任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华人督察长,手握实权,地位显赫。

相较于杜月笙与张啸林,黄金荣发迹最早,逝世最晚,游乐人间时间最长。他的一生,确实可称得上是三者中享受最久,“不枉此生”。

黄金荣曾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横行一时,然而这位昔日叱咤大上海的大佬,最终却沦落到扫大街的境地,其中缘由令人好奇。

【上海解放前的黄金荣】

1947年某日,旧上海首号大佬黄金荣,按时庆祝其80岁寿辰。

黄金荣时任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华人督察长,亦是青帮大佬,以杀伐果断、狠辣著称,于大上海中权势滔天,无人敢轻易招惹。

独自庆祝生日,场景依旧隆重得体。

黄金荣过寿时,上海滩能行动的各界名流,无论黑白两道,均登门拜访,无一缺席,场面盛大,足见其影响力。

黄金荣为招待宾客,连日奔波三日,直至第三天方得片刻喘息之机。

恰巧之时,黄金荣尚未坐定品茶,一位对他至关重要的贵宾便悄然抵达。

来者是国民政府总统蒋介石,他特地从繁忙中抽身,亲自为黄金荣拜寿。

蒋介石将至,黄金荣已提前预备应对。

对方动身前夕,秘书陈布雷亲自致电,称蒋介石即将亲临上海,特至黄家花园为黄金荣庆贺寿辰。

闻此消息,黄金荣欣喜万分,提前妥善安排一切,静候蒋介石莅临。

闻家丁报,蒋介石专车将至黄家花园门口,黄金荣等人即刻携眷,在门口恭候迎接。

不久,一辆擦得光亮的黑色轿车缓缓驶近,此车乃蒋介石所乘专车。

车辆停稳后,蒋介石在随从护卫下亮相,他身着蓝袍黑褂,头戴铜盆帽,仪态正式。

蒋介石站定,见黄金荣已等候一旁,随即快步上前,与黄金荣双手紧握。

本想如期赴寿宴,奈何公务缠身,终致迟到,特此致歉,望黄公海涵。

闻此,黄金荣急忙回应:“太过客气,怎敢劳您大驾亲临。”

接着,蒋介石向在场黄金荣的亲眷们逐一打招呼后,与黄金荣一同步入了黄家花园。

黄金荣因感动与激动已无法多言,仅以目光紧随蒋介石,见他边走边审视黄家花园内部。

他一路行走,对周边环境显然颇为满意,步伐中不时伴有肯定的点头动作。

黄金荣凝视着他,思绪逐渐混沌,回想起两人初识之时......

上世纪二十年代初,蒋介石未任国民政府总统,境遇落魄,曾在上海街头混迹。

他兜中的钱,本计划用作启动资金,以在上海滩大展宏图。

他来上海不久,所有积蓄便因投资股票尽数赔光,不仅如此,还因此背负了不少债务。

后来,面临债主紧逼,走投无路的蒋介石向青帮大佬黄金荣求助,希望获得其庇护。

蒋介石为表诚意,寻得一位老乡引荐,向黄金荣递上拜师帖,随后正式成为黄金荣门徒。

黄金荣对这位主动投师的徒弟,自是乐意接纳。

接着,为确保蒋介石暂得安宁,黄金荣亲自出面,与蒋的债主们进行交涉。

内容简而言之:欲索钱财,直接找其师父,勿为难其小徒。

黄金荣身份显赫,无人敢轻易向其索债,否则恐性命难保。

因此,经过这番周折,蒋介石不仅无需偿还债务,还让债主们惊恐不已。

后来,黄金荣资助蒋介石200大洋,助力其广州之行成功,使蒋介石得以顺利投靠孙中山先生。

某种程度上,蒋介石的成功离不开昔日的黄金荣,可以说,若无黄金荣,便无今日之蒋介石。

黄金荣正沉浸于回忆,与此同时,蒋介石已恭敬地将他请至椅上坐定,预备行磕头拜寿之礼。

黄金荣见状迅速回神,拉着蒋介石道:“不敢当,仅行鞠躬礼即可。”

此时,蒋介石已扑通跪下,朝黄金荣磕了一个头。

礼毕,两人共叙旧情。随后,因公务繁忙,蒋介石未及赴宴便匆匆离去。

两人间的这段过往,为黄金荣日后在上海滩扫大街的事件,预设了一定的背景因素。

【终是“换了人间”】

时光荏苒,至上海解放之时,时间已推进至此后阶段。

黄金荣曾与其他青帮大佬一样,与国民党等群体交往甚密。解放上海后,他及其青帮在上海的活动均有所减少,变得更为低调。

蒋介石逃离大陆前往台湾前夕,曾企图通过威胁与诱惑,使杜月笙同行。

杜月笙次日因犹豫不决而求助于黄金荣。黄金荣回应道:

去台湾?我现已82岁,连爬楼梯都感力不从心,何谈横渡海洋前往台湾?

目睹此景,杜月笙明了黄金荣的决定,只能无奈地点头表示同情。

他随后转念,对黄金荣忧心地说:“但留下也未必安全,共产党定不会放过我们。”

听闻此言,黄金荣长叹一声,随即说道:

日寇侵沪时,我未曾逃离,亦安然度过。此番我已备妥,唯余一命。与其客死他乡,不如葬于上海黄家祠堂,终归故土。

见黄金荣态度坚决,杜月笙便未再行规劝。

当然,黄金荣此刻言语坚定,看似胸有成竹,实则更多是出于认命的心态。

加之前任淞沪警备司令杨虎,曾私下约见,诚挚地对他说:

不必过分担忧,只要日后追随共产党,对方极可能既往不咎。

杨虎后来的话语,让黄金荣原本忐忑不安的心得以安定,犹如服下了一颗定心丸。

他认为,杨虎的经历可作为前车之鉴,其做法或许值得借鉴。

上海正式解放前,杨虎已被国民政府任命为监察委员。

上海解放前夕,杨虎认清时局,决定与国民党决裂,转而站在人民立场。

随后,地下党未追究杨虎责任,反而赋予他重要职责。

杨虎因是同乡身份,在黄金荣面前颇有话语权,其言论对黄金荣而言具有相当的分量。

黄金荣选择留在上海,过着安稳的生活,没有前往其他地方,就此定居下来。

人民政府言出必行,上海解放后未动黄金荣分毫,反让他安享了两年自在生活。

【扫大街始末】

1951年4月,上海启动大规模镇反运动,市公安局迅速行动,成功清除了一万余名威胁我党我军解放成果的“败类”。

黄金荣本已沉寂,但因管家程锡文等人的作为,再次激起人民群众的愤怒。

为消除影响,我方持续催促黄金荣撰写多篇《悔过书》,期望借此平息事态。

未料事态愈发失控,黄金荣在《悔过书》里所言“将功赎罪”、“自首改过”等,均未获民众认可。

陈毅、潘汉年等上海市军管会高层,为平息民愤,决定派杜宣率解放军队伍至黄公馆,当面训诫黄金荣。

此举旨在向人民表明,虽未正式拘捕黄金荣,但已采取必要警告与监视措施。

接着命黄金荣持扫把清扫街道,展示其昔日威风不再,现已收敛嚣张,正努力寻求民众宽恕。

黄金荣积极配合,表示:“为获父老乡亲原谅,我愿做任何事。”

不久后,黄金荣身着简装,手持扫把,现身其产业“大世界”门前,亲自清扫街道。

次日,“黄金荣公开清扫街道”的消息迅速传遍上海,成为市民们连续数日热烈讨论的话题。

不久后,蒋介石于海峡对岸闻讯,对陈毅的高明做法心生敬意,转而对旁人言:“陈毅确实不凡。”

黄金荣落得如此落魄下场,正应验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古训。其遭遇彰显了恶行终将招致自我毁灭的必然规律。

上海青帮三大亨之一,杜月笙逃港避难;另一位黄金荣,晚年落魄至扫街,最终病逝。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发布于2009年11月8日。

上海青帮首领黄金荣的“自省文”载于《新东方》2000年第2期,页码53,全文共一页,内容围绕其悔悟经历展开。

上海青帮大亨黄金荣的“悔过书”内容收录于《新东方》2000年第2期,页码为53,全篇共1页。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