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十六国、东晋南北朝这280年历史,你知道多少?

吹牛说史 2025-02-13 14:37:28

八王之乱,这场西晋皇族间的权力角逐,于永嘉元年(307 年)落下帷幕,东海王司马越成为这场残酷内斗的最终赢家。然而,他接手的西晋江山,已如同一座摇摇欲坠的大厦,千疮百孔。

彼时,北方并州的南匈奴人刘渊已然称帝,西南蜀地的氐人李雄也建立了成汉政权。在当时人们眼中,天下虽乱,但司马家内部纷争既已平息,只要迅速平定这些胡人势力,或许就能重回太康盛世,世家大族也能继续安稳度日。但他们万万没想到,八王之乱不过是一场漫长乱世的简短前奏,后续长达 280 年的动荡岁月正悄然拉开帷幕。这段乱世,即我们熟知的 “五胡十六国” 与 “南北朝” 时期。

从公元 300 年八王之乱开启,这一乱世可谓空前绝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到 589 年隋灭陈,这场乱世才宣告终结,随后迎来的是令中国人至今引以为傲的隋唐盛世。可以说,没有这段乱世的洗礼,或许也难以孕育出那般辉煌的盛世。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乱世起点与分期1、起点之辨为这段乱世确定一个确切的起点并非易事。若从八王之乱起始的 291 年算起,西晋在中央政权初现问题后,又维持了十年的表面稳定。若以首个胡族政权建立为标志,氐人于 303 年在益州建立的成汉最早立国;但真正对西晋政权造成致命打击的,当属 304 年刘渊建立的汉赵(前赵),刘渊此前还深度参与八王之乱,是成都王司马颖的重要支持者。若以西晋灭亡为起始点,那要等到 316 年长安被攻破,西晋第二位皇帝被俘,西晋覆灭,但这与历史的真实进程并不完全契合。综合考量,我们选择 303 年刘渊称帝作为这段乱世正式开端。而其结束点相对明确,即 589 年隋灭陈,隋文帝杨坚一统天下。2、历史分期在对这段历史进行分期时,我们打破常规,先从地域上进行划分。实际上,这段历史可清晰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北双方各自保持着自身的发展脉络。北方历经五胡十六国、北魏、东西魏、北周、北齐,直至隋;南方则依次为东晋、宋、齐、梁、陈。传统上,五胡十六国与东晋被视为同一时期,后续南北对立的朝代则被统称为南北朝。然而,这种划分并不精准,北魏直至 460 年才真正统一北方,而东晋在 420 年就已被刘宋取代,且刘宋疆域广阔,远超秦岭、淮河一线,关东、河南、山东等地皆在其统治之下。因此,更为妥当的做法是依据时间与地域,将这段历史细分为四大板块:五胡十六国(301年 - 460年)、东晋(317 年-420 年)、北朝(439 年 — 581 年)、南朝(420年 — 589 年)。五胡十六国:北方的政权更迭与纷争1、政权划分的缺陷五胡十六国,看似明确的政权划分,实则存在诸多缺陷。所谓五胡,指匈奴、羯、鲜卑、羌、氐五个少数民族;十六国则是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国、成汉。

但这一说法遗漏了众多同期存在且颇具影响力的政权,如仇池、冉魏、高句丽等,北魏实际上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政权之一。同时,它忽略了汉人建立的政权,十六国中就有前凉、西凉、北凉、北燕四个汉人政权。此外,这种说法缺乏主线,仿佛众多政权瞬间涌现,全然忽略了一百多年间的兴衰更替。2、主线与副线的政权演变为清晰梳理这段历史,我们以主线和副线的方式来概述北方政权。主线聚焦中原地区的大政权,副线则关注边缘地区的政权。五胡十六国中,首个在中原立国的是 304 年刘渊建立的汉赵(刘渊称帝时国号为汉,其养子刘曜即位后改称赵,故又称前赵)。319 年,石勒从汉赵分裂出来,建立后赵,并于 329 年灭掉汉赵。后赵最终亡于冉闵之手,冉闵为汉人,是石勒之弟石虎的养孙。石虎死后不久,冉闵尽杀石氏子孙及羯胡,自立为帝,史称冉魏。但冉魏立国短暂,不到三年便被前燕所灭,冉闵于 350 年灭后赵,352 年自己也被杀。在 304 年至 352 年间,还存在成汉、仇池、前凉、代国(北魏前身)、前燕等政权。后赵灭亡后,冉闵未能稳固政权。最终,后赵的天下被苻洪建立的前秦和慕容皝建立的前燕东西瓜分。随后,前秦在苻坚的带领下一统北方,并于 383 年率领百万大军南下攻晋,却在淝水之战中失利。不久后,苻坚被杀,北方再度陷入大乱,分裂出西秦、后秦、北魏、后凉等政权。此后,北方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最多时竟有十个以上政权并存,如北魏、北燕、后秦、西秦、北凉、西凉、南凉、胡夏等同时活跃于中原地区。而南方的东晋、刘宋则趁势崛起,灭掉了南燕、后秦等部分北方政权。最终,地处北方、起初并不被看好的鲜卑人建立的北魏成功一统北方。

东晋:门阀政治下的风雨飘摇1、东晋的建立东晋与五胡十六国初期的汉赵、后赵,皆可视为八王之乱的余波。八王之乱后期,形成了以成都王司马颖和东海王司马越为首的两派势力。最终,与西晋皇室血脉疏远的司马越战胜了司马炎的亲儿子司马颖,成为八王之乱的最终赢家。然而,司马颖的势力并未彻底消散,以南匈奴人刘渊为首,打着为司马颖复仇的旗号,联合羯人石勒,长期与司马越为首的西晋朝廷征战。永嘉五年(311 年),在与刘渊军队的征战中,司马越病死,其亲密伙伴太尉王衍率领的军队被石勒围歼,西晋众多王公贵族在随后的屠杀中丧生。同年,西晋都城洛阳被攻破,晋怀帝被俘,这便是历史上的永嘉之乱。不过,司马越和王衍早已为东晋预备了接班人 —— 王导与司马睿。他们早早被派往扬州,在当时尚显荒凉的江南站稳脚跟。以王导与司马睿这对组合为基础,东晋的统治班底初步形成。随着中原战乱,大量北方世族及皇族衣冠南渡,司马睿成为动荡时代的旗帜。317 年,西晋最后一位皇帝被俘后,司马睿在王导等人的拥戴下,登晋王位,东晋正式建立。从一开始,司马睿就并非绝对的掌权者,“王与马共天下” 的特殊局面就此开启。2、东晋的权力更迭与灭亡东晋建立后,琅琊王氏的王导、王敦两兄弟,一个在朝把控朝政,一个在外领兵,势力庞大,令晋元帝司马睿既依赖又想摆脱。司马睿刚欲削弱王导势力,王敦便在 322 年发兵攻陷建康。令人诧异的是,因王导等人反对,谋逆的王敦并未对司马睿怎样。司马睿在忧愤中病逝,其子晋明帝司马绍即位后平定了王敦之乱。但司马绍在位仅三年多便离世,此后即位的东晋皇帝逐渐沦为摆设。晋明帝是东晋最后一个有实权的帝王,倘若他在位时间够长,或许是东晋能一统天下,而不是被北方政权所统一。笔者的另一篇文章有阐述,可戳此链接→“最无耻”晋朝里的一抹亮色——晋明帝司马绍东晋的专权家族依次更替,先是琅琊王氏,权力最盛时涵盖晋元帝、晋明帝时期。之后,颍川庾氏掌控朝政,庾亮、庾冰兄弟先后执政。接着,谯国桓氏崛起,桓温灭掉成汉,多次北伐,扭转了东晋对胡族政权的颓势。桓温之后,陈郡谢氏掌权,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谢安执政时期。谢家势力衰落之后,司马家一度崛起,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弟弟司马道子掌控朝政。但司马道子信任太原王氏的王国宝,引发王恭反叛。真正给东晋带来致命威胁的是桓温之子桓玄,他于 402 年起兵,403 年称帝,并在 404 年俘虏晋安帝司马德宗。在平定桓玄叛乱过程中,寒族出身的北府军将领刘裕崛起。最终,420 年,刘裕逼迫东晋最后一位皇帝司马德文禅位,东晋灭亡,结束了司马家与世家大族共掌天下的局面。北朝:政权的传承与变革1、北朝的朝代更迭北朝包含五个朝代,彼此间存在明确的继承关系。先是北魏,随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东魏被北齐取代,西魏则被北周取代,577 年北齐被北周所灭,581 年北周又被隋朝取代。传统认为北朝始于 439 年,这一年北魏灭掉北凉,基本统一北方。但实际上,北魏早在 386 年就已建国,其建立前三年,淝水之战爆发,大一统的前秦帝国崩溃,北魏便是从前秦分裂出的一个小政权。起初,北魏地处北方贫寒之地,并不起眼,后燕甚至想一举将其灭掉以扩大自身地盘。然而,北魏生命力顽强,不仅未被灭,反而灭掉后燕,随后又陆续灭掉后秦、大夏、北凉、西秦、北燕等政权,逐步统一北方,重现了氐人苻坚一统北方的伟业。2、北魏的兴衰439 年统一北方的北魏,面对的是南朝最为强大的刘宋,双方在多地展开争夺,北魏逐渐占据上风,南部边境线推进至秦岭淮河一线。北魏历史上,孝文帝改革最为著名。其核心内容是将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至洛阳,并推行汉化。在孝文帝亲政前,冯太后已主导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从北魏自身历史来看,孝文帝改革是其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中国最美壁画——龙门石窟《帝后礼佛图》汉化使原本强悍的北魏变得柔弱,迁都改革也加剧了内部矛盾,尤其是门阀制的实行,将有军功的北魏军队贵族,特别是北方六镇统领排除在最高权力之外。524 年,六镇起义爆发,虽被镇压,但在镇压过程中崛起的尔朱荣成为北魏的噩梦。528 年,皇帝与太后争权,皇帝密诏尔朱荣进京,随后发生 “河阴之变”,北魏众多文武官员被杀。尔朱荣被杀后,其部将高欢、宇文泰崛起,导致北魏于 534 年分裂为东魏、西魏。东西魏对峙时间不长,便先后被北齐、北周取代。北齐取代东魏于 550 年,北周取代西魏于 557 年。与曹操、司马懿类似,取代前朝称帝的并非高欢、宇文泰本人,而是他们的儿子。在东西魏对峙以及北齐、北周对抗过程中,起初东魏势力强于西魏,但高欢多次征讨西魏均未成功。北周北齐对抗时,北周逐渐占据上风,577 年灭掉北齐。然而,北周也未能长久,581 年,杨坚代北周,改国号为隋,北朝历史正式终结,隋唐盛世的大幕缓缓拉开。

南朝:正统传承下的兴衰荣辱1、南朝的皇权变化南朝的宋、齐、梁、陈承接东晋,延续秦汉魏晋正统,因此传统史学将南朝视为正统。但南朝与东晋有显著不同,最大区别在于皇权。“王与马共天下” 的局面在南朝不再延续,宋齐梁陈每个朝代都有强悍的开国皇帝,如刘裕、萧道成、梁衍、陈霸先。尽管这些朝代仍面临门阀割据问题,但相较于东晋极度衰落的皇权,南朝的君权发挥了更大作用。2、南朝各朝代的兴衰南朝的宋朝是首个朝代,立国时间最长,疆域最为广阔。全盛时期,其疆域几乎可与大一统王朝媲美,面积不比北宋小多少。宋朝开国皇帝刘裕堪称传奇,他出身寒族,在东晋末年乱世中,先后平定孙恩、桓玄、刘毅、卢循、司马休之等势力,还灭掉桓楚、西蜀、南燕、后秦等国,统一东晋旧地,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宋朝除刘裕外,宋文帝刘义隆也算有所作为,在位三十多年,是南朝在位第二长的皇帝,但最终结局悲惨。宋朝终究未能摆脱 “富不过三代” 的命运。接替宋朝的齐朝,与之后梁朝的创立者皆出自兰陵萧氏。齐朝创立者萧道成是西汉丞相萧何的二十四世孙,梁朝创立者萧衍是萧何的二十五世孙。齐朝是南朝四个朝代中时间最短的,仅 23 年。与宋朝类似,齐朝前两任皇帝表现尚可,第三任起便陷入混乱。这种情况下,萧衍起兵平定乱局,随后代齐立梁。至于萧衍为何不用齐国号而另立梁,或许是因齐立国时间短,国号利用价值有限。萧衍不仅是南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皇帝之一,在位 48 年,享年 86 岁。其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却糊涂昏聩,晚年发生侯景之乱,自己被活活饿死。侯景之乱虽被平定,但江南地区遭受重创,梁朝也被陈朝取代,南朝自此失去与北朝对抗的资本。2019年的热门历史剧《琅琊榜》就是以南梁为背景写的历史,虽然是架空历史,但骨子里就是南梁了。

陈霸先与刘裕一样出身寒族,不同的是,刘裕是北方寒族,陈霸先是南方本地寒族,也是南朝建立者中唯一的南方本地人。他在军营中逐步成长,趁梁朝乱局崛起,于 557 年代梁立陈。陈朝立国时间比齐长,但疆域是四个朝代中最小的。在西魏扶持下,梁朝后裔建立的西梁直至 587 年才灭亡。北周灭北齐时,陈朝还曾相助,但很快也面临与北齐相同的命运。589 年,隋朝灭陈,一统天下。陈朝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与皇族姓氏相同的朝代,成为南北朝历史上最后灭亡的朝代,若以正统论,秦汉正统的传承在陈朝终结。结语从五胡十六国到南北朝,这段漫长的乱世充满了政权更迭、民族交融与文化碰撞。它既是一段充满苦难与纷争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阶段。正是在这段乱世的磨砺下,中华民族不断融合、发展,为隋唐盛世的辉煌奠定了坚实基础。

0 阅读:0

吹牛说史

简介:吹牛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