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3岁初代丁克现状,与想象不一样:活一天开心一天,后事已想好

忆雪感感 2024-07-15 01:33:1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本文为虚构内容,文中出现的人名、地名、或所涉及的其它方面,均与现实无关(不含任何隐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你支持“丁克”吗?

上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逐渐对外开放,一种名为“丁克”的新型婚恋观,也在我国年轻人中颇为流行。

丁克,是“Double Income, No Kids”的缩写,即结婚,但不要孩子的群体。

早在当年,便有人对“丁克”的主张提出质疑:选择丁克,老了谁来管?

如今,40多年过去,那些曾经主张“丁克”的夫妻,有的人也已经迈入老年。当初坚定拒绝生孩子的他们,现在过得怎么样?

对于年轻时候的决定,他们后悔吗?而“丁克”的最大隐患:养老,他们解决了吗?

初代丁克,如何养老

2022年,一位街头采访博主,走进了上海的一个老小区。

阳光透过梧桐树的枝叶,洒在铺满落叶的小道上,在这里,博主遇到了一位步伐稳健、精神焕发的阿姨。

这位阿姨称,自己和老公是最早的一批“丁克族”。

说到不生孩子的好处,阿姨头头是道。这位阿姨说,跟小区里的其他老太太相比,自己过得幸福多了。

阿姨开心地说道,小区里其他的老头老太太天天忙着带孩子。而自己每天的生活,除了在小区跳广场舞,就是去全国各地旅游,十分开心。

在家里,家务也是由阿姨的丈夫来做。阿姨表示,自己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十分满意,认为自己的生活十分轻松。

问到养老问题时,阿姨说,自己和老公虽然是丁克家庭,但是却有“十个孩子”。

原来,阿姨口中的“十个孩子”,指的是自己的侄子,侄女。阿姨说,自己和老公也没有孩子,便把自己的十个侄子侄女当成孩子对待。

博主好奇地问道:“那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选择生一个自己孩子呢?”

阿姨摆摆手,说道:“我可受不了那个罪。”她说,自己不会生小孩,更不愿意帮儿女带小孩。

但即便如此,自己的“十个孩子”和老两口一辈子的积蓄,也足以让她安享晚年。

对于“丁克”的好处,著名歌手李健,也十分有发言权。

李健在一档节目中说,自己之所以选择“丁克”,是因为他对孩子有着十分巨大的“恐惧”。

李健和妻子孟小蓓的爱情,可谓是羡煞旁人:两人自幼相识,可谓青梅竹马。到了大学,又同在清华读书,毕业几年后便喜结连理。

与此同时,李健在公众面前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形象也受到许多人的喜爱。熟悉李健的人,也对他选择“丁克”这件事并不感到意外。

李健不仅是一个独立、自我的人,更是一位对音乐执着追求的艺术家。这样的李健,想必也不愿把精力分散到孩子身上。

如今的李健,坚持“丁克”也已经二十多年。谈到“丁克”必须要面对的养老问题,李健表示:“我不缺钱,不愁养老。”

不难看出,无论是李健,还是前面的上海阿姨,选择“丁克”都有一个共同的底气:不缺钱。

那么,对于经济情况不甚宽裕的普通人来说,选择“丁克”,会有什么后果呢?

选择“丁克”,有什么隐患?

去年9月,一位现居陕西小山村,78岁的“丁克”爷爷,走进了网友们的视野。

这位老爷爷居住在一座破落的小土屋内,记者采访时,他独自一人坐在小板凳上,看起来十分的凄凉、孤单。

村中人说,这位老爷爷是最早的一批“丁克”,如今年逾八十,无儿无女。

很多人说,大爷年轻的时候十分“潇洒”:不用攒钱娶媳妇,更不用考虑养孩子。他自己赚钱自己花,赚多少花多少,好不快活。

可如今,曾经潇洒的“丁克”族,却落得晚景凄凉。没有儿女照顾,又没有多少积蓄,只能靠着村里发的低保生活。

大爷说,别说养老,自己哪天人走了,能有个人发现就不错了。

老人的担心不无道理,事实上,在同样盛行“丁克”的日本,独死家中的“丁克”老人并不在少数。

据统计,仅在2023年这一年内,就有6.8万名独身老人在家中孤独离世。甚至他们的尸体,都是因为死后腐烂散发的气味,才被邻居发现的。

如今的日本,甚至已经有了专门负责给独死家中的“丁克”老人收尸的专门人员。

如今,在老龄化上升、生育率降低的中国,人们也不得不担心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2015年,湖北的一位老人也是死在家中后才被人发现。只是被发现时,这位老人已经去世6年多了。

这位老人,也是独自生活的“丁克”一族。但因为他平时不出门,也不认识什么邻居,在家中去世多年,也甚至没有一个人发现。

由此可见,普通人选择“丁克”,很容易会在年老体弱之时,面对晚景凄凉的现实。那么,是否普通人,就注定不能选择“丁克”呢?

人们为何选择“丁克”

实际上,大部分人选择“丁克”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对生孩子那么抵触。

选择“丁克”,更多是一种对未来幸福的“透支”,是在当前的巨大社会压力下,一种“断尾求生”的无奈之举。

据统计,当前中国选择“丁克”的家庭,已有70万之多。在这其中,大多数是面临工作压力的年轻家庭。

“我连自己都养不好,哪来的钱养孩子!”,这便是现在年轻人普遍秉持的心态。他们认为,在生存都举步维艰之时,不生孩子,也是一种善良。

当代年轻人的这种心态背后,既是他们对于生活质量的追求,也是他们对人生价值、人生责任的重新审视。

在竞争激烈、生活成本不断攀升的当下,年轻人们作为亲历者,深知养育一个孩子需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和金钱。

除了经济压力、对生活质量的考量,对自我发展的重视,也是他们选择“丁克”的重要原因。

对于选择成为父母的人来说,将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也意味着要牺牲自己的事业发展机会,以及个人的兴趣追求。

人生苦短,现在的年轻人更希望能够专注于发展事业、提高学历,提升自己的“含金量”。

在这种情况下,生孩子的优先级被大大延后。

比如,年轻人倘若从事科研工作,便需要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研究里。生孩子,会使得他们难以在科研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求得平衡。

又比如,年轻人如果热爱旅行、从事艺术创作,也“没空”生孩子。这些年轻人们,更加希望有自由的时间、有自由的空间发挥创造力。

对于他们而言,孩子是一种“拖累”。孩子的存在,不仅会限制他们行动,更会限制他们的思维。

此外,随着教育水平的普遍提高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人们的思想更加开放和多元化,这使得社会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轻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执着于“传宗接代”。

而这,也是“丁克”家庭增多的原因之一。现在的年轻人,更加尊重个体的选择和生活方式,认为每个人都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生孩子”,也不再是衡量人生完整与否的标准。

结语

“丁克”现象的出现和发展,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在现代社会,无论生孩子与否,都应该得到尊重、理解和支持。但选择“丁克”,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丁克”夫妻可能会面临养老问题、情感空虚等挑战。要选择“丁克”,就要做好面对这些挑战的心理准备,要有足够的“底气”。

无论如何,为了自己的幸福,都应当未雨绸缪。

0 阅读:41

忆雪感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