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慎赖食以养。“含气之类,未有不资食以存生。” 所以,饮食的调养就成为养生的重要环节。孙思邈指出“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饮食得其宜,则能益寿,饮食失其宜则能致疾。“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是“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若能“勤而行之”,其效“有如影响。”
孙思邈认为,饮食养生法以节俭为第一要妙。他说:“厨膳勿令脯肉丰盈,常令节约为佳。”日常饮食,“每令节俭。”如果贪图口味,多餐大饱,以致食后腹中彭亨短气,以致导致疾病的发生。俗话说,病从口入。很多疾病都是由于吃得太多太好而造成的。他列举了关中地区和江南地区不同的生活习惯对人们身体的影响,西北关中地区,有节俭的习惯,“厨膳肴羞,不过葅酱而已,其人少病而寿。”江南地区,其处富饶,陆海佳肴,无所不备,其人多疾而早夭。又有生长在北方的人到南方做官,贪图美食,不知节俭,往往未及一年即生大病,人们以为不习水土所致,其实是由贪图口味,恣食不节而造成的。所以,饮食务令节俭,可以防病,有益于养生。
饮食节俭的方法之一是“淡食”。所谓淡食,是指食宜清淡,少用炙煿厚味辛辣油腻甘肥之物。如“肥腻酥油之属……鱼鲙诸腥冷之物,多损于人。”孙氏本人隐居山林,一生食淡。据文献记载,孙思邈在山中待客,“秫饭一盂,杞菊数瓯,不调盐酪,美如甘露。”他的这种长期素食清淡的生活方式,可能是他获得长寿的重要原因之一。
孙思邈的饮食调养,基本上遵照《内经》五味归属五脏的理论。辛归肺,苦归心,甘归脾,酸归肝,咸归肾。根据五行生克的原理制定出了五脏宜食法,五脏忌食法,五脏病五味对治法。例如五脏食忌:“多食酸则皮槁而毛夭;多食苦则筋急而爪枯;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多食辛则肉服而唇褰;多食咸则脉凝沅而色变。”说明饮食不可偏嗜,偏食日久有伤身体。这和现代医学的观点是一致的。例如,现代研究已证实,长期偏嗜咸重食物,摄取食盐过量,可加重或诱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栓形成等心脑血管疾病,并降低机体的天然抵抗力。而且血循环不良往往表现皮肤色泽异常。这就是所谓的“多食咸则脉凝沅而色变”,可见孙思邈的观察和意见多么正确。
饮食养生除节俭、淡食、注意五味宜忌调配等外,还要注意进食的时间和多少。例如“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进食多少的标准以如“饥中饱,饱中饥”为佳。这样食量适度就能充分消化,有益于健康。
孙氏对进食的方式是十分讲究的。他主张进食不能狼吞虎咽,必须细嚼慢咽。进食时必须去掉一切烦恼,要心平气和地进食,才有益于消化和健康。有些人喜欢在进食时苦思冥想,这也是有害于健康的不良习惯,应该摒弃。进食之后,不要马上做脑力或体力劳动,也不要安卧不动。应该先以手摩面及腹部,然后散步数百步至数里之遥。这样做可以有助于消化饮食,避免疾病的发生。同时孙氏还注意到了饮食卫生,不食生冷及腐败食物。饮食完毕漱口数遍,使人牙齿不败,口中无秽气。
孙氏的饮食养生还包括了丰富的食疗方法。他认为,一个高明的医生应当能够用饮食调理法治疗疾病。凡病,当先“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总结他毕生的食疗经验,列为《食治》篇,搜集了150余种食疗品,分作果实,菜蔬,谷米、鸟兽四类,内容十分丰富。我国的第一部食疗专书《食疗本草》就是以孙氏的《食治》为基础增补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