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讲究养儿防老,赡养老人是每个人子女应该做的事情。在古代不赡养老人,不仅会被人背后戳脊梁骨,甚至还会触犯法律。对于古代社会而言,孝顺是每个子女的必修课,在唐代关于赡养父母,就出台了很多的措施,有些甚至是官方行为。那么,唐朝政府是如何规定子女赡养老人的呢?
实际上,因为古代的医疗条件,当时人类的寿命都比较短。如果某个老人活的寿命长,朝廷也会相应地给予一定优待。比如说,唐朝规定,如果老人的年龄超过七十岁,就可以从此以后不收赋税。超过八十岁、九十岁、甚至是一百岁,老人的儿子也可以免除劳役,专门在家侍奉老人。对于老人的抚养问题,除过本来的天伦责任之外,政府也会出台相关的赡养优待措施。尤其是对于当时贫苦的农民而言,本来生活已经极端拮据了,这些优惠措施会相应减轻农民负担。到了唐玄宗时期,对于老人的赡养问题更是极为细致。
玄宗看到年老的大臣,不仅自己会亲自上千搀扶,还会专门赐座。自己身体力行地践行孝顺传统,才会有百姓去效仿。对于不赡养老人的行为,也会有专门的法律进行惩处。比如遗弃老人,如果被发现,不仅会遭到乡民蔑视,还会被官府记录在案,甚至影响以后的仕途。犯人如果家里有老人,国家有时候也会让他提前回家,缓期执行。
所以说,中国古代讲究孝道,赡养老人不仅对于家庭,对于整个封建社会的正常运转都是至关重要的。唐朝时期,对于赡养老人还是有一套制度的,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对赡养父母优待颇多,值得现代社会去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