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利跌破15%!4万家药店倒在黎明前夜

念容来看生活 2025-03-15 20:52:48

在城市老街的拐角处,李叔的 “安康药店” 静静伫立,招牌上的漆已有些斑驳。十多年来,附近居民的头疼脑热,都习惯来这儿寻药问方,李叔凭借着热情与专业,收获了街坊们的信任。

但如今,药店的生意却大不如前。原本熙熙攘攘的店面,如今常常一整天都冷冷清清,李叔坐在柜台后,看着门口,眉头紧锁。

这样的场景,绝非个例。

2024 年,中国药店行业迎来了大变局。全国药店数量一举突破 70 万家,单店服务人口骤降至 2408 人。这意味着什么?打个比方,就像在一片原本还算宽敞的草原上,突然涌入了数倍的羊群,每只羊能吃到的草,自然就少得可怜了。

激烈的竞争让行业迅速步入存量厮杀阶段,闭店潮汹涌袭来。据统计,这一年约 4 万家药店无奈关门大吉,店均日销售额不足 3000 元。像李叔这样的中小药店,亏损面高达 72%,生存岌岌可危。

线上平台的崛起,更是给传统药店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上,药品销售订单占比在不少药店已超 30%。年轻人们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下单买药,还能享受送货上门服务。这让传统药店的获客变得愈发艰难,不得不卷入线上价格战的漩涡。

同时,医保监管日益趋严,飞检覆盖率达到 100%。智能审核系统像一双犀利的眼睛,时刻盯着药店的进销存数据。一旦违规,单次飞检罚款超 50 万,这对于本就利润微薄的药店来说,无疑是沉重一击。

而集采政策的推行,使得许多常用药品的利润归零,药店的盈利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中小药店对医保收入依赖严重,医保收入占比超 60%。但集采限价与追溯码监管,使得毛利率跌破 15%。在成本方面,单体药店采购成本比连锁药店高出 20%,O2O 平台扣费率更是高达 30%,净利率低至不足 3%。

在服务能力上,仅 12% 的药店具备慢病管理能力,而执业药师缺口超 50 万人,专业化转型明显滞后。这一系列结构性矛盾,如同紧箍咒一般,套在药店行业的头上。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存危机,药店行业开始积极寻求战略突围,踏上多元化转型与生态重构之路。

头部连锁药店纷纷开启跨界融合的大胆尝试。

一心堂试水彩票业务,半年销售额便达到 6562 万;益丰涉足生鲜领域;漱玉平民的美妆 SKU 超 400。

但目前来看,非药收入占比仍低于 10%,跨界之路困难重重。在健康服务升级方面,DTP 药房聚焦抗癌药等特药,中医馆提供问诊和理疗服务,医美相关产品如司美格鲁肽销售翻倍,成为新的增长极。

以日本药妆店为例,其非药占比达 60%,但在中国,消费者对药店的认知仍多局限于 “买药场所”,想要改变这种认知,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为应对医保政策带来的压力,山东、云南等地 30% 的药店主动终止医保协议,转向与商保合作,理赔占比提升至 8%,同时加大自费药销售。

在支付创新方面,行业开始探索药学服务费,如江苏已开展试点,还有商保直付、会员订阅制(年费换折扣)等新盈利模式。这些尝试,能否为药店行业开辟出一条新的盈利通道,还有待时间检验。

在即时配送战场上,O2O 订单占比达 25%,但客单价仅 35 元(线下为 69 元),盈利依赖高毛非药组合。

头部连锁通过小程序、社群运营,将复购率提升至 40%,而中小药店在数字化投入上明显不足,难以有效争夺私域流量。在这场线上化生存博弈中,中小药店明显处于劣势。

政策的高压,无疑是药店行业面临的一大挑战。医保智能审核系统实现全覆盖,进销存数据实时监控,违规成本大幅增加。

门诊统筹药房资质审批通过率不足 20%,医院处方拦截率仍超 70%,处方外流困局持续存在。这一系列政策,让药店行业的合规成本陡然上升,经营难度加大。

资本的介入,也让行业面临新的变数。

全球最大连锁药店沃博联,因盲目扩张至 2.5 万家门店,陷入债务危机(70 亿美元),最终被百亿 “贱卖”。这一事件,为中国药店行业的万店时代敲响了警钟。

本土上市连锁开始放缓扩张步伐,老百姓、大参林关店率达 15%,转而投向轻资产加盟模式,加盟占比升至 40%。资本的风向转变,深刻影响着行业的发展格局。

消费群体的心智也在发生变迁。Z 世代线上购药占比超 60%,对价格敏感度极高,比价工具使用率达 80%。这使得传统药店对年轻客群的吸引力大幅下降。

而且,仅 35% 的消费者认可药店的健康建议,执业药师在消费者眼中常沦为 “销售工具”,专业信任危机凸显。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让药店行业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的定位与服务。

展望未来,中国药店行业两极分化将加速。国大、老百姓等头部企业布局 “医药险” 闭环,通过 PBM 控费、商保合作,抢占处方外流红利,构建生态化发展模式。

中小药店则聚焦专业化,如开展慢病管理(血糖、血压监测)、社区健康站(家庭医生签约)、专科药房(罕见病、肿瘤)等特色服务。

药店行业的核心能力也将迎来重塑。服务将向医疗化转变,从单纯卖药转向提供健康解决方案,包括检测、干预、跟踪等,药师角色向 “健康管家” 转型。

运营精益化也将成为关键,库存周转天数将压缩至 45 天(行业平均 68 天),借助 AI 选品降低滞销率。

医保在行业中的角色将逐渐演变,从支付主体转向基础托底,商保、自费、服务费将构成新的收入三角。

监管套利时代终结,合规成本成为生存门槛,倒逼行业从依赖 “灰色红利” 转向创造 “专业价值”。

中国药店行业正站在变革的十字路口,政策重塑规则、资本加速洗牌、消费者重定义价值。沃博联的陨落与本土闭店潮共同表明,规模扩张时代已然终结。

未来十年,行业将从单纯的 “药店数量竞赛” 迈向 “健康服务能力竞赛”。对于药店从业者而言,这既是严峻挑战,也是转型升级、创造新价值的难得机遇。

唯有深耕医疗本质、构建服务生态,重建专业化信任、推动数据化效率革命、实现生态化价值捕获,才能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穿越周期,迎来行业的新曙光。

0 阅读:0

念容来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