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教师被诱购400万保险,海淀法院能否讨回公道?

熊猫来喽 2025-04-12 10:42:38

"当时看到保单上天文数字般的保费,感觉天都塌了。"郭先生攥着那沓写满专业术语的保险合同,手指不住颤抖。这位北京某大学附属中学教师的儿子,怎么也没想到,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会成为保险推销员的"猎物"。

事情要从2020年说起。那年冬天,55岁的徐老师已经出现严重记忆障碍,医院诊断书上刺目的"阿尔茨海默病"字样,宣告了这个知识分子家庭平静生活的终结。就在这当口,平安人寿的推销员找上门来,用糖衣炮弹般的承诺,说服记忆力正在快速流失的老人,签下了这份堪称"疯狂"的保单:十年期缴费,每年40万,总额高达400万的"理财型保险"。

"我母亲当时连银行卡密码都记不住,怎么看得懂这些条款?"郭先生指着合同上"年收入100万"的荒唐数字直摇头。作为中学教师的母亲,实际年收入连零头都够不上,业务员却堂而皇之地虚报收入,将这份远超家庭承受能力的保单强加给认知障碍患者。更离谱的是,这份所谓"分红险"前五年只进不出,第六年才开始返还保费,这对已经需要持续照护的失智老人来说,无异于画饼充饥。

当郭先生在外求学归来,面对的是已经缴纳三年、总计120万的巨额支出。"头两年用的是老人毕生积蓄,最后一年我们东拼西凑才凑够。"他翻出泛黄的缴费凭证,每张都像是压在心头的大石。如今保单因断缴失效,追讨已缴费用却陷入拉锯战。

监管部门给出的调查意见书犹如一记耳光:销售人员误导属实,违反《保险法》和《人身保险投保提示要求》。但处理建议却轻飘飘地指向"协商解决",这让郭先生倍感无力。"他们利用母亲的认知缺陷钻空子,现在一句协商就想了事?"他愤而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合同无效并返还全部保费。

这起案件撕开了保险销售乱象的冰山一角。当推销员把魔爪伸向认知障碍群体,当专业话术变成精神操控,所谓的"金融保障"便成了吞噬弱势群体的黑洞。我们不禁要问:在追求业绩的狂欢中,保险公司的道德底线究竟何在?监管部门的处罚力度能否真正震慑不法行为?而无数个"徐老师"的家庭,又该如何在资本与病痛的夹缝中,守住最后的尊严?

4月29日,海淀法院将开庭审理这起纠纷。这不仅是郭家的战场,更是对保险业良知的一次公开拷问。当失智老人成为"优质客户",当巨额保单变成吞噬人性的陷阱,我们期待的不仅是法律的天平,更是整个行业对人性底线的重新校准。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