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96岁的李嘉诚以228亿美元将巴拿马运河两大要塞港口贱卖给美国财团时,他或许忘了——当年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他的货轮得以停靠在盐田港的黄金泊位。
北京的法律重锤能否截停228亿卖国交易?李嘉诚家族会否成为《国安法》首个祭旗的资本巨鳄?
——【·特朗普政府的步步紧逼·】——
近年来,随着中美战略竞争加剧,巴拿马地区的影响力争夺已成为双方角力的关键战场。
就任仅两周后,新任国务卿鲁比奥便将首次外访目的地锁定为巴拿马,在施压之下,巴拿马政府态度发生明显转变。
紧接着,巴拿马方面对长和的港口经营权发起了全面审查。
2月5日,国际媒体报道巴拿马政府正在考虑终止长和的港口经营合同,尽管该特许权原本还有21年才到期。
一个存续了近30年、中途还曾续约的协议,突然被宣布违反宪法,这背后的政治意图几乎不言而喻。
特朗普政府通过外交和法律手段,正在步步紧逼长和集团。
面对美国的持续压力,所有人都在猜测长和将如何应对。
然而3月4日晚间,长和的决定超出了所有分析师的预期:不仅同意出售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还将全球23个国家的43个港口一并打包出售给由美国贝莱德集团领导的财团,总价值高达228亿美元。
这一决定的突然性令人费解,在此前的任何公开场合,长和都未曾表露过出售港口业务的意向。
恰恰相反,长和董事长李泽钜在2023年和2024年的投资者会议上多次强调港口业务表现良好,公司正在积极扩大在这一领域的投资。
从财务表现来看,港口业务一直是长和的核心盈利点之一。
2024年最新的业绩报告显示,这一业务板块的效益持续增长,势头强劲。
就在交易前不久,长和还斥资7亿美元投资埃及港口项目,并与沙特签订了新的经营权协议。
更让市场困惑的是这一决策的速度之快,如此重大的战略调整,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评估与准备,而长和似乎是在极短时间内就完成了全部决策过程。
多家美国智库也将这一交易评价为美国在全球战略竞争中的重要突破。
——【·三篇檄文·】——
面对这一令人震惊的发展,3月13日,香港亲北京报纸《大公报》发表了题为《莫天真 勿糊涂》的评论文章,直指这绝非普通商业行为,而是美国包装成商业外衣的地缘政治行动。
文章详细分析了整个事件的时间线:特朗普就职后立即声称要控制巴拿马运河,鲁比奥随即赴巴拿马施压,巴拿马方面突然宣布长和特许权违宪,最后长和宣布大规模出售全球港口资产。
这一系列事件的紧密衔接,显然不是简单的商业决策所能解释的。
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评论文章随后被中国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官网转载,标志着北京对此事的高度关注和严正立场。
仅仅两天后的3月15日,《大公报》再次发文《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文章回顾了霍英东、包玉刚、曹光彪等香港商界领袖在关键历史时刻支持国家的事迹,强调真正伟大的企业家不仅追求商业利益,更应具有家国情怀。
虽然文章未直接点名李嘉诚,但其针对性不言而喻。
到了3月17日,《大公报》发表了第三篇社评《饮水思源有担当 背靠祖国谋发展》,以东江供水工程为例,回顾了中央政府对香港长期以来的支持与关爱,暗示香港企业家应当在国家利益面前展现担当。
北京方面的批评力度前所未有,同时据国际媒体报道,中国政府已指示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内的多个部门审查这笔交易是否存在安全漏洞或违反反垄断法规的情况。
这表明我国可能正寻求通过行政手段干预这一交易。
面对如此强烈的批评,长和方面始终坚持这是一项纯粹的商业决定,公司高管在多个场合强调,这笔交易完全基于商业考量,与政治因素无关。
从纯财务角度分析,这笔交易确实具有一定吸引力,贝莱德财团开出的价格达到和记港口集团EBITDA的13倍,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交易完成后,长和将获得超过190亿美元的现金,这一数字几乎接近公司本身的市值。
然而,国际金融与政治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一交易的背后远不只是简单的商业逻辑。
多家国际媒体分析指出,贝莱德之所以能够以相对优惠的条件获得这些战略资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政府的强力支持与施压。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笔交易与美国政府针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等领域的系统性打压政策高度吻合。
一旦长和的海外港口被美国财团控制,这些港口很可能被纳入美国的全球战略体系,成为对中国航运业施压的新工具。
这不仅会影响中国的全球贸易,还会削弱中国在国际航运领域的竞争力和话语权。
尽管长和已经同意与贝莱德财团进行为期145天的排他性谈判,但交易目前仍未最终敲定。
随着中国政府的介入和国际舆论的持续发酵,这笔交易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3月14日,在中国官方转发批评文章后,长和股价暴跌6.4%,市场明显对交易前景产生疑虑。
3月20日,长和公布2024年业绩,净利润同比下降27%,未达分析师预期,公司罕见地取消了财报后的新闻发布会,进一步加深了外界的猜测。
——【·全球航运大乱·】——
这场风波对全球航运业的冲击将是深远的。
巴拿马运河作为全球贸易的关键节点,每年有约12,000艘船只通过,连接170个国家的近2,000个港口。
全球6%的海运贸易经此通行,其中中国商船货运量占21%。
如果这一战略通道的港口控制权发生转变,将对全球贸易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对香港商界而言,这一事件也是一个重要信号。
无论最终决定如何,这都将成为全球化退潮、地缘政治回归时代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金融分析师指出,长和现在面临两难境地:如果坚持出售,将面临来自北京的持续压力;如果取消交易,又将继续面对美国方面的干预和威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