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皇位传承是古代皇帝最重视的事情之一,概因他们一旦没有及时选定继承人或者选择了错误的人,轻则引发内乱,重则丢了江山。有的皇帝会因为膝下无子而倍感焦虑,有的皇帝会因为儿子无才而无所适从,有的皇帝会因为子嗣多且其中有才者也多而痛并快乐着,康熙便是后者。他在位期间爆发了清朝历史上最激烈的夺嫡之争。
众所周知,老四胤禛是九龙夺嫡的最终胜利者。可是老四并非康熙诸子中口碑最好的一位,很多王公大臣都觉得老四过于严苛,不像老八胤禩那么宽仁。就连老四自己都不止一次地对老八各种好评,比如“聪明强干,才具优裕”。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老八的夺嫡之旅,看看康熙到底有没有考虑过让他继位。
老八画像
一、一废老二之前1、老八很争气
都知道儒家最为注重礼制,而礼制的核心便是宗法继承制,讲究嫡庶观念,由此衍生出“子以母贵”的思想基础。满清自太宗朝开始注重儒学,其上层圈子不免会受这种思想所影响。再加上满清早期的继承制度因为受一些部落传统(幼子继承和贵族推举等)影响而显得比较凌乱,大家都想有一个崭新且可靠的继承制度出台,这种思想就更有市场了。
康熙早早地将老二胤礽立为储君,很多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想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毕竟老二前面的嫡长子承祜已然早夭,老二实际上就是嫡长子。除开老二,康熙的成年诸子中再无嫡子,如果老二争气,那自然一切完美,可老二长大后的种种行为让康熙不得不考虑其他人选。如果继续遵循“子以母贵”的思想,那么老八就得靠边站了。
老二画像
老八可以说是参与夺嫡的众兄弟中出身条件最差的,他的生母卫氏出身辛者库管领(地位比包衣佐领低)。或许正是因为生母地位低,小时候遭了白眼,老八从小便十分争气,无论是上书房读书,还是塞外巡猎,他都没有掉链子,甚至很多时候表现得比他的兄长们还要好,有子如此,康熙甚是开心。康熙虽然在这个阶段没有想着让老八继位,但是他对老八的那份宠爱却是肉眼可见的。
老八15岁时,康熙就带着他上战场历练。老八18岁时,康熙就封他为贝勒(老八当时是受封皇子中年龄最小者),并自此开始让他不断参与各种政事。值得一提的是,老八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的生母实现了“母以子贵”,那年老八20岁,其生母被康熙晋升为良嫔,而出身更好且更早诞育皇子(老七胤祐)的戴佳氏直到9年后才成为成嫔。
清朝后宫嫔妃等级
2、老八结人缘
成长环境是影响性格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八幼时先是被惠妃(老大胤禔的生母)抚养,后又被孝懿仁皇后佟佳氏(老四的养母)抚养,尴尬的环境让他从小就养出了比较高的情商。一般来说,情商高的人都很会搞关系,老八除了讨得康熙欢心外,和叔伯兄弟、朝中大臣、文人墨客的关系也都处得相当不错。
叔伯之中和他关系最好的当属康熙的兄长福全,他仅是18岁时奉命和伯父福全一道料理过广善库(一种帮助八旗子弟的金融机构)事务,便让福全印象深刻,一直对他赞不绝口。兄弟之中和他关系最好的当属老九胤禟和老十胤䄉,其中老九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是老八嫡福晋的姑妈,老十的侧福晋是老八嫡福晋的堂妹。当然,他们并不是因为额外有这种关系而关系好,主要还是老八会做人。
孝懿仁皇后画像
大臣之中和老八关系好的不胜枚举,我们就看因大力支持老八而遭到老四报复的几位代表人物。首先是孝懿仁皇后的堂兄弟-鄂伦岱,他称得上是老八的铁杆,后来被老四以结党罪处死;其次是纳兰明珠的次子—揆叙,早在老八还是少年时,他和老八便结下了友谊,不幸的是他在康熙五十六年就英年早逝,更不幸的是老四后来不仅下令将他的墓碑改成“不忠不孝阴险柔佞揆叙之墓”,还追夺了他的一切哀荣。
和揆叙一样遭遇的还有遏必隆之子、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之弟、老十之舅—阿灵阿,他的墓碑后来被老四改成“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文人之中和老八关系最好的当属帖学四大家之一—何焯,他是当时江南文人中的翘楚,因给老八当过侍读而和老八结交,他曾多次让他的弟弟到江南帮老八购书、笼络士子。
鄂伦岱背后的佟佳氏家族
二、一废老二之后1、老八怀壮志
老二只要在储位上,其他皇子就和皇位无缘,只有把老二拉下马,其他皇子才有机会入主东宫。康熙四十七年,老二第一次被废,有心夺嫡的一众皇子顿时欢欣雀跃乐起来。首先跳出来的是老大,他一直认为自己是长子,储位就该他坐。眼见机会来了,他各种上蹿下跳,甚至想彻底了结了老二,以绝后患,惹得康熙怒不可遏。
老大看老爷子如此做派,也就知道自己并非老爷子心中的储位人选,可是他又不想让老二卷土重来,因此他主动向康熙推荐老八继任储君。前文中说过,老大的生母曾经养育过老大,因此老大和老八的私交一向还可以。结果老大这个蠢货好心办坏事,本来康熙在这种关建时刻让老八掌管内务府,就已经表明老八是他心中的人选之一,可老大这一举荐却让康熙的心里对老八也不爽了。
九龙夺嫡的各位主角
康熙一生气,老八跟着老大一起倒霉,直到康熙查清一切都是老大的自发行为后,方才宽恕并安抚老八。这个时候的康熙对老八应该还是有期许的,只不过康熙没想到废掉老二所引起的朝局波动会让自己生出力不从心之感。为了尽快平息纷争,康熙起了复立老二的心思,不过君王的面子总是要保全的,故而他在向部分大臣暗示自己的心意后诏令大臣们推举新储君。
按理来说,老八应该是知道康熙心意的,可机会摆在眼前,他不去拼一拼又觉得对不起自己多年的努力。在他的组织下,以佟国维和马齐等中枢重臣为代表的一干大臣纷纷上书推举他,人数之多、分量之重,其他皇子望尘莫及。可惜这番壮观的情形触到了康熙的逆鳞,试问哪个大有为之君能容许臣子的势力遍及朝堂?没办法,康熙只能不顾面子,强行复立老二。
康熙画像
2、老八被压制
老八知道推举储君的事情让所有人都知道他有夺嫡之心了,也就不藏着掖着了。老二不是复立了吗?他就集中力量对付老二,各种套子给老二下,各种绊子给老二使,硬是只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就把老二再次拉下马。其实康熙之所以把老二重新放到台上,里面还有一层意思,他想再看看到底谁才是他想要的继承人。
至于老八还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内?笔者相信是在的,只不过分量不如之前那么重了。老八能如此得人心,抛开对皇权的威胁不说,老八个人的能力起码是得到应证了。不管是为了自己的权威,还是为了继续考验众皇子,康熙都有必要打压老八。当时诸位皇子之中属老八和老四竞争最为激烈,康熙故意冷落老八,频频让老四刷脸。
老四画像
如果老八能端正心态,一心为君父分忧蹲,不再搞那么大的摊子,老八未尝不能重新赢得帝心。然而老八打一开始走的路子就是一个“贤”字,他必须为他自己的名声负责,如果他循着康熙的心思走,他的名声又如何保全?那些支持他的王公大臣又该如何看待他?没办法,老八就这么为名声所累,无法自主。
当“毙鹰事件”爆发后,老八和储位之间算是基本无缘了。该事件怎么看都不像是老八所为,老八多聪明的人,他会在父子关系本就紧张的时候给康熙送去两只死鹰?老四也不像,他当时已经很红了,没有必要冒这么大的风险做这么低级的事情。我们不妨大胆揣测这是康熙自导自演的戏,且看康熙事后给老八罗列的一系列罪名,明显是提前有准备,他的目的不外乎打压老八,以期彻底断了老八一党对储位的念头。
破败的八阿哥坟墓,真的是成王败寇
结语老八眼见自己无望,转头支持与自己相善的老十四胤禵(老四的同母弟),可惜终究是老四棋高一着,更得康熙圣心。老四继位后考虑到老八势大,只得委以总理大臣之要职,直到自己皇位稳固、老八势弱之时,立马对老八展开了雷霆之击,将老八削爵和改名“阿其那”(意为狗)都不算完,非得把老八圈禁至死。
总而言之,康熙在一废老二前后肯定是考虑过老八的,只是老八的底牌亮的太早、太大,让康熙逐渐失去了对老八的兴趣。要说老八还是有些可惜的,以他的资质,甭管放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个合格的储君人选,要权术,他会笼络人,要治政,他让老四都对他佩服不已。老四那么强势的一人,竟然能说出“论其(老八)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可见老八的厉害是多么深入人心,一切只是成王败寇而已。
参考文献:
《清史稿》
《九王夺嫡》
《清代通史》
八阿哥没有什么水平的,靠把国库的银子发给大臣,来讨好大臣,让他继位,大清早早完蛋100年[静静吃瓜]
天予弗取反受其咎,老八不赶紧露脸,要是康熙觉得你没想法就不考虑你了呢?豪格在推选大汗的时候谦让了吧?结果呢?退让也不是必胜的办法,根本就没啥一定能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