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上有个补脾最厉害的穴位!每天按3分钟,比吃山药小米强多了!

水儿的笔记本 2025-04-19 17:45:05

最近大家有没有觉得特别容易疲劳,吃东西也没什么胃口,稍微吃点凉的就肚子不舒服?这很可能就是脾胃在闹情绪了!

现在生活条件是好了,但咱们的脾胃却越来越娇气。都知道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的源泉,脾胃一虚,百病丛生。

很多人会选择通过饮食来调养脾胃,比如多吃山药、小米粥等。但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一个更简单、更有效的方法——通过按摩一个穴位来补脾,效 果比食补来得更快更直接,关键是还不用花钱!

一、脾虚了,身体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

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的人就像运转失灵的工厂,吃进去的食物很难转化成气血能量。

脾虚的症状表现多样,例如:面色萎黄、四肢乏力、食欲不好、不成型、舌苔白腻等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测试来判断:

《黄帝内经》记载:“实则必见,虚则必下”,脾虚的人,往往会在两个部位出现凹陷:

一是舌体中部凹陷:舌头如同身体的微缩地图,舌中部反映脾胃状况。脾虚时,由于脾气不足,无力托举舌体,舌中部就会出现凹陷,这是一种典型的脾虚现象。

二是足三里穴凹陷:足三里穴是掌管脾胃的大穴,当脾胃阳气不足时,此穴位按压时会感觉明显凹陷,提示脾胃虚弱。

找到足三里穴的方法是:在小腿外侧,膝盖下三寸(约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二、补脾的“黄金穴位”——太白穴

《针灸甲乙经》中说:“太白,足太阴之原,脾之所生也,脾气之本也,脾气不足,取之以养,脾气有余,取之以泻。”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就像一个“超级充电宝”,能直接激活脾经的能量,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它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简单来说,就是大脚趾根部内侧,有一块凸起的骨头,骨头后下方凹陷的地方就是太白穴。

找到穴位后,可以用拇指指腹按揉,力度以微微胀痛为宜,不必用力过猛。

除了太白穴,公孙穴也是一个与脾胃健康密切相关的穴位。公孙穴位于大脚趾下方,沿着太白穴往后推一点,轻微按压此部位时,可以感受到一种紧张感。

结合按压太白穴与公孙穴,能够更好地疏通脾经,促进气血流通,从而达到增强脾胃功能、改善消化、排除湿气的效果。

每天按揉1-2次,每次3-5分钟,坚持下去,就能感受到显著的效果。最佳的按摩时间是上午9:00-11:00,此时为脾经当令,按摩效果更佳。

除了按揉穴位外,还有几个脾胃调理小贴士送给大家:

1、饮食有节

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尽量保持三餐时间固定。一般来说,早餐在7-9点,午餐在12- 13点,晚餐在18-19点为宜。

每餐吃到七八分饱即可,给脾胃留出消化的空间。

2、腹部保暖

脾胃喜温恶凉,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的时候,及时增添衣物,避免腹部受寒。

3、运动锻炼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功能。

饭后半小时散步,有助于促进消化;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呼吸,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每周坚持运动3-5次,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

从今天起,每天花5分钟按揉太白穴,配合规律饮食作息,你会发现:胃不舒服、反酸渐渐消失,面色日渐红润,连工作效率都跟着提升!

快转发给身边脾胃不好的朋友们,一起做“脾”气十足的健康达人吧~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