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美国政府正秘密策划英特尔与台积电的晶圆代工产业重组,试图通过技术转移掌控全球半导体命脉。这场涉及千亿级投资的博弈,将彻底改写全球芯片产业格局。
拜登政府时期通过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已向台积电亚利桑那州工厂拨付65亿美元补贴,但新任商务部长提名人卢特尼克近日放狠话,暗示这笔补助可能因政治风向转变被撤回。这种政策不确定性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悬在台积电头顶——若失去美国补贴,其美国工厂运营成本将比台湾地区高出30%,直接导致每片晶圆亏损12美元。
特朗普团队更祭出关税大招,C-SPAN视频记录显示,特朗普明确表示"要让台湾芯片缴纳100%关税"。这种极限施压迫使台积电加速技术转移:亚利桑那州第二座晶圆厂将采用最先进的2纳米制程,而原本承诺留在台湾地区的先进制程技术已然成空。数据显示,台积电70%的营收来自北美客户,若关税政策落地,仅苹果、英伟达两大客户每年就要多支付超百亿美元采购成本。、
特朗普(资料图)
知情人士向路透社透露,白宫正通过双重施压策略推进英特尔与台积电的合资计划。一方面,特朗普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不断渲染"台湾地区偷走美国芯片业务"的叙事;另一方面,拜登团队则通过《芯片法案》实施技术管制。这种组合拳迫使台积电陷入两难:要么交出核心技术成为美企附庸,要么失去美国市场。台积电最新财报显示,其在美国的研发投入同比激增47%,但同期台湾本地的研发经费却缩减12%。
民进党当局的"倚美抗中"策略正在引发连锁反应。富士康宣布在美投资100亿美元建厂,华擎将生产线转移至越南,连向来坚持"台湾制造"的联发科也被曝出在美设立研发中心。这种产业链外移潮导致台湾地区半导体出口额连续14个月下滑,其中对大陆出口量锐减38%。更严峻的是,美国智库"2049计划研究所"最新报告指出,若台积电完全融入美国产业链,其自主技术研发能力将在5年内下降60%。
富士康(资料图)
美国军方的极端言论进一步暴露真实意图。五角大楼曾有官员公开讨论"摧毁台积电"的军事选项,这种将民用企业作为战略武器的思维,印证了台积电前董事长张忠谋的警告:"美国政治人物总想榨取台积电的价值,他们根本不在乎台湾地区的未来。"如今,台积电董事会首次移师美国举办,外籍董事占比突破六成,企业治理权正逐步流失。
面对这场生死局,民进党当局仍沉迷于政治操弄。赖清德声称要提升防务预算至GDP的3%,却对台积电技术流失视而不见。其提出的"打造多元化供应链"方案,实质是将台湾地区变成美国半导体产业链的代工厂。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让台湾地区工程师面临"技术移民潮"——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过去两年半导体领域赴美工作台籍人才增长217%,其中87%集中在尖端制程研发岗位。
英特尔(资料图)
全球半导体产业正站在历史转折点。英特尔最新财报显示,其7纳米芯片良品率仍低于台积电同期水平,这正是美国急切推动技术转移的动因。但行业观察家警告,强行嫁接不同技术体系将引发"逆向工程危机"。正如伯恩斯坦分析师罗斯根所言:"逼迫台积电交出技术,等同于美国半导体业自废武功。"这种短视行为不仅摧毁台湾地区经济支柱,更将重创全球芯片供应链稳定性。
中国大陆的应对策略彰显战略定力。尽管面临外部压力,华为最新发布的Mate60 Pro搭载国产7nm芯片,中芯国际已实现28nm以上成熟制程完全自主可控。工信部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半导体设备进口额同比下降17%,而本土设备市场占有率突破35%。这种产业链的自主化进程,正在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幻想。
台湾问题的本质始终是中美博弈的延伸。当美国政客将台积电变成政治筹码时,他们忘记了一个基本事实:全球半导体产业70%的产能集中在东亚,其中台湾地区占据关键位置。任何试图割裂产业链的行为,终将反噬自身利益。正如《经济学人》所指出的:"半导体产业早已超越国界,技术共享才是未来出路。"在这个万物互联的时代,零和思维注定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