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教育之路上向光而行,让孩子在教育之路上轻装上阵。

丹阳撰稿课程 2024-04-13 10:27:14

天气飙升到了28度,天气热了起来。孩子要求放学后去骑车。于是,回到家后很利索地写完作业,我们就到老地方骑车了。

到了骑车场地,孩子肆意地骑着,宽敞的场地,没有几个人。

我站在路旁边看着孩子。旁边一位奶奶推着小推车,小推车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奶奶还不时地张望着骑着车的另一个小男孩。两个孩子相差不大,一个女儿家的,一个儿子家的。奶奶同时看着两个孩子。奶奶瘦瘦的,但身子骨看上去很是硬朗。

刚开始我们只是都张望着孩子,后来,奶奶转过身来,和我聊起天来。奶奶非常健谈,不一会儿就打开了话匣子。我饶有兴趣地听着。

奶奶的外甥刚刚上初中,为了上区内最好的初中,自己的女儿花将近二百万买了学区房。老人感叹现在父母的不易,为了孩子上学,真的是用心良苦。这是一笔看不见的投入。

奶奶说话语速很快,而且掺杂着方言,我使劲地听着。奶奶想要表达的大致意思我是听懂了。奶奶的观点很是透彻,条分缕析,是一位非常有见识的老人。

奶奶谈到了努力和天赋的关系,说的有理有据。

学习的环境并不是最重要的。奶奶说他家一个亲戚,家里条件非常普通,而且父母也没有过多的时间管孩子,但孩子从小就非常的爱学习,积极上进,高考的时候考了600多分。这就是传说中的天赋异禀吧。

天赋是天生的,是必然存在的,是无法赶超的。在天赋的对比下,有些孩子的努力就显得非常的无力与无助。

有的孩子记性不好,背一篇文章吭哧吭哧的,费劲无比。奶奶总结说:“孩子记性好不好,从小就能看出来。”这一点我是比较认同的。在背诵东西上我也深有感触,因为自己记性也不是很好。

但有的孩子脑袋就是灵光,背什么东西是手到擒来,轻轻松松。

“孩子和孩子是不一样的”。奶奶无比感慨地说。

“对于学习不太好的孩子,其实不是孩子不想学,而是孩子本身不是学习这块料。”这样说可能有些太武断。毕竟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匹逆袭的黑马。

可能他在其他方面有更加擅长的东西。但是,爸妈就是逼着孩子学习。从幼儿园开始,学各种东西,报各种班。妈妈时刻不离左右。在陪跑的路上竭尽所能。时间长了,关系紧张不说,孩子也在重压之下,伤痕累累。只是我们看不到而已。每天,脑海盘旋着两个字:学习学习,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没有放松的时间和空间。

孩子的疲惫,孩子的心理,我们都无从了解。大人累,孩子可怜。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谁都无法置身事外。

针对内卷,我特别理解这种现象。因为我也身处其中,这是每一个做父母的都难逃的一课。

孩子不想读书时,我会无形中拿别人家的孩子进行参照,苦口婆心的絮叨,孩子烦不胜烦。

上小学时,是家长“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

进入四年级后,学习的紧迫感越来越强烈,各种学习计划开始提上日程。

还有很多很多内卷的现实与现象,大家都在一一亲历着。

内卷波涛汹涌的背后,有孤注一掷,翘首以盼的期待。也有各种现实的无奈。

内卷的背后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爱子心切;

内卷的背后是父母全力以赴的托举;

内卷的背后是父母的期待和孩子的努力或无力的矛盾与冲突;

内卷的背后是对于未来不确定的焦灼与焦虑;

无论内卷如何波涛汹涌,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因材施教,是亘古不变的智慧。让孩子在教育之路上向光而行,让孩子在教育之路上轻装上阵。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