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市场传言称,由于预算及盈利等原因,阿里巴巴达摩院裁撤了旗下量子实验室。
11月26日,阿里达摩院回应:为了进一步推动量子科技协同发展,达摩院联合浙江大学发展量子科技,将量子实验室及可移交的量子实验仪器设备捐赠予浙江大学,并向其他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开放。不过,目前达摩院并未对人员处置问题进行回应,但达摩院官网已撤下量子实验室的相关介绍页面。
在2017年时,阿里巴巴成立了“达摩院”,该机构致力于开展基础科学和创新性技术研究。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在数字技术领域,达摩院已取得一系列技术突破并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出了通义系列大模型,孵化出平头哥半导体公司等。
量子计算也是其首批公布的研究领域。其前身是2015年7月阿里云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成立的量子计算实验室。全称为“中国科学院-阿里巴巴量子计算实验室(AQL)”,目标是在2030年前开发出通用量子计算原型机。
量子计算机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进行高速运算、存储及处理量子信息的物理装置,一旦实现,会成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技术成就之一。据悉,AQL是国内首个科研机构引入民间资本全资资助的科学实验室,同时阿里云方面宣布三年投资1000亿启动资金。
2017年9月,世界顶级量子计算科学家、密西根大学终身教授施尧耘应邀加入了阿里巴巴,担任阿里云首席量子技术科学家。同年10月,达摩院成立,量子实验室也归入旗下。
此后,施尧耘陆续邀请了量子计算公司D-Wave Systems高级科学家邓纯青、两次理论计算机最高奖项 " 哥德尔奖 " 得主马里奥 · 塞格德(Mario Szegedy)等大牛加入该实验室。2018年初,达摩院量子实验室研究团队基本组建完成。
在2018年的云栖大会上,时任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达摩院院长张建锋宣布,达摩院已经开始研发超导量子芯片和量子计算系统。这使得阿里巴巴成为继IBM、微软、谷歌和英特尔之后,全球第五家启动量子硬件研发项目的大型科技企业。
成立八年以来,量子实验室确实取得了不俗成果。2018年2月,达摩院推出了具有11个量子比特的云量子计算服务,成为全球第二家提供处理能力超过10量子比特的公司。5月,实验室成功研制出世界最强大的量子电路模拟器“太章”,率先成功模拟了81比特40层的作为基准的谷歌随机量子电路。
2019年9月,达摩院宣布完成了第一个可控的量子比特的研发工作,设计、制备和测量全部是自主完成。2020年12 月," 太章2.0" 及一系列量子应用案例发布,对谷歌“量子霸权”发起挑战。在2020年全球十大量子计算公司中,阿里巴巴也成为中国唯2上榜公司之一。
2022年3月,该实验室又成功设计制造出两比fluxoniu量子芯片,实现了单比特操控精度99.97%,两比特iSWAP门操控精度最高达99.72%,在此类比特达全球最佳水平。
成立以来,阿里方面也对其给予了不小的投入,截至2022年3月的信息显示,达摩院量子实验室,已建成Lab-1、Lab-2两座硬件实验室,具备量子计算软硬件全栈开发能力。
然而,今年以来,阿里对内部进行了“1+6+N”组织大变革。达摩院成为了阿里巴巴集团六大业务集团之一的“云智能集团”的一部分。
今年5月,阿里云开始对达摩院进行业务调整,将达摩院自动驾驶业务转入菜鸟集团,部分人员转入菜鸟或离职。在过去几个月,阿里云也在持续调整,从不再推进完全分拆,到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
阿里对达摩院量子实验室捐赠行动,有人认为这是阿里内部正常的业务调整,有人认为是当前大环境下的无奈之举,也有人认为这是阿里巴巴对量子计算的前景和战略的调整。毕竟量子计算是一个极具挑战的领域,与高校和其它科研机构开放合作,更有利于量子计算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