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死后不久,乌雅氏随即请求殉葬,儿子胤禛:我的弟弟胤禵何在

远悦说过去 2024-12-24 19:31:22

1722年12月,皇城内外动静繁杂,无数兵马迅速向京城集结。不久后,康熙的小舅子、九门提督隆科多带着两万八旗兵,将紫禁城围得水泄不通。

在畅春园,69岁的康熙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康熙方才下定决心:“传位给雍亲王、皇四子胤禛”。

不过,得知胤禛将要成为大清的继任帝王时,他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却当着满屋宫女,嚎啕大哭了。

甚至,她还主动上疏请求“殉葬”。

如此有失礼仪的举动,让人不禁好奇,胤禛和他的生母,到底有何仇、何怨?竟已到了以死相逼的地步。

事实上,乌雅氏宁死也不愿做大清朝太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胤禛的不孝。相反,她对胤禛充满了冷漠、无视,在她的心里,只有小儿子胤禵。

作为康熙膝下最有作为的皇子,胤禵手握十万兵马,坐镇青海,受封大将军王。乌雅氏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康熙为何会选择胤禛为接班人。

于是,她想到了一个极为“歹毒”的念头:胤禛私下里用了不可告人的手段,夺取了本该属于胤禵的皇位。

那么,事实果真如此么?康熙又为何没有选择胤禵为继任者?而在胤禛继位后,他的母亲和弟弟,又是否能保全性命呢?

1674年,康熙最爱的女人、皇后赫舍里生下了皇次子胤礽。不幸的是,21岁的赫舍里身体虚弱,终因难产去世。

康熙悲痛欲绝,却也因此对胤礽更加疼爱。仅仅一年后,他就迫不及待的将胤礽册封为皇太子。

然而,生活在一个强势父亲主导的屋檐下,是会让人窒息的。28年来的兢兢业业,并没有换回康熙对胤礽的认可。相反,他步履维艰,生怕做错了事情,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也正因此,胤礽渐渐走向了极端。原本聪慧、好学,洁身自好的他,开始沾惹不良的嗜好,麻痹、放纵自己的欲望。

甚至,他还受到舅公索额图的蛊惑,对康熙产生了“逆反”心理。在康熙西征期间,竟萌生了“取而代之”的想法。

1708年,随着索额图饿死狱中,胤礽在朝中的势力越发孤立。他成了兄弟之间争夺“皇位”的案板肉,受尽众人的踩踏、折辱。

不久后,康熙又对他“补了一刀”,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彻底废除。胤礽失势,在背后筹谋多年的阿哥们也都为了争夺“太子之位”,纷纷走到的了前台。

然而,第一个向太子大位发起冲锋的却不是将胤礽斗得“头破血流”的皇八子胤禩,反而是康熙的长子,庶出的胤禔。

胤禔年龄最长,又与康熙朝的权臣明珠关系匪浅,对皇位的觊觎之心,早已昭然若揭。可他却有个致命的缺点:没脑子。

在针对胤礽的“夺嫡”之争中,胤禔充当胤禩的“马前卒”,率先向胤礽发起冲锋。不仅多次向康熙告密,还处处使绊,误导胤礽,导致他与康熙的误会,益发深重。

甚至,在胤礽被废后,胤禔又主动向康熙申请,亲手处置“故太子”胤礽。

作为疼爱儿子的老父亲,纵然康熙对胤礽有多方不满,可闻听此言,还是大吃一惊。他不曾想到,表面和善的胤禔,竟如此心狠手辣,连废掉的太子,都不愿放过。

毕竟,兄弟齐心,方能支撑起大清的天下。若是皇位落在胤禔的手里,康熙的子嗣恐怕就要被一锅端了。

因此,康熙毫不犹豫的就将胤禔踢出了继承人的圈子。

不过,胤禔可不是胤礽,他是个经得起打击的皇子。在深知自己失去机会的时候,他就向康熙引荐的八弟胤禩。

胤禩是个“老好人”,平日里很会伪装,收拢了诸多阿哥为己所用,而他与胤禔的生母又关系匪浅。因此,将他扶上皇位,是符合胤禔的利益的。

为此,他还抬出了相术大师张明德。

曾几何时,胤禩偷摸着找到张明德,请求为他相面。在张明德看来,胤禩天生富贵,气质不凡,是当皇帝的材料。

可惜,胤禔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还把原本留给康熙好印象的胤禩也连带了。作为大清朝最有作为的皇帝,康熙是极为厌恶相术的,又怎会以算卦的方式,来遴选接班人呢。

更何况,胤礽还是太子时,胤禩就干了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狼子野心,不言而喻了。于是,尚不知道发生什么情况的胤禩,莫名其妙的就挨了康熙一顿训斥。

当然,胤禩的挨骂,也不亏。

就在胤禔失去皇位继承权时,胤禩也干了件“荒唐事”。众所周知,胤禩是个表面十分慈善的皇子,不仅阿哥们跟他交好,就连朝中的官员,也唯他马首是瞻。

因此,当康熙准备咨询朝臣的意见时,满朝文武竟然一边倒的全都投了胤禩的“票”。这可就让康熙十分愤怒了。

事实上,历朝历代英明的皇帝,都担心“第二个权力中心”的出现,故而对于太子的打压,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

可让康熙万万想不到的是,权力核心没有出现在胤礽的身边,反而聚拢在了胤禩的府上。他很愤怒,对于胤禩的喜爱,也如落叶般,迅速滑落。

一年后,怀揣着对胤礽的“愧意”,康熙又将他扶上太子之位了。这次,出力最多的,竟然是皇三子胤祉和皇四子胤禛。

当然,胤祉并非出于好心,他只是为了扳倒胤禔,将自己的排名往前压,才告诉康熙,是胤禔使用邪术,蛊惑了胤礽。

而作为未来接班人的胤禛,则是胤礽的铁杆追随者,此时的他,尚未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完全不具备夺嫡的可能。

不过,胤礽的重新复位,也让胤禛出现在了康熙的眼前。作为少有的倾轧胤礽的弟弟,胤禛凭借着力柬谏之功,登上了亲王的宝座。

“开门立派”,拥有了自己的“府衙”的胤禛,对于皇位的渴望,也益发强烈了。

好在,他的“宗主”胤礽也很给力。自从复位太子后,胤礽就完全变了个人,真如胤禔所蛊惑的那般,疯疯癫癫,不知所以。

老皇帝康熙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他也不能不为了大清的江山考虑啊。于是,又把胤礽给废了。

这次废的很彻底,还圈禁了。

胤礽彻底垮台后,胤祉跳的最高。他不像胤禔那般没脑子,也不学胤禩勾结朝臣,他另辟蹊径,投康熙所好,整日醉心于文学,意图借此夺取太子之位。

不过,胤祉在私下里,也没闲着,朝中的臣子,暗中与他交结的也不少。

可与胤禛相比,胤祉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胤禛对外号称“天下第一闲人”,不追求功名利禄,也对皇位不感兴趣,就连康熙喜好的文学,他都嗤之以鼻。

然而,康熙极为看重的十三阿哥胤祥是他的“铁杆兄弟”,朝中重臣隆科多又与他相交甚密,就连康熙后期崛起的年羹尧,也被他收拢为“大舅哥”。

可以说,论朝中关系网,胤禛虽弱于胤禩,却远胜于其他兄弟。

只是,胤禩早已被踢出了局。他只能寄希望于十四阿哥胤禵,渴望将他推上皇位,从中渔翁得利。

胤禵是胤禛的亲弟弟,他们的生母都是乌雅氏。不过,早在胤禛出生时,乌雅时由于身份低微,不具备独立抚养皇子的资格。因此,胤禛自幼就过继给了皇后佟佳氏。

佟佳氏只有一个女儿,还早殇了。可以说,佟佳氏是将胤禛当作亲儿子在养的。也正是如此,胤禛和胤禵的关系一直不和。

甚至,胤禵在胤礽第一次被废时,就已投靠了老八胤禩。他背后的势力,都是胤禩的影子,纵使他日后被架空,都是可以理解的。

更何况,他还只是一个贝子,与亲王的身份,悬殊巨大。在康熙后期,他被安排到西北,手握十万精兵,受封大将军王时,康熙也未曾给他提过身份。

1718年,康熙重病在床,眼看着就要不行了。胤禩曾短暂的回过京城,可没过多久,就被康熙再次派往西北。

显而易见,康熙对他的“继承资格”,并不看好。不客气的说,胤禩的胜算,还不如在京城“假装读书”的老三胤祉大。

因此,康熙驾崩时,才会将“严苛”的胤禛提拔为皇位继承人。毕竟,想要改变康熙后期的官员腐败、不作为的问题,也只有“不近人情”的胤禛可以做到。

当然,为了保障胤禛的顺利继位,康熙临死前也做了周密的部署。

他将倾向于胤禛的重臣张廷玉留在身边,委派佟佳氏的兄弟、胤禛的舅舅隆科多掌管九门提督,控制京城军事大权。

不仅如此,他还着力提拔胤禛的“大舅哥”年羹尧,致使年羹尧逐步架空胤禵的军权,沦为一个“吉祥物”。

当然,在西北军中,胤禵的威望也是极低的。噶尔弼、岳钟琪随意违抗他的命令,蒙古兵、绿营兵更是对他不“感冒”。就连大清起家的八旗兵,也只是表面上服从他的命令。

事实上,胤禛也在胤禵的身边,安插了自己的势力。一直倾向于胤禛的弘曙,就是他在西北军中眼线,更是监视胤禵一举一动的密探。

可以说,胤禵在康熙这里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在西北,也没有“造反”的本钱。

而这一切,胤禵是清楚的。尽管他的母亲乌雅氏百般刁难,可胤禛还是给他这个亲弟弟一个好去处:为康熙守陵。

或许只有如此,胤禛才能保住弟弟的性命,不至于让他成为胤禩等人手中攻击自己的利器。

当然了,胤禛也曾想过对胤禛“下手”,毕竟当初得罪过他的几个兄弟,都遭到了他的严重“迫害”,非死即废。

好在,胤禛有个“好母亲”。这也让他成为参与九子夺嫡的皇子中,最长寿的一位。

1 阅读: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