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思考的寒假亲子共读,书读得越多越没用

南松平湖一柱 2024-02-21 22:16:43

亲子共读,是不少孩子和家长的寒假作业。

有个家长说,放假以来,他陪着儿子天天读,现在已经读了5本书了。

如何读呢?这个家长介绍经验说,他和儿子人手一本读书笔记,每天读书,每天一页读书笔记,笔记是表格式的,每天都要把表格内容填满。一是,读书名称,读书时间

二是,好词(10个以上),三是好句(3句以上),四是阅读心得。

这种阅读和笔记,其实是“作业式”的,孩子也好,家长也罢,都不过把阅读当成一种作业机械完成,没有思考,书读得再多也没有用。

调查过许多孩子,他们所谓的阅读,就是先拿出读书笔读,然后一边读一边选“好词”“好句”摘抄到笔记上,而且只要数量够了,就算完成任务了,哪有耐心去读完呢?

至于阅读心得,很多学生导读版书上,最后都有“阅读提示”,把它原封不动抄到笔记上就行了。这也就是说,这个心得,根本不是读完后自己的“得”,不过是将他人的得抄了一遍而已。

这样的阅读,就算天天读,月月读,年年读,读一万本书,其作用也是零——因为孩子根本没有读啊!

让孩子读书至少有两层意义,一是让他们的语文学以致用,用在课文这个“例子”中学到的方法去阅读,去了解、学习更多的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二是阅读还兼具着引领孩子人生成长的功能,让他们在读书中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志向,追逐自己的梦想!

因此,让孩子读书,兴趣是前提,读出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是根本。这也就是说,孩子读什么的书应由他们自己做主,从兴趣出发,而不是非读大人推荐的书。

比如孩子爱读《昆虫记》《地心游记》好啊,读了这些书,孩子可能从此爱上了科学,成了科学家;

有的孩子爱读诗词歌赋,好啊,掌读这些,孩子可能“不会作诗也会吟”,从此爱上了诗歌,将来成为诗人;

有的孩子爱读《安徒生童话》《长袜子皮皮》,好啊,读了这些,可以让孩子爱上生活,激发想象,每生生活的幸福而有创意……

…… ……

读书后,应当着重了解孩子的感悟,让他们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方法,但更好的方法是让他们与人交流——唯有在交流中方可激发、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真正将书读进去。

比如,有个家长说:儿子在读西游记,突然问我一个问题:爸爸,泾河龙王私自改变雨量就要被斩首,而车迟国唐僧斗法求雨,怎么没事?

这个问题提得好?这位家长给他的解释是下雨和求雨是两种情况,泾河龙王是接到上面的命令去下雨,他改变雨量是不执行上面的命令,属于犯了天条;而唐僧求雨是打申请报告给上面,报告经过上面审批,同意下雨,申请人是没犯错的。

这个家长说,也不不知道这个解释对不对…

这位家长是一位好家长,但是如果做得再好一点,应该和孩子一起重新读一读原著,看二者有何不同?然后引导孩子自己得出答案!

比如,前者泾河龙王是为了“个人打赌输赢”而抗命,后者唐朝僧求雨是“为民”,这样,就可引导孩子将思考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不想让寒假亲子共读流于形式,就陪孩子一块“论书”吧!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