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当节气的轮盘转到小寒,天地间一片肃寒之气,在民间传统认知中,这一日有着独特的讲究,如“1 不闭、2 不睡、3 不爬、4 要吃”,这些习俗源远流长,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与生活智慧的精妙总结,即便在现代社会,也有着别样的价值与意义。
先说“1 不闭”,即小寒时节家中不宜紧闭门窗。《黄帝内经》有云:“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小寒正值冬季,虽宜养藏,但闭户塞牖,空气易混浊郁滞。适当开窗通风,能使室内外空气得以交换,引入新鲜清气,排出室内浊气,调节室内湿度与温度,顺应自然之气息吐纳,有益家人健康,使居者神清气爽,为新春的生气勃发筑牢根基。
“2 不睡”,提醒人们小寒不可贪睡晚起。《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言:“小寒,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此时昼短夜长,若一味昏睡,阳气难以振奋生发。应遵循冬日养阳之道,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的同时,适度早起活动,使身体阳气随自然阳气渐升而舒展,激发身体机能活力,避免慵懒懈怠,以饱满精神状态应对寒冬,迎接新岁的到来。
“3 不爬”,乃是告诫小寒时节不宜攀爬高处。寒冬腊月,天寒地冻,户外器物皆覆冰雪,道路湿滑难行,登高爬险极易失足坠落,危及生命安全。正如古人云:“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此俗蕴含着对人身安全的谨慎考量,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选择稳妥安全的活动方式,规避潜在风险,是顺应天时、珍视生命的表现,让人们在寒冬里安守本分,静候春日暖阳。
而“4 要吃”,则有着丰富的饮食传统。小寒宜食羊肉,其性温热,能暖中补虚、补肾壮阳,抵御严寒,《本草纲目》称其为“补元阳益血气之佳品”;食糯米饭,糯米味甘性温,可滋养脾胃、补中益气,为身体提供能量;吃萝卜,俗语说“冬吃萝卜夏吃姜”,萝卜能消食化滞、清热生津,在冬季饮食偏于滋补厚重时,调和肠胃;还有吃菜饭之俗,以青菜、咸肉、香肠等与米饭同煮,荤素搭配,营养丰富,既能饱腹又能补充多种营养元素,让身体在小寒时节得到充足滋养,储蓄力量以待春生。
在时光长河中,小寒的这些习俗代代相传,虽历经岁月变迁,其内核始终闪耀着古人智慧之光。于现代生活而言,它们不仅是对往昔岁月的温情回眸,更是对自然规律的敬重遵循。重拾这些传统,能使我们在物质充裕的当下,不忘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法则,汲取古老习俗中的精神滋养,在小寒的清寒中品味生活真意,以传统为笔,书写当代生活的安康篇章,让文化传承的火种在岁月里绵延不息,温暖每一个寒冬岁末,开启岁岁常欢的新岁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