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随着腊八粥的香气飘散,年味愈发浓郁,而腊月初三“接玉皇”这一传统习俗,更是奏响了新春序曲中的独特音符,承载着民众对新年的美好祈愿与敬畏之心。
在这一天,民间有“1 不扔”的讲究,即不扔垃圾出门。这源于对玉皇大帝的敬重,人们认为天界的玉皇大帝会在这一天下凡视察人间善恶,若随意丢弃垃圾,会被视作对天庭的不恭,从而影响家庭来年的运势。此习俗虽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古人对天地神明的虔诚以及对生活环境的珍视,教导人们在新春之际保持家宅整洁,也寓意着扫除晦气,迎来新的祥瑞。
“2 不说”则为慎言。一是不说脏话、恶语,避免在神明降临之时冒犯神灵,同时也是倡导在新岁将临之际修身养性,以和善言语待人接物,营造祥和氛围;二是不说不吉利的话,如“死”“穷”“病”等字眼,生怕一语成谶,给家庭招来灾祸。这种对言语的约束,反映出传统文化中对语言力量的敬畏,认为美好的语言能吸引好运,负面的言辞则可能引致不祥,体现了民众趋吉避凶的心理。
饮食上,“吃 3 样”饱含寓意。其一吃饺子,饺子形如元宝,象征着招财进宝。一家人围坐包饺子,其乐融融,将幸福与财富包进薄薄的面皮中,迎接玉皇恩赐财富与好运;其二吃灶糖,灶糖甜腻黏牙,既供奉灶神也为“接玉皇”增添甜蜜氛围,传说灶糖可粘住灶王爷与玉皇大帝的嘴,让他们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庇佑家庭灶火兴旺、生活甜蜜;其三吃橙子,橙谐音“成”,寓意新的一年心想事成、万事亨通,其金黄圆润之态,恰似丰收圆满之象,为节日餐桌添一抹亮色与希望。
同时,还有“2 忌讳”需牢记。忌争吵打闹,在这神圣庄重的日子,家庭内部的和谐至关重要,争吵会冲犯玉皇的祥和之气,破坏家庭的和睦氛围,反之则能让玉皇大帝感受到家庭的温馨友爱,赐予安宁顺遂;忌杀生,体现了古人敬畏生命、慈悲为怀的理念,认为在神明临世时杀生会触怒天庭,祸及自身,选择吃素斋等素食,也是为自身积德祈福,期望新岁平安无灾、福泽深厚。
追溯“接玉皇”习俗的源头,与道教文化紧密相连。玉皇大帝在道教神谱中地位尊崇,主宰三界诸天,腊月初三被视为其下凡巡视人间的日子。民间百姓通过种种仪式和禁忌来迎接玉皇,祈求他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兴旺。这一习俗世代相传,历经岁月洗礼,虽形式或有简化,但其核心的敬畏神灵、追求幸福的内涵从未改变,成为中华民俗文化中闪耀着信仰光芒的珍贵遗产。
在现代社会,尽管科学昌明,但腊月初三“接玉皇”的习俗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它是民族文化记忆的纽带,让我们在忙碌生活中寻得片刻宁静,回归传统,铭记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传承那份质朴而深沉的人文情怀,为蛇年新春增添浓郁的文化底蕴与吉祥寓意,使传统民俗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守护着华夏儿女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