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年少日记》,是2024年曾先森目前看过最好的港片。
影片呈现出一次极为扎实的叙事,一种平淡但真实的东方家庭生活,一个疗愈性的文本,形式上完成了稳健的闭合。

叙事中段玩了一个诡计,观众都以为优秀的弟弟死了,不优秀的哥哥成了老师。
事实却是因为学习成绩差,终日被家庭所嫌弃的哥哥已经自杀,如今存世的,则是当年各方面都无比优异的弟弟。

结局是,只有一个害怕的弟弟长大后在反思这种家庭教育,父母一个逃避一个到最后轻易想洗白。
双线交织结构、剪辑和叙事诡计很相当精妙,刻画出东方家庭的常态,一部平凡但出色的电影,一个简单又深刻的故事。
编剧导演卓亦谦有着极强的情绪渲染能力,令仅仅95分钟的故事,迸发出发人深省的力度。

演员们在他的统筹下,成为了叙事有力的一环。香港中生代电影人,这几年对于现实主义的苦心经营呈现了一番可喜的景象。
这个故事,是在讲孩子是怎么死的?
一个稚嫩的生命是被什么摧毁的?
开头与中间两次哥哥上天台的画面,故意隐藏了真相。父母太重要了,合格的父母太少。有些父母,只会使用暴力与责骂。

影片其实在美术、摄影、剪辑和音乐环节,在曾先森看来表现极为平常,但是
当故事的力量足够强大,当情感的层次足够清晰,当人物的内心足够丰富的时候,
所有细节的问题都可以被忽略。
这就是曾先森2024年年度十佳,每一个父母都应该看看这部香港电影。
如果童年不开心,那么你一生都不会开心的。

电影在今年的4月19日上映,到现在已经过去3个多月,豆瓣上的评分已记录妥妥的停在8.4分,好于93%的剧情片。影片已经出了资源,没有在影院看的朋友,真的可以找来看看。
二
通常来说,把观众看哭的电影,很容易被称为好电影。
你看,整个电影都哭成狗了,还不好吗?
但曾先森的观点是,让观众哭其实,并不难。感性的东西轻易就能够勾连起共情,但不是所有令你哭的东西,都是好东西。哭一下容易,思考一下很难。
《年少日记》就是一部能令让人哭,还能引起思考的影片。

它本身有着标准的东方家庭内核:父亲暴跳,母亲抽泣,一个小孩子无能为力,一个熟视无睹。也就是说,它的代入感和共情性极强,能牢牢将观众按在座椅上。
在极短的时长内,影片还有一种强烈的情绪感染力。这个力量,是凝聚着气味、空间、时间、人物、音乐的。

叙事中间的诡计也是很值得聊聊的,那个经常被暴力打压被辱骂的孩子死了,而那个优秀的孩子活了下来。
影片后半段父亲病危在床,随时可能会死,说话都不利索,但他嘴里嘟囔的还是那个失败的已经死去的孩子,恨铁不成钢。

影片难得的没道德说教,也没有悲天悯人,而是让一本日记连接两个时空,满是痛苦的回忆向观众不断袭来。等到真相揭开,巨大的情感冲击使得曾先森泪腺决堤。
在这没有爱、理解与尊重的残酷家庭里,有些人不堪忍受离开了,而剩下的人就都成了无爱的行尸走肉。内容上的共鸣也能在整个亚洲达到最大程度上的吸引力。
每个角色的痛苦压到人喘不上气;看完锥心入骨,脑子里全是曾先森曾经的经历:体罚、惩戒、被撕毁珍藏、被同学霸凌,在本子上一次次写下“自S”。
再来看男主角的遭遇,最喜欢的漫画家自杀了,开始怀疑从漫画里得到的力量也同样虚假,无法消化和排解这种迷茫与恐惧,甚至在考场上紧张到呕吐,急忙赶来的妈妈毫不关心身体状况,只是让老师同意你的补考。

死亡不是一瞬间发生的,死亡是一点点带走了他的。而弟弟呢?确实没有死,是哥哥死了,但弟弟实际上心里早也已经死了。
原来那个捧着热血漫的笨小孩,还是死在十岁那个夜晚里,原来聪明小孩长大,也会归于平凡,

哥哥死了, 来自父母弟弟、老师同学一次次的打骂、冷漠与嘲笑,给少年带来无可挽回的心理创伤,给家庭关系带来无可挽回的悲剧,也令观众心碎和共鸣。即使钢琴家教那一点点的温暖和善意,也被巨大的黑暗所湮没。电影对东亚家庭的剖析,不做审判且加以节制的呈现出来。

这里每个人都看起来都很正常,真实地像我们身边经历的,发生过的,卓亦谦导演很有可能凭借这部熠熠生辉的作品,与近几年的黄进、李俊硕一起成为香港电影的后起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