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倒下,世界会好吗

声道观察 2022-07-08 22:15:50

文\熊猫的熊

北京时间7月8日10时30分,在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宣布辞去首相职务仅仅一天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遭遇枪击,世界政坛的波诡云谲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媒体报道:

安倍在奈良县奈良市大和西大寺车站附近为自民党参议院议员候选人助选发表演讲,演讲开始一两分钟后,一名男子从安倍身后3米处向他开枪,安倍胸部和颈部中弹倒地。

出生政治世家的安倍晋三,其外公岸信介在1960年7月14日也曾遭遇右翼分子刺杀。相较于外公的侥幸脱险,安倍晋三显然没那么幸运了。

最新消息称,安倍晋三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

安倍晋三是战后出生的第一位首相,也是日本执政时间最长的首相。虽然他在2020年8月辞去了首相职务,但多年执政造就的政治影响力不言而喻,此次遇刺身亡,对日本政局将产生重大影响。

值得玩味的是,安倍晋三遇刺,中文互联网领域掀起了一场热烈的“狂欢”,对于当时还生死未卜的安倍晋三,很多网友表示“人没,事就好”。

如今单边主义盛行,民族主义思潮在全球升温。安倍的倒下,固然可以被当成一次浇民族情绪块垒的机会,但这起历史罕见的暗杀,也为世界政局动荡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

在疫情的阴云之下,全球化受阻,世界政局动荡,从俄乌冲突英国首相辞职,再到日本首相遇刺,一连串的黑天鹅事件不断上演,世界真的会好吗?

01

放眼全世界来看,对国家元首的刺杀,都是极为少见的事件。

而安倍晋三遇刺,对日本政局的影响深刻,更是因为从日本国民的角度看,安倍晋三算得上是为数不多一位让他们牢牢记住的一位首相了。

从2006年9月初次上台到2017年9月辞职,从2012年12月二次登台到2020年8月辞任,安倍晋三一共当了四届日本首相,在首相的位置上坐了足足有3208天,创造了日本的历史。

日本首相虽然不像韩国总统那样,是一份极其高危、动辄殒命的职业,但这些年来,日本首相的人选也是如走马灯一样频繁更换。

在安倍晋三两次担任首相的间隔期,也即2006年到2012年,日本甚至创造了“六年七相”的更迭。其中在位时间最短的鸠山由纪夫,干了大半年就下了台。

安倍晋三能够长期执政,和日本所处的发展环境息息相关。

经历战后的高速发展后,19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进入漫长的停滞期,市场饱和,实体经济制造业日益萎缩,老龄化、少子化现象严重,投资、消费低迷。

在安倍晋三二次登台之前的2012年,日本经历了长达15年的通货紧缩。那些年的日本,就像日本管理学家大前研一在《低欲望社会》中所言,进入了一种“躺平”的状态,年轻人变得佛系,不敢消费,不思进取。

为了重新激活颓废的经济,安倍晋三“经济优先”,上台之后推出了一系列的宽松政策。这种大放水也被外界成为“安倍经济学”。

它的核心,就是通过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投资、出口和消费,包括鼓励女性和外国移民进入日本劳动力市场,等等。

从成效来看,“安倍经济学”确实给日本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日本内阁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年一季度日本GDP年化增长3.5%,高于外界预期。

当然,“安倍经济学”有它显著的局限,比如通货膨胀,比如给日本政府带来了大量的债务等等。

但从施政的角度看,“安倍经济学”的政治效果可能要大于经济效果,至少对迫切渴望求变的日本国民来说,它塑造了一种敢于打破常规、拯救低迷的日本经济的首相角色。

除了“安倍经济学”,安倍晋三在推动修宪上也是不遗余力。

安倍晋三在任日本首相期间,多次重申要将自卫队的存在,写入日本宪法第九条,并表示自卫队是“防卫的根本”。

日本在战败之后签订了《日本国宪法》,至今并没有太大的改动。但随着日本经济崛起,尤其是没有战争记忆的年轻一代的成长,日本国民越来越接受不了这份“和平宪法”竟然让日本放弃集体自卫权。

他们对于让日本成为一个“正常国家”,成为一个拥有完整主权的国家的诉求,变得越来越强烈。

有媒体指出,安倍修宪,是将和平宪法改为战争宪法。但从日本国内的思潮看,安倍晋三何尝不是在顺应迎合一种新的国民情绪呢?

02

提到安倍晋三,对华态度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对于安倍晋三遇刺身亡,中文社交网络上表露出来的“喜悦”,有一个重要背景——

安倍晋三执政的时间,和中国国内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发展高度重合,社交媒体为观察和讨论外交议题,为民族情绪的相互激荡提供了方便。

安倍晋三的一些言论和做法,恰恰又展现出了对华强硬的一面。比如,在国人比较敏感的靖国神社问题上,安倍晋三多次触犯禁忌。

其中,2012年10月17日和2013年12月26日,他分别以自民党总裁和首相的身份参拜了靖国神社。而就在遇刺前个两个月,也就是4月21日,安倍晋三再次参拜了靖国神社。

在安倍晋三看来,一次次不顾他国反对参拜靖国神社,是因为“向那些为国捐躯的人们表达崇敬之意、为他们祈祷冥福是理所当然的”,但那些受创伤的国家国民看来,这不啻于对侵略历史的缺少反省。

但即便如此,安倍晋三也未必称得上是一个一根筋的右翼政客。相反,它更像是一个懂得平衡术、能屈能伸的首相,一个外交层面的实物派和实用主义者——凡是对日本有利的,都愿意去推动。

可能很多Z世代年轻人不知道的是,在2006年初次出任首相时,安倍晋三出访的第一站,不是关系亲密的同盟美国,而是中国。

当年的10月8日,安倍晋三出访中国,开始了一段被喻为“破冰之旅”的历史性访华,为打破中日关系的僵局写下了重要一笔。当时在北京发表的联合新闻公报写道:

推动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符合两国基本利益;共同为亚洲以及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作出建设性贡献,是新时代赋予两国和两国关系的新的庄严责任。

双方同意,努力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实现中日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崇高目标……

其实从中日关系历年的演进来看,安倍晋三并不是一直都在强硬示人。包括向中国示好,表示想要加入亚投行等等,他的对华政策和外交纲领,不乏亲华友善的一面。

就像一些观察者所言,安倍晋三的对华偏好,体现为矛盾的两面:经济上谋求接触,安全上实施对冲。谈不上绝对亲华,也谈不上绝对反华。

这种矛盾其实并不突兀,本质上还是服务于安倍晋三“俯瞰地球仪外交”的思路。就像他在处理和俄罗斯的关系那样:

2015年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安倍晋三一路小跑见普京。这一画面被捕捉到后,不少日本国内外网友批评安倍晋三是“舔狗”。包括陪同特朗普的“高尔夫外交”,也被指责是丢了国格的献媚,是卑躬屈膝。

但这恰恰就是安倍晋三外交思路的真实体现。在接受议员质询时,安倍晋三解释道:为了国家和民众,可以舍弃面子,适时而动,适事而为,才是领导人该有的姿态。

对华态度的反复,在日俄关系上的不断调整,在外交上的高度柔韧,说到底还是实用主义的一个缩影。

03

在积蓄已久的仇日情绪下,广大网友对一个多次参拜靖国神社、鼓吹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前首相的遇刺表示欢呼,其实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但我们也应该意识到一个事实——相较于观点极化的执政者,一个务实派,一个实用主义特征明显的首相,对中国的外交和外贸,反而可能是一件好事。

作为日本在位时间最长的首相,安倍晋三深刻地塑造了日本的社会经济结构,长期执政带来的政局稳定,让日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发展经济中,本着经济优先原则开展外交筹划。

安倍晋三遇刺,意味着这种维持了很长时间的政局稳定,可能要被打破了。毕竟,不管是从日本还是从世界历史看,首相遭遇枪击,绝对是世所罕见、震惊世人的大事件。

事实上,安倍晋三是为自民党宣传修宪的内容的时候受到了枪击,根据中国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吕耀东的分析,“很大程度上会使这种修宪的步伐加速”;长期来看,甚至会有“右翼势力借此加快政治更加右倾化”的后果。

那么,一个右翼势力更加猖狂,更加右倾化、“国家正常化”提速的日本,是我们希望见到的吗?

我们来看看外交部的回复口径吧:

我们注意到了这一突发事件并感到震惊,我们关注事态发展,希望安倍前首相脱离危险,早日康复。

胡锡进说,对安倍晋三首相中枪表达同情,希望更多国人理解和支持他的态度。

胡锡进的劝解,或许是基于,这首先是一一场恶性流血事件,是一条人命的离去。不过更重要的是,安倍晋三的遇刺,意味着我们将面对一个更加充满不确定性的日本了。

而从世界层面看,安倍晋三遇刺,标志着世界政坛多了一份诡谲的色彩。

疫情以来,全球贸易冲突加剧,单边主义盛行,以俄乌战争为代表的地缘冲突,让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互惠互利的和平发展共识接近瓦解,民族主义情绪在全球范围内升温,全球宏观政策的协调陷于困境。

有没有发现,不仅是国内,国际层面这两年也是大事不断。

从俄乌冲突,到英国首相辞职,再到日本前首相遇刺,一些坚硬的东西正在被打破,那些过去大家以为不会发生的事情,结果都真实的上演了。

当世界政局动荡,当黑天鹅事件屡屡上演,这也许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时刻,相反它意味着我们得迎接一个更加魔幻、用常规思维更加难以应对和处理的世界了。

0 阅读:238
评论列表
  • 2022-07-08 23:36

    晋三鬼子去见东条英机报告去了!👍👍👍

声道观察

简介:穿透市场迷雾,洞悉商业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