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为了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可以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本文章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相关信源加在文章结尾
【前言】
2012年,首航高科登陆深交所,成为了资本市场的新宠,但是仅仅过了八年时间,市面上就已经失去了这间公司的踪迹。
掌控这家公司的黄氏家族通过各种手段,从首航高科套现了24亿元,几乎掏空了公司,而后又漂亮地将烂摊子甩给了甘肃国资,自己则全身而退。
可他们究竟是怎么在公众眼皮子底下做到这一切的呢?他们真的能够就这样高枕无忧么?

【从补偿器到电站空冷】
上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大江南北,在北京大兴,一个名叫黄文佳的男人嗅到了商机。
他决心告别原本安稳的水暖行业,转而投身五金电器领域,靠着敏锐的商业嗅觉,黄文佳很快就在新行业站稳了脚跟。
1997年,黄文佳和他的侄子黄卿乐一起创立了首航波纹管制造公司,他们瞄准了补偿器这个市场。

当时,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大型工程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补偿器需求量大增,黄氏家族抓住了这个机遇,生意迅速做大做强。
在生产补偿器的过程中,黄文佳接触到了火电站空冷系统的配套业务,他敏锐地意识到,随着我国电力需求的不断攀升,空冷系统将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2006年,首航艾启威空冷技术公司应运而生,这标志着黄氏家族正式进军电站空冷行业。
凭借着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响应速度,公司发展一日千里,迅速跻身行业一线,短短几年时间,黄氏家族就完成了从配件供应商到行业领军者的蜕变,他们在北京本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首航高科的崛起与黄氏家族的控制】
2012年,首航高科登陆深交所,正式迈入资本市场,公司上市首日就受到投资者的热烈追捧,股价一路高歌猛进。
凭借在电站空冷领域的领先优势,首航高科迅速成长为一颗耀眼的明星,最巅峰时,公司市值一度突破250亿元。
这个数字,放眼整个行业都无出其右,业绩的持续增长,让公司股票成为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首航高科的辉煌背后,是黄氏家族对公司的绝对控制,作为实际控制人,他们不仅把持着公司的股权,更掌控着公司的运营。
黄氏家族的成员占据了首航高科的关键管理岗位,从董事会到高管层,几乎都是自家人。
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让他们对公司有着绝对的话语权,上市之初,黄氏家族合计持有首航高科48.82%的股份。

在众多的投资者中,他们无疑是最大的赢家,随着公司股价的不断攀升,他们手中的股票价值也水涨船高。
这个比例还不足以让他们满足,要想真正控制一家上市公司,仅仅依靠股权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管理层中安插自己的人马。
于是,在首航高科的高管团队中,我们看到了大量黄氏家族的身影,黄文佳担任董事长,黄卿乐出任总经理,公司的财务、销售、技术等关键部门,也都由家族成员把持。

这种人事布局,让黄氏家族对公司的控制更加牢固,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制定公司的战略方针,决定资金的使用,甚至操纵公司的利润。
在这个过程中,中小股东的利益往往被忽视,表面上看,首航高科是一家业绩优异的明星企业。
但实际上,公司已经成为黄氏家族的提款机,在资本市场这台庞大的赌博机器前,黄氏家族才是真正的玩家,而其他投资者,不过是他们盘中的筹码。

【首航高科的转型困局】
对于首航高科来说,2015年是一个转折点,这一年,国家发布了一系列能源政策调整的新规。
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火电行业首当其冲地成为众矢之的,一时间,新上火电项目受到限制,现有电厂也面临严格的排放标准。
首航高科赖以生存的空冷系统市场,一夜之间变得冷冷清清,曾经一度的业绩高歌猛进戛然而止,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

危机当前,公司管理层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发展战略,为了摆脱困境,首航高科开始寻求转型。
他们将目光投向了光热发电、余热发电、海水淡化等领域,表面上看,这些新兴领域前景广阔,似乎能为公司注入新的活力。
可首航高科虽然在空冷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在新领域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短期内很难看到回报;市场开拓难度大,新业务始终难以形成规模;项目推进中,还频频受到地方政策变动的影响。
种种因素叠加,让首航高科的转型之路举步维艰,连年的投入和试错,让公司的财务状况每况愈下。
2020年到2023年,首航高科经历了连续四年的亏损,累计亏损额超过16亿元。

2024年一季报显示,公司上市12年来已累计亏损12.64亿元,跨界转型非但没能扭转乾坤,反而让亏损的窟窿越扒越大。
让人费解的是,面对公司的巨额亏损,黄氏家族非但没有想办法扭转局面,反而变本加厉地加大了对公司的资金抽取。
在外人看来,他们对首航高科恐怕早已失去了信心,与其坐以待毙,不如趁着还能捞一笔时赶紧脱身。

【资本套现与“金蝉脱壳”】
2015年,首航高科的业绩刚刚开始下滑,黄氏家族就迫不及待地开始了他们的套现计划。
这一年,他们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一次性套现10.6亿元,要知道,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公司上一年净利润的三倍。
面对如此巨额的资金出逃,首航高科的股价应声下跌,但黄氏家族却无动于衷,因为他们心中有数,这只是一个开始。

2019年,首航高科的日子更不好过了,公司业绩持续下滑,股价一路走低。
眼看着自己的股票价值大幅缩水,黄氏家族又怎会坐视不理?他们快速制定了一个新的套现方案。
这一次,他们盯上了甘肃国资,彼时,首航高科已是强弩之末,急需一场“输血”来渡过难关。

黄氏家族见机行事,极力游说甘肃国资入场,以纾困基金的名义对公司进行注资。
甘肃国资对首航高科的前景还抱有幻想,欣然答应了这一请求,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黄氏家族在利用他们给自己“输血”的同时,也在快速“止血”。
通过纾困基金的注资,黄氏家族又成功套现9.7亿元,此外,他们还通过股权质押、强制出售等方式,陆续套现约4亿元。

一连串的资本运作下来,黄氏家族总共从首航高科身上抽走了24亿元,这几乎相当于公司上市以来全部净利润的总和。
让人惊讶的是,在黄氏家族疯狂套现的同时,他们对公司的控制权却丝毫没有放松。
2024年一季度,黄氏家族仅持有首航高科2.09%的股份,却依然牢牢地把持着公司的控制权。

黄氏家族通过种种安排,在首航高科的董事会和管理层中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
于是,一场资本市场上的“金蝉脱壳”大戏就此上演,黄氏家族先是利用首航高科的上市平台圈钱,等到公司出现危机时,又迅速将资金抽离,留下一地鸡毛。
当首航高科最终无力偿债,只能退市时,股价已经跌到了0.37元,14万股民几乎血本无归,就连甘肃国资也难逃被套的命运。

2019年,首航高科已经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困境,公司业绩连年下滑,资金链濒临断裂。
就在此时,黄氏家族伸出了橄榄枝,邀请甘肃国资入场“纾困”,甘肃国资对首航高科的技术和市场前景还抱有幻想,欣然接受了这一邀请。
他们以为,只要给公司输血,就能扭转局面,没想到却落入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事实上,黄氏家族在游说甘肃国资时,就已经有了明确的预谋,他们利用国资的注资,大肆向公司抽走资金,导致公司的现金流进一步恶化,更让人惊讶的是,在国资入主之后,黄氏家族非但没有让位,反而通过种种安排,继续掌控公司的实际经营权。
甘肃国资虽然持有了公司的股份,但在重大决策上却无足轻重,当首航高科最终因无力偿债而退市时,甘肃国资才恍然大悟,自己竟然成了黄氏家族金蝉脱壳的工具。
他们不仅没能挽救公司,反而连同普通股民一起,成为了黄氏家族盘中的牺牲品。

【结语】
在资本市场中,如果没有强有力的监管和约束,任何投资者都可能沦为别人盘中的肥羊,任人宰割。
对于广大股民来说,提高风险意识,擦亮双眼,看清资本的游戏规则,或许是避免重蹈覆辙的唯一出路。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面对面丨从美国赠与的1克月壤到自主采回的1731克月壤 欧阳自远院士亲历的深空探测大时代
每日经济新闻————深交所向首航高科能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东黄文佳发出监管函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ST航高:收到终止上市决定 十五个交易日内摘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