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腹胀不适?试试这个简单小方法

经络技巧 2025-04-13 22:12:49

每到下午三点钟,太阳的热度开始减弱,人也感觉有些懒洋洋的。随之肚子开始鼓胀,有人悄悄松开腰带,有人轻轻揉着肚子,还有人坐立不安地走来走去,心里有些烦躁。有人觉得是久坐惹的祸,有人后悔喝了太多冷饮,还有人怀疑外卖的油盐太重,心里有些懊恼。这不只是吃撑了,可能是脾胃功能有些弱了。

老话说“饭后百步走”,可现在我们一整天都坐在办公椅上,几乎不动。想想看这种久坐的生活方式对身体真的不太好。今天木子来跟大家简单讲一个穴位,民间称其为“消胀穴”,而且特容易,拿一粒寻常的黄豆将其贴在穴位上就行。

为什么然谷穴民间称之为“消胀穴”

然谷穴不仅能消食,还能推动清气往上走、浊气向下沉,将体内不佳气息排出去,让清爽的气息散布全身,保持身体内部环境的平稳顺畅。

这一作用对于舒缓胃肠胀气等症状尤为显效。它位于足弓高点的凹陷处,乃是足少阴肾经的重要部分。《灵枢·经脉》中讲道:“肾足少阴之脉……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其实这条经络是否顺畅,会直接对体内津液的传输以及分布产生影响,而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找到穴位之后,贴上一粒黄豆,足底会感到舒坦,并且能不断得到温和的触动。此方法与古人用鹅卵石铺健康步道的自然疗法,有几分相似。

挑黄豆时,需仔细些,太瘪的黄豆,效果不佳,有裂口的,容易漏气。这种自然的圆弧形结构,巧妙地与人体血液循环相契合,稍稍按压,便能帮助脾胃进行调整。

为什么选黄豆呢?在中医里,黄 色归为土,和脾相呼应;瞧黄豆那丰盈滚圆的模样,跟脾胃的运化作用有关联。清代的《理瀹骈文》提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黄豆所含的“土性”于主水的肾经穴位上显功,这契合中医“天人相应”之理,并且居然能使消化系统维持协调的状态。

选一颗圆润的黄豆,接下来找到足弓的凹陷处,轻轻地放上,与此配合着轻松呼吸,放松身心,可以试着慢慢走路。传统养 生认为,下午3-5点其实是推动消化的好时段,这时阳气开始慢慢收敛,刚好能够借助黄豆的特性,引导气血回归。办公室一族可以在工位准备一个小布袋,这样的话,下午茶时间随手就能够进行调养。每天把然谷穴贴上40分钟,分三次来做,效果会更好。

注意事项:养 生也要科学

过 敏肤质可以在下面加一层棉布,小心不要和其他外敷品混用,以免有不好的反应。

搭配调养更合适

单靠穴位按揉不够,还需要整体调养。给午后常觉得肚子胀的人提个建议:

午餐吃七分饱就成,少吃高淀粉和易产气的食物;

餐后半小时,顺时针轻揉腹部36次;

工作间隙,做‘金鸡独 立’式站立调节全身气机;

用3克陈皮、5克炒麦芽泡草本茶饮。

许多人因为缺少运动,脾胃的消化机能逐渐降低了。建议大家每天适度地进行运动,比如步行;还有踮起脚尖,这些都能够锻炼脚部。只要身体开始活动起来,气血就能得以循环,顺畅且没有阻碍,腹部的不适之感,自然而然就会减轻。

木子提醒:皮肤破损或感 染、对黄豆过 敏、孕妇、有严重疾患以及正在咳嗽、发热的人不适合。

黄豆外贴敷的方法,本质上就是靠些自然生成的东西,来激发身体本来的机能。虽然效果不如药片快,但胜在温和时效久。坚持下去,你会发现:长期坚持有助于身体的自然代谢,身心状态更协调平衡,午后犯累的情况也会舒缓。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