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回忆:日寇到根据地大举“扫荡”,八路军出奇计大败鬼子

呱呱聊历史 2023-08-22 03:48:16

1938年下半年,八路军115师东进抗日挺进纵队进入山东,很快就整合了当地各路抗日武装,建立了冀鲁边抗日根据地。

八路军在山东的存在对日寇造成了很大威胁,鬼子赖以贯通南北联系的津浦铁路因挺进纵队的袭扰经常中断,安插在乡下各个据点里的鬼子一夕三惊,挺进纵队成了鬼子做梦也想除掉的心腹大患。

1939年1月,日寇抽调了其驻沧州的第五师团、驻德州的第二十七师团、驻济南的第一一四师团的各一部共2万多人,兵分三路向以乐陵为核心的冀鲁边抗日根据地大举“扫荡”。

以抗战初期鬼子的训练和武器装备水平,不要说2万鬼子,就算一个大队七八百鬼子在华北都是能横着走的存在,敌强我弱,八路军的本钱不多,硬拼肯定是划不来的。

以肖华(55年开国上将)、邓克明(55年开国少将)为首的边区领导班子面对敌人三面合围的形势,决定跳出边区,到敌人后方开展游击战争。

因为鬼子虽然来势汹汹,但毕竟人数有限,2万人洒在山东、河北交界的广袤土地上一下子就看不见了,如果我军持续调动敌人,使对方兵力分散,就很可能出现局部我强敌弱的战机。

肖华(前排左一)在山东与朱瑞等同志合影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挺进纵队的4、5、6三个支队也兵分三路,肖华亲自指挥4支队在德州、沧州之间的东光、南皮一带活动;

曾国华(55年开国中将)指挥5支队在济南以北的陵县、济阳、商河、惠民一带活动,周贯五(55年开国中将)指挥6支队在沧州以南的盐山县一带活动。

鬼子本想把八路军一举围歼在以乐陵为核心的鲁北地区,没想到对方根本不和自己硬拼,因此在乐陵县城扑了个空,就好像力逾千钧的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一点效果都没有。

紧接着,自己眼皮底下的交通线和据点就纷纷告急,表示遭到了八路军主力的包围和袭扰,等到鬼子头目抽调兵力回防时,留在原地的八路军运河、商河、津南等几个支队和各县县大队就纷纷出击,撵着鬼子的屁股打。

这就是后来八路军反击鬼子“扫荡”的一般套路:敌进我进,敌疲我扰,敌退我打,最后根据地岿然不动,而鬼子每次来“扫荡”都要留下一笔买路钱。

这样的打法让鬼子很难受,最后为了维护“皇军”的面子,鬼子驻济南的第12军司令官尾高龟藏中将不得不强令日寇四面出击,到八路军的根据地设置据点,无论怎样都要啃掉八路军的一块地盘。

活动在山东的八路军挺进纵队

然而,由于出色的地下工作,此时驻扎在鲁北各地“维持会”、“皇协军”的组织里都遍布了八路军的暗线,鬼子的行动计划、出击安排、兵力部署几乎是如同裸奔,毫无秘密可言。

到了1939年初,周贯五得到可靠情报:鬼子驻盐山城的部队出动一个中队200多人,从县城强征了60多辆大车,准备第二天到旧县镇来安插据点。

辎重部队一般都是八路军比较喜欢下口的目标,因为对方人少补给多,而且机动性比较差,打赢了可以狠捞一把,这对缺武器缺装备的八路军来说就是一块缓慢移动的肥肉。

周贯五当即决定,在鬼子前来旧镇的必经之路上设伏,尽最大可能吃掉这股敌人,至不济也要狠狠咬他一口。

经支队党委秘密讨论,八路军选定了盐山县城到旧镇之间的韩家集村作为日军的葬身之地,这里是盐旧公路的必经之地,镇子内还有以前地主大户为了防范土匪修的土围子,6支队的大队人马埋伏下来丝毫不露痕迹。

八路军在南面、西面和东面都预先埋伏了部队和火力,形成了一个带盖子的口袋阵,等到鬼子冲进口袋里就扎口收网。

如图

按照八路军的一贯打法,包围圈一头的公路都要挖断,这样就算鬼子的人跑出去了,大车也跑不出去,这一招相当狠辣,相比于多打死几个鬼子,当然是多缴获一些武器弹药更加重要。

此时的6支队参战部队有10个连,加上一些配合的民兵武装总共超过了2000人,就以一个中队的鬼子兵力来说,只要埋伏到位,指挥得当,吃掉对方还是问题不大的。

开战之前,周贯五麾下的7团副团长兼二营营长仉鸿印(解放后任泰安军分区参谋长)特地交代手下的10连连长左庆甲,让他在公路两边多挖一些坑,而且这些坑还要挖得深一些,最好有一人深。

左庆甲不明其意,仉鸿印在他耳边低语“等会开打之时,你只需如此如此……”左连长顿时大喜,连称“妙计!”

没等到天亮,左庆甲动员全连战士在伏击工事之外又在公路两侧挖了许多深浅不一的大坑,山东汉子人高马大,那些坑深的有一米八九,浅的也有一米六七。

等到第二天早上,鬼子的队伍如同一条歪歪扭扭的长蛇,在公路上缓慢蠕动着,战士们握紧了手里的武器耐心等待,丝毫不露痕迹。

周贯五

眼看太阳都快晒到头顶了,鬼子队伍的屁股才完全进入包围圈,这时候八路军就不客气了,只听得前线指挥所发出信号,我军的子弹、手榴弹顿时从四面八方向鬼子横扫过去。

鬼子没想到八路军会在韩家集蹲他们的埋伏,事先也没有做战斗准备,被强拉来的车夫一见战斗打响,当即趁着日军四散寻找隐蔽点的时刻一哄而散,没人驾驭的大车队就这样停在公路上,如同不挪窝的死蛇。

日军西村中队长见八路军对自己实施前后夹击,很快猜到我军是有组织的埋伏,他一面向盐山县的鬼子紧急求援,一面指挥手下负隅顽抗,企图拖延待援。

鬼子人数虽然不多,但训练有素,还装备了掷弹筒和轻机枪,他们以大车为屏障,开始有组织地向八路军还击,双方的战斗打得有来有回,短时间内我军竟然奈何不了这股敌人。

但我军毕竟占了地利和人和的优势,将日寇从南北两个方向不断压缩,最后硬是把他们挤到了只有几百米长的一段公路上。

这段公路上正巧分布着战斗之前仉鸿印交代左庆甲挖掘的许多土坑,由于我军的火力十分猛烈,大车数量不多,这些类似于散兵坑之类的坑在鬼子看来就像天然的屏障,让他们慌不择路地跳了进去。

两个鬼子高的一米六六,矮的一米五不到

他们不跳则已,跳进去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八路军事先埋在土坑里的地雷爆炸了,当即就把跳下去的鬼子炸了个五体不全,血肉模糊。

还有一些没有埋地雷的土坑,鬼子跳下去之后突然觉得不对头,因为小鬼子的个头普遍不高,大多数都是一米五六,高的也就一米七,他们跳下去突然发现自己露不出头了。

在战场的一片混乱中,露不出脑袋就是被动挨打,想要爬出来则等于把屁股暴露给外面的八路军,敌人一时间进退两难。

这下让小鬼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他们完全看不到上面的情况,只好在坑沿上挖一些蹬脚的小窝,伏在坑沿上露出大半个身子开枪。

这样一来,坑里的鬼子就成了八路军的活靶子,但我军也不屑于和鬼子拼刺刀或浪费弹药,而是使出了另一样秘密武器“马尾炸弹”。

和普通的手榴弹不同的是,这种“马尾炸弹”的尾部带着一根麻绳,由于马尾自带的惯性,使得投掷的准确性大大提高,受过训练的战士基本上都能在40米的距离上轻松击中目标,更何况是一个如此明显的土坑。

“马尾手榴弹”

鬼子正在打枪时,一个拖着长尾巴的东西却晃晃悠悠地落到了坑里,而且要命的是自己弯下腰也够不着,一下子拿不出来!

等到鬼子再跳下去想要把炸弹扔出来的时候,又是“轰”的一声,“马尾炸弹”爆炸了,送坑里面的鬼子上了西天,这就是侵略者最终的可耻下场。

这种类似于打地鼠的办法简直轻松又解恨,自从“扫荡”以来,日寇在根据地到处烧杀抢掠,今天也让他们尝尝抗日军民复仇的滋味!

周贯五在望远镜里看到,我军的手榴弹准确无比地落入鬼子藏身的土坑里,随着一阵黑烟腾起,标志着又一个侵略者交代了自己的罪恶。

他高兴地说:“这东西比迫击炮还灵,瞧不出你老仉还真有几下子!”

这一仗从早上10点多开始,打到下午3点多时,包围圈里的鬼子已经差不多被消灭干净了,韩家集附近的群众早就恨透了鬼子,他们眼看这帮日军已经没剩下几个,便男女老少一起动员起来配合八路军作战。

八路军和缴获的鬼子枪支

最后200多鬼子只跑回去六七个人,西村中队长也死在中国老百姓的粪叉和铁锹之下。八路军缴获了4个掷弹筒,200多支完好的“三八”式步枪,以及大批弹药、大米、面粉、药品、被服等给养物资。

却说在济南的尾高中将听说“皇军”在韩家集被土八路打得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之后气得七窍生烟:八路军这一招伤害不小,侮辱性很强!

可以说,一个中队的“皇军”被土八路全歼的情况,在山东战场的战斗中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气急败坏的他只能重新拼凑兵力,再次向八路军的冀鲁边根据地发动徒劳无功的“扫荡”。

对于肖华、邓克明、周贯五、仉鸿印等在山东大地坚持斗争的抗日英雄而言,更加惨烈的战斗还等待着他们……

3 阅读:358

呱呱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