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掉下巴了!锦衣卫的第一把手——都指挥,大多下场惨不忍睹

迎曼溪学 2025-01-22 10:36:39

这是真的吗?锦衣卫的第一把手——都指挥,大多下场很惨很惨。

真的,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历史证明,站在风口浪尖的人物,锦衣卫都指挥,绝对是被权力与风险交织的网紧紧束缚着。他们手握重权,却也行走在刀尖之上,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引发滔天巨浪。在皇权的阴影下,他们既是忠诚的守护者,也是复杂政治的牺牲品,命运多舛,令人唏嘘。为何这么说呢?

我们先从一个案件说起。

“午门血案”

聊起明朝那些事儿,“午门血案”绝对是场大戏,让人拍案叫绝!

这事儿,还得从土木堡之变那会儿扒拉起来。

想当年,明英宗朱祁镇,被太监王振一撺掇,心血来潮非要亲自挂帅,去打那蒙古瓦剌部。

结果,大军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打得屁滚尿流,英宗自己也成了俘虏。

这消息传回京城,大臣们吓得那叫一个魂飞魄散,朝廷里乱成了一锅粥。

这时候,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临时站出来摄政,面对着这一堆烂摊子,也是头疼得要命。

大臣们一合计,这土木堡之变,都是王振那厮搞的鬼,于是纷纷要求严惩王振的同党。

朱祁钰一看这架势,也只能顺着大臣们的意思来。

结果,朝堂之上,大臣们情绪激动,吵吵嚷嚷地要求严惩王振的同党。

朱祁钰一看,行,那就派个锦衣卫指挥使马顺去抄王振的家吧。

可这马顺,是王振的铁杆粉丝,大臣们哪能同意?

于是,朝堂之上,大臣们就和马顺杠上了。

户科给事中王竑,那可是个直肠子,一看马顺就不顺眼,上去就是一顿胖揍。

这一动手,可不得了,其他大臣也都跟着上,拳打脚踢,马顺当场就见了阎王。大臣们打完还不解气,又把王振的其他两个同党毛贵、王长随也给打死了。

这三人的尸体后来被挂到了东安门上示众,军人士兵看到后,那叫一个解气,争相击打。

这事儿一闹,朝堂上哪还有半点礼仪可言?大臣们打完之后也害怕了,不知道接下来会咋样。

好在,这时候兵部侍郎于谦站了出来,他劝朱祁钰说:“马顺这些人啊,罪有应得。大臣们也是为国为民,就别再追究了。”朱祁钰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就宣布这事儿过去了,不再追究大臣们的责任。

于是,“午门血案”就这么落下了帷幕。

说起这马顺啊,可真是倒霉催的。作为锦衣卫指挥使,他莫名其妙地就被打死在朝廷上。

从“午门血案”中马顺的遭遇来看,他可能还真是个较为“冤”的都指挥使。

不过,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不得好下场。

没好下场的都指挥使

为啥这么说呢?您听我细细道来。

先说毛骧,这可是有锦衣卫指挥使名分的第一人。他制造了胡惟庸案,结果呢,因为平息众怒被朱元璋给杀头了。

再说蒋瓛,第二任锦衣卫指挥使,他秘密禀告蓝玉谋反的罪证,蓝玉案后也被赐死了。

第三任锦衣卫指挥使纪纲,支持汉王夺嫡,结果呢,也被杀了。

到了明英宗时期,刘勉和徐恭两位指挥使倒是谨小慎微,没啥大动静。

可马顺呢,作为王振提拔的亲信,明英宗被俘后就被打死在朝堂上了。

卢忠是明景泰时的锦衣卫指挥使,涉及“金刀案”,装疯卖傻也没用,还是被处死了。

逯杲,“夺门之变”后的指挥使,因为索贿和胡乱按罪也被杀了。

门达接任逯杲后,也没落个好下场,后来被流放广西了。

正德朝那会儿,石文义与张采攀附刘谨,刘瑾倒台后也被处死了。

钱宁呢,正德朝的指挥使,跟武宗关系密切得很,后来被江彬给扳倒了。

江彬接任钱宁后,兼管东厂,武宗死后也被杀了。

骆思恭是万历朝后期的指挥使,在“移宫案”中出了不少力,结果还是被魏忠贤给陷害了......

结语

朋友们,您们看,这明朝的锦衣卫指挥使更迭得多频繁啊!

每个皇帝上台后都会对锦衣卫进行大清洗。这些指挥使中啊,有的以忠诚和才能著称,像袁彬和陆炳那样的;有的呢,就因罪行被处决了,像纪纲和逯杲那样的。

想想这锦衣卫啊,真是让人感慨万千。

要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九泉之下知道了这事儿啊,说不定得气得起死回生呢!说不定他会想:哎呀妈呀,我当初咋就整出这么个机构来呢?撤了吧!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