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罪羊
经常见人把代人受过的人称为“替罪羊”。那么,“替罪羊”一词是怎么来的呢?这里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源于《孟子》。《孟子》记载,战国时期魏国的第三任君主魏惠王,看到用于衅钟仪式即将被宰杀的牛时,不忍心牛恐惧的样子,便命人放了那牛,下令以后以羊代牛衅钟,从此羊就替代牛成为祭品;第二种说法源于犹太教。犹太教每年七月十日都要举行一次大型的祭祀上帝活动,被称为“赎罪日”。这天,人们会提前准备两只公羊,通过抓阄方式,选出一只杀掉当做祭祀的礼品供奉,为人们赎罪;第三种说法源于圣经《旧约》。《旧约》记载,挪亚后有个叫亚伯拉罕的闪族人,99岁得子。一天,耶和华突然降临,要亚伯拉罕杀子以撒献祭。以撒不知自己是祭品,就跟随父亲上了山,亚伯拉罕准备好,正要将儿子放上祭坛动刀时,天使飞来拉住其手,告诉他别杀以撒,这只是耶和华对亚伯拉罕忠诚的考验,并要他改用羊来做祭品。从以上“替罪羊”三种来历说法看,第二种说法比较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