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女厨师?

啊巧吃喝 2024-03-11 22:02:34

2024 年 2 月 19 日,我们发布了文章《主厨闲聊录|2024 亚洲最佳女厨师 Pam》,评论区有一条留言引发了讨论:

这条留言让我们意识到,在部分男性依旧认为女性在职场颇受优待并且不够努力的当下,我们为什么要继续谈论女厨师?

1908 年 3 月 8 日,1500 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反对超长的工作时间和难以糊口的薪水,「我们需要面包和玫瑰」,为维护自己的权利发声。国际劳动妇女节(International Working Women's Day)由此而来。100 多年间,妇女节鼓舞了女性,她们觉醒,追求平等、公正,以及美好的生活。女性从家庭厨房被解放也不过百年。而专业厨房需要繁重的劳动力,几千年来一直是男性主导。华裔人类学家张光直主编的《中国文化中的饮食》元代篇这样描述:厨师和美食家通常是男性,业余人士是女性。在传统观念中,女性被认为不能胜任厨师的工作。

美国烹饪学院(CIA)烹饪艺术系亚洲菜教授成蜀良,她已经在这里工作了 33 年。

作为一个关注饮食文化的媒体,我们不想做空泛地呐喊,而是更希望回到具体的厨房场景讨论厨师的性别问题。因此,我们采访了美国烹饪学院(CIA)烹饪艺术系亚洲菜教授成蜀良(女),2021 亚洲最佳女厨师、Obscura 主厨谭绮文(女),圣培露⻘年厨师大陆赛区冠军张祎(女),北京万春 & LA FIESTA 主厨周正檬(女),希尔顿集团餐饮运营主管邱琼(女),成都费尔蒙酒店饼房⾏政副总厨刘萍(女),福烤锦花餐厅⽼板陈忆文(女),中国烹饪大师、京华楼主厨甄建军(男),朗泮轩主厨、饮食人类学家罗朗(男)、作家、中国饮食调查员 Saint Cavish(男),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兴无(男),美食编辑周再冉(女),试图从多个视角了解女厨师的现状。

我们想知道,在今天的中国,后厨女性比例?创造美味的女厨师,她们现状如何?在中国选择成为一名女厨师究竟意味着什么?那些固化的性别偏见,依旧存在于后厨吗?如果一个女孩想成为厨师,我们可以如何帮助她?女主厨的专设奖项是在深化还是在弥合厨房性别的不平等?

无论中西,女厨师都很稀少。在我们的观察中,中餐女厨师多集中在中低档社会餐饮,而西餐女厨师则有更多机会迈入高档餐饮圈,有精英性质;不是没有女主厨,只是她们不曾被记录在历史中,就像每个母亲默默在家庭厨房中付出的那样;不仅热炒是厨师,面点、凉菜,都可以是厨师,每一项烹饪门类都能抵达技艺的顶端:我们不应该忽视,她们都各有创造。

2021 亚洲最佳女厨师、Obscura 主厨谭绮文。

不要对厨房抱有幻想,体力是厨师跨不过去的挑战。因为烹饪方式不同,中餐对体能的要求远大于西餐。而能否在厨房留下,大部分时候,并非因为性别,而是能力 —— 踏实肯干的人永远受欢迎 —— 但事实上,女厨师必须格外努力才能证明自己,在男性制定规则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如今,厨房不再是一扇对女性关上的门。很多女性不想从事厨师行业,并非因为能力有限,而是因为刻板印象,毕竟这不是一份常规意义上的「好职业」。受访厨师的共同观点是,他们遇见以及合作过的女厨师比大多数男性都更优秀;壁垒森严的厨房中,由女厨师晋升为女主厨,难上加难,但难,也不等于没有,只不过,这些途径和方法,并不常常奏效。

在厨房,女性的优势和劣势都很明显。受访的新一代女主厨认为,性别只是人与人差异的一部分,女性之间的差异,或许不比男女之别小。一些女主厨也正在试图重构厨房文化,甚至构建女性视角的餐厅。

性别话题是社会性的,厨房只是体现它的一个场所。坦诚沟通和如实记录都能在这里发生。

(以下言论有编辑和删节。)

一般男女比例是 8 : 2,烘焙恰恰相反,是 2 : 8。实际上在美国烹饪学院,有些年男女比例已经达到 1 : 1 了。我认为是传统的刻板印象,厨师需要领导力,大家认为厨师都是男性。—— 成蜀良

全球范围内,后厨的男女比例大概是 7 : 3。主要集中在甜品、冷菜、点心部门,它们在传统观念里更适合女性,因为她们被认为更心灵手巧。—— 谭绮文

男女比例大概是 10 : 1。一个厨房的氛围和理念是由主厨风格决定的,这也决定了什么样的厨师最终会留下来。—— 张祎

性别比例要视不同地区的情况而定,西方国家的女厨师比例比中国高。现代社会,人们过分强调餐饮行业的男性气质,这成了一种流行。厨房的男性氛围被美化,炙热的环境、繁忙的步调、紧张的节奏、高强度的压力,以及男性被认为身体更强壮。而在家做饭是主妇的活儿,是女性义务;但在专业厨房,那就是男性的事业。因此,社会存在许多基于性别的角色分工和刻板印象。尽管情况正在变化,但中国的速度明显较慢。—— 罗朗

传统的北京八大楼后厨全是北方大汉,鲜少有女厨师。新中国成立后,厨房里的冷荤、面点开始有女厨师。—— 甄建军

精致餐饮和西餐的女性从业比例更高。由于精致餐饮和西餐的岗位分工更细化,允许女性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谭绮文

以我的经验,在法国从厨的女性多于中国,中国又多于日本。这其中有教育体制的因素,也有社会文化的因素。—— 张祎

日常夫妻店或是小餐厅,有女厨师,主要原因也是灶小。做宴席的后厨,灶台大,没有办法为女性单独砌小灶。过去私房菜也容易有女厨师,在家里学,菜式也以小炒和炖烩为主。—— 甄建军

在西方,越是后厨环境恶劣、要求苛刻的大众餐厅,女厨师的比例就越低;而高级餐厅的后厨则像一所「大学」,只要有进取心,谁都能在这为了提升技能而努力,但仍然男性偏多。在中式厨房,比如像小笼包这类有点心部门的大众餐厅后厨,大概女厨师占 8 成,多在负责点心制作等需要协调配合的巧活儿。—— Saint Cavish

肯定的。因为厨房体力活比较多,虽然我跟很多女厨师说,其实要当个大厨的话,周围助手都是男性,可以调动,不一定非要去端一大锅汤。—— 成蜀良

女性在求职时势必会被问及对生育的想法和计划。曾有一位女主厨告诉我,她在怀孕期间对很多食物的味觉和嗅觉体验变得和以往不一样,甚至一些她通常非常喜欢的味道会变得令她反感。她在那个期间将一些菜单上的菜品做了调整,同时也需要依赖她的副厨去协助完成一些试菜工作。这个事例让我更早地察觉,大部份所谓的壁垒,都可以有相应的解决之法。—— 谭绮文

我觉得西餐相对开放一些。因为西餐体系,科技设备解放了大量劳动力,男性和女性在体力上的鸿沟被弥合,可以让管理能力、创造力得到施展。女性进入后厨会更难,核心原因是自我。工作中可能会体力和精神变差,怎么去认识身体的变化,非常重要。—— 周正檬

通常来说,经验更重要。无论男女,如果有足够的经验,通常都能站在队伍的最前面。另一方面,人们总是被期待做符合性别的事情。有一个观念是,在父权社会下,男性身份更优越,女性则处于劣势,无论身体、就业,还是赚钱。很多人认为未婚女性虽然年轻、有经验且身体健康,但最终会结婚生子,她们不是稳定的员工。因此,许多雇主喜欢更稳定、已婚生子的女性员工。但这不是我的做事方式,我接纳任何符合资格的人。所谓资格,是指认同我们所做的事情,努力工作、诚实守信、友好待人和听从指示等基本要求,经验并不重要。因此,造成行业壁垒的原因来自社会、文化层面,而不是实质性的东西。我认为在中国厨师行业壁垒严重的原因是社会性别规范。—— 罗朗

这是一种自我选择。也就是说,主厨在招聘时并不歧视性别 —— 只是女性申请者相对较少。后厨虽然是艰苦的体力劳动,但并不意味着女性不能胜任,只是大多数女性不愿意或者没有必要,她们有更好的选择。—— Saint Cavish

当然会。女性厨师有时想的比男性厨师更周到。说实话,我有很多女学生很聪明也很勤快。我跟学生讲,男性、女性其实在厨师这个行业区别不是那么大。但是因为传统旧习,特别是在亚洲国家,差别就很明显。—— 成蜀良

我更看重的是这个人的能力和工作态度。无论男女,只要适合这份工作,我都欢迎。我不认为性别会有什么特别优势,能不能做好一份工作,完全取决于这个人能投入多少坚持和热情。—— 谭绮文

我的两个餐厅加起来,女性厨师已经有 60%。我觉得女性沟通更顺畅,有更强的共情能力去理解客人,有更强的敏感度和感受力去发现不同食材的可能性,以及在创造不同的组合和搭配中会更细腻。—— 周正檬

北京万春 & LA FIESTA 主厨周正檬(左)与她厨房中的女厨师。

是的。但不是因为她们是女性,而是因为社会塑造了她们相信她们是不同的。我不认为男性和女性是一样的。我否认他们是平等的?是的,但我也相信他们各有特点。我不认为男人可以成为女人,女人可以成为男人。这可能是我表达的一个非常不受欢迎的观点。但在朗泮轩,女员工比男员工要多,而且更努力。社会现实迫使她们更努力,证明自己。因为社会刻板印象,她们的努力在一些男性看来理所当然。在我们餐厅,60 多岁的女性在工作,18~19 岁刚毕业的女性也在工作。女性必须更加努力才能证明自己 —— 她们能在男性为主导的环境中拥有竞争力,或她们理应得到与男性厨师相同的尊重。—— 罗朗

招聘更多是识人能力。看特质,适合做什么。勤奋、能干、善良,一眼就能看出适合干后厨。后厨必然要考虑到体力,炒菜讲究手眼身法步,温度、速度、时间,需要几年训练。这几年一般孩子就受不了,我不能毁了他 / 她,做最适合的最重要。干冷荤也需要技术,其实是热制凉吃,也需要在灶上做。只不过制餐节奏会更舒缓一点。—— 甄建军

当然,后厨平等是我热爱(曾热爱)厨房的原因之一,这是一个完全靠实力讲话的地方。—— Saint Cavish

在这个观念下,很多男性厨师还是瞧不起女性厨师。但是只要你能做出成绩来,自己开餐馆,自己当老板,就没有上面谁压着谁。—— 成蜀良

在传统厨房里,女性确实可能会遇到一些挑战,比如说身高、体力、身体碰撞,以及生理期不适。像我自己,就需要及时吃药,以保持足够的体能和精力去完成工作。但我不认为她们的成长路径会比男性更困难,因为在一个竞争性的工作环境中,机会是均等的。—— 谭绮文

女性可能会在一些男性主导的餐厅受到一定程度言语上的伤害,对方可能将此归为玩笑,但对于心思细腻的女性而言,需要消化很久,进而堆积成一种压力;另一方面,女性也更容易受到照顾。所以,我不认为女性在后厨会更艰难。—— 张祎

圣培露⻘年厨师大陆赛区冠军张祎。

女性缺乏一个偶像或目标,甚至不知道要去跟谁学,我们只能跟男性厨师学,可能会放弃掉一部分女性的身份认同。比如在中国语境下,女性是不被允许表达愤怒的,但是在高压和极端环境下的厨房,需要用非常坚定的语言沟通、下达命令,这就是一个对女性的传统身份和气质表现的挑战。如果没有办法克服,很难带出好团队。—— 周正檬

实际上,中国距离实现真正的男女平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女性有能力撑起一家餐厅,性别不会限制她们的创造力、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中国社会中的性别构建规范才是最大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 罗朗

我师傅的师傅,是常静,就是一位女厨师。常静师傅的康乐餐馆,也叫「三桌饭店」,声名远扬。后来康乐和萃华楼合并,萃华楼后厨山东老师傅居多,常师傅作为女同志身材也比较单薄,就去干其他厨房工作。但常师傅没有气馁,一直坚持,一直拼搏、不服输,加上解放后国家一直倡导男女平等,1983 年 66 岁的常静师傅荣获了「全国十佳厨师」称号,是唯一的女厨师。康乐的八大名菜,常师傅都做得特别好,比如桃花泛、炸瓜枣等。

我去康乐的时候,常师傅已经有 70 岁了。还在一线,每个礼拜经常来指导。那时候没有总厨的概念,她是厨房的技术总负责人。我记得她指导我做爆鳝片,油在锅里都几乎要烧着了,常师傅才允许我下锅。我想现在的北京,也很少有常师傅要求的这种火候。常师傅和男性师傅比,确实脾气好,不过我觉得脾气好是大家风范。

再说具体点,女厨师一处对象,一般男朋友就不让她干了。我带着女徒弟学面点、冷荤都不错,一结婚就不来了。生完孩子再回来,对专业和企业来说,确实受影响。女性还带着社会责任,生儿育女,对男孩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甄建军

特级烹饪技师常静 12 岁入饭馆学徒,她创制的「八大名菜」美传食坛。

她们要面对社会歧视,还有未能跟上几十年来女性权利发展的保守态度。我认为对女性来说最困难的部分(我真的不太敢替她们回答,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直接问她们)可能是性骚扰,至少在我所知的西式厨房中是如此。我知道对她们来说,同时处理事业和想要拥有家庭、在怀孕期间和之后工作也很困难。—— Saint Cavish

一方面,传统的中餐体系里存在师徒门派的规矩,而招生以男性居多;另一方面,中餐热菜档的体力需求比较大,女性倾向于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部门,比如点心部。—— 谭绮文

炒锅的体力要求较大于冷荤和面点。我们这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山东炒锅都是直径 38~40 厘米,4 斤左右,同时炒好几份菜,就更重了。真得体力好,腕子粗。尤其夏天,厨房环境恶劣,几乎是水里泡着。厨行,是一个苦行。对厨行没有远大志向,先不说女孩,男孩儿都得跑。—— 甄建军

这是一项艰难、要求极高体力的工作,女性聪明地避开了。这并不意味着女性不能做这份工作,我相信有些女性能够胜任。—— Saint Cavish

这个说法在美国是不对的,其实有很多女性加入。我们的培训班里,女性占了 4 成。但是,拜师只有中国才有,当然女性很少。—— 成蜀良

我不清楚传统的拜师系统中是否有明确规定只收男不收女,但在西方的厨师培训系统中,一直都不缺乏女性的身影。—— 谭绮文

很多法国名厨的老师都是女性,比如保罗 · 博古斯的老师 Eugenie Brazier,以及被称为「厨师之母」(La cheffe des chefs)的 Raquel Carena。—— 张祎

我不确定在西方国家是否如此。我查看了 2019 年美国烹饪学院的一些数据,显示当年有 50% 的学生是女性。事实上,我认为从烹饪学校进入厨师行业的路径对于女性来说更普遍,而不是只在后厨中学习。—— Saint Cavish

女性一点儿不怕吃苦。并不是因为无法做体力活,而是要胜任厨师,一定要有很多知识和经验。我觉得不太可能女性受优待。厨师就是厨师,不分男女。但我知道女性厨师很不受尊重,很多人在思想上就觉得女性当不了厨师。—— 成蜀良

显然这两种言论都有失偏颇。相较于男性,女性体能虽然存在天然劣势,但可以通过锻炼和培训来加强适应能力。而所谓的被当成「宝贝」,是大家对尊重女性的态度的误读。—— 谭绮文

谭绮文作品「四川酸菜鱼」。

我不认为女性怕吃苦,相反,她们通常具有百折不挠的韧性。厨房是一个需要团队密切合作的地方,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只有互相扶持才能走得更远。—— 张祎

我们总在强调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差别,但其实女性之间的差别,也许不比男女之间更小。优待看似轻松,但对于女性来说可能就丧失了成长的机会和在行业中独立发展的能力。女性应该自觉认识到自身处境,去克服。不用优待的女性,更值得敬佩。—— 周正檬

我在北京王府井全聚德后厨,见到有一位女孩子站灶炒菜,我很惊讶,也很钦佩。我⻅的厨师太多了,不是百里挑一,可能是万里挑一,那真是女中豪杰。你甭管厨师⻓照顾不照顾她,她能站灶炒菜,就非常了不起。女厨师要干成一个大家,要战胜生理的、心理的、不如男同志的地方,还要有自己的抱负和追求。生活对谁都是一样的,不偏不向,就是说你能够坚持到最后才能成功。—— 甄建军

我认为这是废话。我建议看看军队,了解人们对于女性承担传统「男性」角色的社会态度。在一些国家,女兵和男兵一起参战,我认为她们并不是「女超人」 —— 她们只是由一个不认为她们「无法承受体力劳动和艰苦」的系统赋权。我的母亲在生我和抚养我的过程中都经历了许多「体力劳动和艰苦」,那可能比任何厨房工作都要糟糕。曾经与我共事的女厨师比大多数男厨师更出色。—— Saint Cavish

不应该被特殊关注,女性厨师群体要得到尊重,一定要靠做出的菜、经营的餐馆、做出的事业来得到尊重。—— 成蜀良

我认为在如今这个时代,已经可以不给任何人特殊的关注,我们可以看见,大家都在非常勇敢地活出自我。作为一家餐厅的主理人,我也会尽力优化工作环境,给大家一个平等的学习空间,包容来自不同背景的人,让他(她)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所长。—— 谭绮文

无论男女,只要是益于整个行业向上发展的人或事都值得被特别关注,从业人员的多样性当然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工作条件的改善(规范化、卫生化以及完善福利保障)将吸引更多对烹饪有热情的年轻人从事这一行业。—— 张祎

这种关注可能是暂时的,随着社会进步,更多女性厨师涌现,社会会把关注点转移到「专业」而非「性别」。在当下,我觉得女性厨师更应该得到女性同行的帮助,相互理解、扶持、鼓励。—— 周正檬

我不认为她们需要特殊关注;她们只需要得到公平、平等的对待,就像所有人一样。—— Saint Cavish

当然是好事,应该多表扬一下女性嘛,因为男性已经得了很多奖项了,女性还是少。它能鼓励其他女性厨师参加这个行业。—— 成蜀良

我相信这些奖项的设立初衷,是希望激励从业者,让每个人都能为达成某个目标而奋斗,同时也让那些在努力的少数人群更容易被看到。但我更希望有一天,不论任何职业,都可以做到职称不分男女,这才是真正的一视同仁。这才是我们大家应该努力的方向。—— 谭绮文

当然。女性通常不愿意与人竞争或者追求名声,设立这一奖项能帮助更多优秀的厨师被看见。—— 张祎

张祎作品「阳春面」。

除了性别,人类可以被贴上很多标签,比如年龄、籍贯等。「女性」不是一个社会对这个群体歧视的标签,而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变成一个中性的,但有特点的标签。—— 周正檬

我不认为女性厨师应该受到特殊关注。我认为不应该设立最佳女厨师奖项,这正是性别问题的一部分,这种奖项的存在支持了一种观念 —— 女性应该被区别对待。因此,我认为与其设立特殊奖项,不如采取更多措施确保女性在职业道路上得到同等的教育和支持。如果一个女性说,我想成为一名厨师,那么对她的支持应该不仅限于她正在学习的餐厅和烹饪学校等。这种支持应该始于家庭,家庭应该认同这是她可以选择的职业道路。因此,除非改变时下的社会价值观或社会问题,否则不应期望这种情况能得到改善。如果中国本身没有发生变化,或者全球的情况没有发生变化,就不能期望中国的餐饮业发生变化,或者全球的餐饮业发生变化。—— 罗朗

一定是好事,榜样的力量。过去女性社会地位确实是很低,为什么旧社会没女飞行员,也没女司机,新社会不全有了吗?在男女平等基础上给女生更多褒奖,是不是对这行当的发展更有好处?对不管是哪个行当都有好处,是不是?也更能激发积极向上的精神,孩子需要鼓励。—— 甄建军

我真的不确定我们是否需要专门为女性厨师颁发奖项。这样做是否默认她们是特殊的?当她们被平等对待时,为什么还要给予特殊奖励呢?—— Saint Cavish

老公负责做菜。我一般在家庭不争着去做,但是我很喜欢试验新菜,有时候会抢着做。—— 成蜀良

平时我们在家很少烹饪,因为已经把精力都花在工作上了。如果一定要在家里做饭,我们会选择不分主次的合作,以最有效率的方式分工,尽量做到省时、省力。—— 谭绮文

平时在家是我做饭,但过年回老家还是最想吃妈妈做的饭。—— 张祎

我父母都会做饭,基本上平分。即使现在,他们已经六七十岁了,仍然轮流做饭。可能他们认为双方都应该承担照顾家庭的责任,如何分配任务,就看谁有时间,而不是说,你应该做这个,因为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罗朗

主要是我做,我爱人会做一些简单的面条。—— 甄建军

我做,因为我喜欢做饭而且我做得好。但这与性别无关,只是看谁喜欢做这项工作。—— Saint Cavish

孩子出生 6 个月后,我结束了母乳喂养,恰好美国米其林餐厅 Jean Georges 在上海找副厨,借此机会重返职场。当时后厨清一色都是男性,在这生完孩子不是借口,工作超过 18 个小时是常事。怀孕时是否担心未来的职业发展?我的答案是否定的,生育对人生是别样体验,所谓孩子的「麻烦」,亦是一种幸福。何况我知道自己的实力在哪里。—— 邱琼

厨师不稳定的工作状态给我的哺乳期带来很多困扰,特别是「出外烩」。外烩地点远离酒店,即使事先排空母乳,如果时间临时延长,涨奶无可避免。家庭和事业,主要还是沟通和平衡吧。—— 刘萍

怀孕对我来说不是一件无奈的事,自己的生活节奏自己做主。产后一个月我就回去上班了,一切都按计划行事。我从孕期到孩子出生都未觉得有太大困难,店里的生意也没受太大影响。让孩子适应你的节奏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己规划好,和家人商量好。—— 陈忆文

年轻女性要想成为主厨,一定要有过硬的厨艺、技术、知识和创新,这是一门艺术。任何一个主厨都应该有这样的能力,不管是女性还是男性。—— 成蜀良

不要害怕尝试,也不要害怕失败。保持初心和好奇心。学会合作、关爱与分享。有一天,你所有的经历会综合地成为你做出最佳判断并高效执行的最有效的工具。—— 谭绮文

这些年,我并没有特别深刻地感受到性别在厨房中的重要性,更多的是性别中的性格特点。比如偏像男性的说一不二,或是偏像女性的温柔体贴。而这两种性格特点可以出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张祎

主厨是一个综合职业,厨艺、运营、品牌、供应链,与客户沟通等诸多方面,都是一个成功主厨需要应对的要素。女性主厨有没有可能通过探索女性特点,创造一个不同于男性主厨的、至今没有被满足的、还未存在的客户体验需求。—— 周正檬

周正檬作品「风干番茄芝麻布拉塔奶酪」。

我会对所有厨师说一样的话 —— 了解你要踏入的领域。餐饮是个竞争激烈、乌烟瘴气、讲究利己且极耗人精力的行业。所有适合男性的事情同样适合女性,这取决于你想在哪个国家和文化中追求。你需要迎接这个艰难的挑战,厨师行业本身就很艰难。如果你想在这个行业做出一些创造性的事情,请记住,在经营业务或与团队工作的困难之上,独自创造艺术的过程也非常艰难。你有两个非常困难的事情相互叠加。所以做好准备,做好失望、挫折、失败的准备。但如果你真的想要,就去追求吧。—— 罗朗

真有女孩子这么喜欢这事儿,那我太高兴了,太难得了。但我会认真地提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想来厨房?这把勺(炒锅)端的动吗?我得说很现实的话,夏天都是汗流浃背,可能人家比咱们还坚韧不拔。咱们应该让所有男同志打心眼里都敬佩、尊重你。—— 甄建军

如果有人因为你是女性而对你有意见,那是他们的问题,而不是你的问题。只要比他们做得更好就行。—— Saint Cavish

因为在传统社会中,外出工作的责任通常落在男性身上。厨师这一行也和许多行业一样,只是男性为了养家而选择从事的一份工作。—— 谭绮文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大多数职业都是男性居多,而照顾家庭等职业更接近女性。因此,无论是工程师、飞行员、焊工、造船工人、会计,追溯到足够久远的过去,这些职位都是男性,并不仅仅是厨师被认为是男性形象。我认为社会长期以来在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关注上存在不成比例的偏向。—— 罗朗

尽管男性厨师在职业领域占据主导,但在家庭厨房中,女性依然是烹饪主力军。这种现象的背后,既有历史文化的惯性影响,也有媒体塑造的职业形象以及社会期待的刻板印象。家庭厨房被视为女性的传统角色,而职业厨师则被更多地与男性形象相联系。媒体在塑造公众认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这种性别刻板印象。此外,职业厨师行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以及社会对男性在此领域的认可,也可能导致男性在职业厨师领域比例较高。—— 张兴无

正如我所说,这是因为历史。我认为厨房并不一直由男性主导,其他事情也是,比如中国不只是由汉族人建造的,但汉族人被看到了,他们记录下历史,获得了不成比例的赞誉。我认为在皇家或贵族家庭中,男性并不是主导,实际恰恰相反。在西方皇室家庭中,厨房里有大量女性。事实上,英国皇家几乎完全由女性管理。在美国,男女主导皆有。我认为重要的不是为什么历史一直由男性主导,而是男性得到了不成比例的关注。美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重要的不是为什么历史由男性主导,而是女性的声音或女性的故事为何被系统性地从历史中删除,或者根本没有被记载。—— 罗朗

传统的性别角色分工,使得女性主导家庭与私人领域,男性则更常涉足公共和商业领域。此外,厨师职业曾被视为地位较低、劳动密集型的行业,这影响了男性参与的积极性。历史上,烹饪技艺的传承往往由男性掌握,这也助长了男性在厨房中的专业地位。社会文化观念中,男性被赋予领导和决策角色,而女性则被期待扮演照顾者和辅助者的角色,这也影响了厨房工作的性别构成。—— 张兴无

我认为它们是一体的。餐饮行业存在性别问题,缘起于社会存在性别问题。如果你解决了社会层面上的性别问题,那么在行业层面上就不会存在。餐饮行业的性别歧视是更大问题的症状,而不是相反。你头疼是因为你感染了病毒,而不是因为你头疼所以感染了病毒。在厨房中女性面临的问题就像头疼一样,是更大疾病的症状,即女性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以及在历史上是如何被对待的问题。—— 罗朗

厨师行业的性别问题与社会性别不平等现象紧密相连,体现了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的深远影响。解决厨师行业的性别问题,需从社会层面出发,打破传统性别角色分工,消除性别歧视,为女性提供平等的职业机会和待遇,从而推动性别平等的真正实现。—— 张兴无

还是要多宣传表彰。其实不是「虚假繁荣」,现在还说不到「繁荣」。要现实一点,要报道女性在学厨方面的艰辛,是和男性一样的。但是女性厨师要受到尊敬还是要脚踏实地,不能干几天,靠得了什么奖,或者就凭是女性长得漂亮。这些都不能持久,这就会变成虚假繁荣。—— 成蜀良

凡事都涉及利弊权衡,任何事情做得过多或太少都无益。—— 谭绮文

我认为必须像对待任何其他问题一样对待这个问题,即它被宣传夸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认为这在每个国家和文化中都真实存在,实际上,我觉得社会已经倒退了。这往往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果女性在历史上很难融入劳动力市场,或者进入特定职业角色,那么她们将成为少数人,将会面临耻辱,不得不更加努力工作,将有自己单独的一套奖励,仍然必须应对社会对她们成为妻子和母亲,次要的或顺从于丈夫、父亲、兄弟或其他男性的刻板印象。与此同时,你也可以说同样的事情发生在男性身上,男性在社会中也过得很糟糕,因为他们必须是养家糊口的人。就社会而言,他们必须领导一切,掌控一切,必须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你知道,在中国很多男性也想改变这种状态,他们也希望性别角色更灵活。

突破这种虚假繁荣的唯一方法,就像解决任何困难问题一样,要保持诚实。坦诚、开放地对话,接受建设性批评且不害怕批评,认真对待并倾听所有不同的观点和声音,而不是为了维护面子而作秀,这是当务之急。如果这无法实现,任何事情都不会改变,至少不是以积极的方式。—— 罗朗

张祎作品「荷叶糯米鸡,香脆鸡皮」

我们必须从多个方面着手。首先,重塑性别平等意识至关重要,通过教育、媒体和政府部门的宣传活动,促进公众认识到男女应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其次,加强性别平等法律保障,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性别歧视和暴力行为,确保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此外,实践中的性别平等同样关键,企业和组织应执行性别平等政策,消除歧视和偏见,提供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媒体和自媒体平台应倡导多元包容的声音,避免片面强调某一方利益,并鼓励女性和少数群体积极参与舆论和话语权的制造。最后,性别平等教育同样重要,学校和家庭应引导孩子们树立平等的性别观念,成为具有性别平等意识的公民。—— 张兴无

工业革命和劳动力需求的提升,极大程度地推进了性别和职业的议题。而当不同行业中,就业的人群变得多元,大家就会开始看到,不同性别的人在同一份工作上不同的贡献。 —— 谭绮文

在当下的美国,这是一个热门话题。特别是因为对妇女、有色人种,无论是宗教上还是族裔上,都存在历史偏见,因此不管他们能力如何,都必须给予优待,因为没有其他办法让所有人赶上主流标准。因此,你可以说那些白人是有特权的,而那些有色人种、移民、少数群体、性取向不同的人,没有同样的特权。所以「平权行动」(Affirmative action )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被创建的 —— 在学校或职场中应该有与社会中相同的比例。例如如果社会中有 x 比例的男性、x 比例的女性,那么这个比例应该在职场中得以体现。

但现实情况是,对很多人来说,这种政策和思维方式是失败的。实际上,对这种思维方式提出最大批评的人,正是政策旨在帮助的人。他们不想被优待,这阻碍了他们的发展、自我决定的能力、想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不幸的是,这场对话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更多地谈论它,也许这场对话变得不那么有意义,实际上情况似乎变得更糟。所以我认为我们需要进行严肃、直截了当的、诚实和公开的讨论,减少空谈,多做实事。—— 罗朗

性别和职业议题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从传统分工到逐步平等的转变。过去,男性主导公共领域,女性则限于家庭与私人事务。但自 20 世纪以来,女性逐渐涉足职场,尤其在战争期间,她们的贡献显著改变了性别角色观念。然而,性别歧视仍普遍存在,催生了性别平等运动,旨在消除障碍,促进平等。如今,职业选择更加多元,女性涉足传统男性领域,男性也进入女性主导的行业。尽管如此,工资和职业地位上的性别差距仍不容忽视。—— 张兴无

小时候,前辈们会跟我说,尊重是需要自己赚回来的。我相信这句话。但对于平等、限制与枷锁这一些深奥的话题,我有时候会想,如果大家不再去追问这些话题怎样解开,而把精力都放在怎么去提升自己、开阔视野、多面学习,是否反而更有可能突破障碍呢?—— 谭绮文

谭绮文作品「杭州龙井虾仁」。

首先,我并不一定相信性别平等、年龄平等,我对这些时髦的词汇并不认同。我相信人类平等。我认为人类应该有能力做自己擅长的工作,乐于为了工资做事,而且没有人逼迫他们,我认为这就足够了。对于性别平等,女性之间也不相同,在生物学上女性也有区别。

在我们研究诸如性别平等或性别限制等微观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更广泛地看待超越国家、国籍、性别、宗教的简单人类问题,以及人类之外,例如动物福利等问题。因此,要想突破这一局限,我们首先需要回过头来看看人类的层面,然后我们才能开始关注性别和所有其他问题。—— 罗朗

当代社会,性别不平等问题依旧存在。工资和职业地位上,女性常遭遇不公,即便表现相同,薪酬往往低于男性,且职业地位亦较低。性别歧视和暴力频发,从言语侮辱到职场霸凌、性骚扰及家庭暴力,给女性身心带来严重伤害。社会刻板印象亦限制女性职业发展,认为她们更适合某些职业,而男性则更适合其他。女性在家庭与职业间亦面临平衡难题,尤其是成为母亲后,常需抉择。为突破性别限制,需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应倡导性别平等价值观,消除歧视与刻板印象;加强法律保障,严惩性别歧视与暴力;推动女性参与决策和领导,提升其在各领域的影响力;改善女性工作环境和福利,实现工作与家庭平衡。—— 张兴无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