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参谋长投奔延安,被一国军士兵看穿身份:你们师长是毛泽东吧

年轻阿西 2025-04-12 11:15:02

【前言:】

1936年那会儿,有个穿得破破烂烂的男人,走了老半天的路,肚子饿得咕咕直叫。他饿得实在迈不开腿了,就硬着头皮去敲了一户人家的门。

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打开了门,他瞅了瞅站在门外的乞丐,开口问道:“你这是从哪儿过来的?”乞丐答道:“靖远那边。”

年轻人半信半疑,开口问道:“听你说话这调调,像是江西那边的,你咋跑到靖远这儿来了?”

听到这话,乞丐眼里闪过一丝惊奇,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答道:“说实话,我本来是八师的。去年跟着红军经过靖远时,因为生病跟不上队伍了,就在当地老乡家里帮忙,混口饭吃。”

那小伙子心里还是犯嘀咕,接着问:“你们头儿到底是谁啊?”

“毛炳文”这个名字,乞丐不假思索地说了出来。

年轻人瞧着眼前的情形,心里犯了嘀咕,直言不讳道:“这事儿有点蹊跷,我记得你们的头儿应该是毛泽东,而你,怕是在红军里头职位不低吧!”

乞丐一听,脸色瞬间晴转阴,心里暗自嘀咕,真没想到在这偏远小村,会冤家路窄碰到对头,自己这运气,简直是背到家了。其实,他原本是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的参谋长,费了好大劲才从国民党那里逃了出来。

【与中央失去联系,决心北上寻找组织】

李聚奎老家在湖南,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的。到他这一辈,老爸下了狠心,说就算把家底儿都掏空了,也得让他上学。就这样,李聚奎终于不用再像家里人那样一个字不识,他的人生也因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大革命的风潮刮到了湖南,李聚奎和村里十多个年轻小伙子热血沸腾,一股脑儿地加入了北伐军的行列。后来,他们心怀理想,毅然决然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中央红军在长征路上,李聚奎那时候是红一军团里红一师的领头人,也就是师长。

1935年的某一天,他带着红一师赶到了毛儿盖这个地方,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顺利汇合,他还见到了中央的秘书,那人就是邓小平。

邓小平跟他讲:“老李啊,军委那边已经琢磨好了,让你去红四方面军,当三十一军的参谋长,通知都发下来了,你就赶紧过去上任吧!”

那天下午,李聚奎直接去了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部,完成了报到手续。

不过那时候,张国焘已经明显表现出跟党中央唱反调的意思,李聚奎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到了1936年,三大主力军在会宁碰头后的第二天,李聚奎就病倒了。

他生病倒下后,他呆的部队跟其他三个渡过黄河的军队都变了称呼,成了西路军,而且跟红军的大部队断了联系。这一路,战友们只能轮流背着他,一起行军。

一路艰难跋涉,总算是到了永昌,李聚奎的身体也渐渐康复。可刚松口气,又撞上了马步芳和马步青的军队,敌人太猛,根本挡不住。倪家营子那一仗打下来,原本两万多的队伍,就只剩下两千来人了。

李聚奎带着的队伍遭到了重创,最后跟他在一起的士兵就只剩下大约三四百人了。

战士们在深山老林里,衣食无着,一个个情绪低落,满脸愁容。李聚奎心里清楚,到了这地步,人的意志力是最容易垮的,你说破天也没用。

但是,李聚奎心里始终坚信着,他还是盼着大家能咬牙挺住,继续找西路军的主力队伍。

过了几天,原本三四百号人的队伍走得七零八落,最后只剩下一小撮,大概几十个人。倒霉的是,就在这时,敌人开始满山搜寻了。

他们手头没枪,肚子也饿了几天,直接跟敌人干架根本不切实际。因此,李聚奎决定让战士们分散开来,各自藏到树林子里去。

不过李聚奎往树丛里一躺,立马就陷入了梦乡。他又饿又累,哪还顾得上周围有没有危险,这一觉直接睡了好久。

他醒过来时,发现身旁只剩下军政治部主任徐太先和一小队战士,大概十几个人。他们在密林里又继续转悠了好些天,肚子饿了就只能生吃马肉,口干了就咬冰块解渴。

【“你们师长是毛泽东吧?”】

这几天,李聚奎和他的战士们一直躲在茂密的树林里。眼看情况没啥好转,李聚奎琢磨着得自个儿找条活路。他就悄悄溜到边上的村子里去打听打听,结果一瞅,满村子都是马家军的人。没辙,他又只好灰溜溜地跑回山里头去了。

李聚奎回到山里,把战士们都喊到了一片草地上,然后琢磨出了一个主意。他吩咐大家往山上爬,白天就躲在石头缝和草丛里,等到晚上再回到这里碰头。

大伙儿赶紧动起来,李聚奎领着警卫员一口气攀到山顶,躲进了一块大石头后面藏身。

一到夜里,李聚奎就领着战士们轻轻地沿着山道摸黑前进,生怕被敌人逮个正着。但夜里寒气逼人,战士们穿得太少,结果好多人的腿都给冻伤了,伤口还开始化脓,走起路来那叫一个费劲。

那天晚上,他拽着警卫员的手,俩人一块儿走到一个村子,停在一栋孤零零的小房子前头。凭着他的直觉,这种小房子里头住的大多都是日子紧巴的家庭。这么一想,他也就毫不犹豫地上去敲了敲门。

一位披着羊皮外套的老大爷打开了门,瞧见他们那身打扮,连忙把他们拽进屋里,小声告诉他们:“你们穿成这样太显眼了,就不怕国民党找来吗?”

李聚奎苦笑了一下,他们心里也想搞点伪装,但实际情况是,他们手头就只有身上这一件衣裳。大冬天的,外面冷得要命,要是把衣服给脱了,那不被活活冻死才怪呢。

大爷瞧出了他们的难处,主动给他们盛了碗热稀饭,让他们先垫垫肚子。接着,他又拿出两件衣裳,外加一根防身的棍子送给他们。

这穿着简直就像个乞丐,但李聚奎觉得这样反倒方便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

第二天清晨,李聚奎和他的警卫员跟那位大爷打了声招呼就走了。可刚上路没多久,就碰上了一帮土匪,把他们身上仅剩的一点儿钱都给抢走了。

李聚奎心里头那个难受啊,偏偏这时候警卫员又病了。他虽万般不情愿,但没办法,只能把警卫员托付给了一户穷人家里,然后自己咬咬牙,继续踏上找部队的路。

走之前,他握着警卫员的手叮嘱:“你得好好养身体,等病好了,就一直朝东边去,肯定能找到咱们的队伍。”说完这话,他咬了咬牙,头也不回地走了。

眼下,就李聚奎孤身一人了,目标特别小,加上他这身装扮,一路上遇到的很多敌人都没对他的真实身份起疑心。于是,李聚奎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总算是抵达了黄河的西边。

李聚奎这一路上,全靠着村里人的帮忙活着。肚子饿了,就向人家要点剩饭填填肚子;渴了,就向人家讨点儿水喝。虽然他那南方口音有时会让他碰壁,但他也总能想办法化险为夷。

在黄河岸边溜达时,李聚奎碰上个扛着锄头的当地人。他上前问了问最近的船在哪儿,打算过河去。可一到船那儿,船老大瞅了他一眼,就觉得他不简单,偷偷跟他说,他要找的那支队伍,就在河对岸呢。

李聚奎心头猛地一颤,转念一想,这位划船的大哥铁定是个心疼红军的好心人。

过了那条黄河后,李聚奎觉得肚子咕咕叫起来,他瞅见旁边有户人家,就走过去敲了敲门。门一开,里头站了个年轻人。一听李聚奎是南边来的,年轻人立马问道:“你们那边带头的是不是毛泽东啊?还有你,是不是在红军里当大领导的?”

李聚奎的脸色一下子变得很难看,心里头闪过好多种被敌人抓住的糟糕情况。他正打算开口说点什么,年轻人却先开了腔:“我以前是二十六路军的,到过江西,跟红军交过手,现在请了假回家照顾老妈。”

一听对方来自二十六路军,李聚奎心里头的紧张劲儿减轻了不少。想想也是,红五军团不就是二十六路军在宁都那边起义变来的嘛。看来这家伙对红军的事儿挺门儿清,难怪一下子就被戳穿了谎言。

你们派到河西的军队人数不多,红军眼下都在陕北活动。我理解你面临困境,那么你打算接下来去哪里呢?

李聚奎心里还是有所顾忌,没全说实话,只是简单回了句:“回咱家去吧。”

年轻人劝道:“别回家了,参加红军挺不错的。你只要去到庆阳,就能找到红军的队伍。”

李聚奎压根儿没料到年轻人会这么讲,心里不由得暖洋洋的。

在年轻人家里顺利过夜后,李聚奎接着踏上了旅程,一连走了数日,翻山越岭抵达了一个名叫王家洼的村落,与红二十八军的战友们碰了头。

红二十八军后来安排他加入了西征的队伍,没过几天,他就碰见了刘伯承,跟着刘伯承的脚步,他来到了革命的重地延安。

0 阅读:11

年轻阿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