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前,林彪给韩先楚发了封电报,说是一旦开打,就得把敌人全给收拾了,不接受他们投降或者反正啥的。
话说回来,184师究竟是个啥样的部队?他们跟我军有啥特别的关系?林彪为啥会做出那样的抉择?战争一旦开始,186师又会面临怎样的命运走向?
【抗日战场,屡建奇功】
1937年那会儿,7月7号,卢沟桥那边出事了,日本鬼子开始全面打咱们中国。为了跟日本鬼子干仗,有个叫龙云的军阀,他是云南的头儿,大家都叫他“云南王”,他立马就开始行动起来。
他把原来的滇军六个旅重新整编,成立了国民革命军的第六十军,还亲自率领这支精兵强将奔赴前线,和日本鬼子打了好几场硬仗。
60军下面管着三个师,就是182师、183师和184师,这里面最厉害的要数184师了。
这支队伍的军官和士兵全都是地道的云南本地人,他们跟随龙云征战四方已经好多年了。论起战术上的理解和实战中的经验,他们在60军里绝对是数一数二的。
上了前线战场后,184师那真是立下了不少大功。
比如说在1938年的台儿庄大战里,国民党汤恩伯的队伍突然跑了,这让战场上的情况变得特别紧张。
碰到棘手状况,184师挺身而出,直接杠上了日军厉害的坂垣部队。连着打了三天三夜,坂垣部队一点好处没捞到,反而被184师追得满地找牙,落荒而逃。
这次战斗过后,184师的事迹迅速传遍了全国各地,不论哪里的人们都知道了有这样一支英勇无畏、抗击日寇的特别部队。
张冲在关键时刻提出了“守护祖国”的呼吁,这极大地鼓舞了全国百姓抵抗外敌的斗志。
可是,有人高兴就有人发愁。打败日本鬼子当然是件大快人心的事,但蒋介石这个权力迷却不这么想。他看着184师和第60军的名声越来越响,心里头就开始犯嘀咕,焦虑得不行。
大伙心里都明白,蒋介石这人用人只看亲疏,特别喜欢用自己信得过的心腹,至于那些别的地方的队伍,他统统一概不当回事,管他们叫“非嫡系部队”,184师当然也是这个待遇。
由于龙云在云南的势力太大,蒋介石早就开始防着他了。
因此,当184师在前线与日军奋勇拼杀,流血牺牲时,蒋介石心里盘算的却是怎样削弱这支难以驾驭的部队。
【遭到打压,损失惨重】
1938年那会儿,184师刚从鲁南那块儿打完胜仗回来,蒋介石紧接着就下了命令,叫他们赶紧奔武汉去。184师的战士们那会儿累得都不行了,可还是得硬着头皮上。到了武汉,他们可真是吃了大亏,伤亡不小。
1940年的时候,日本军队打进了越南,这让云南的边境变得非常危险。可蒋介石不肯让60军回来防守,只点头答应让184师里的一个旅去支援云南。
用一个团的兵力去对抗日军的精英部队,那结果不用多想,184师又一次吃了大败仗,损失惨重。
1945年,蒋介石又想了个新点子,把原本管着第23师的潘朔端,调去当了184师的师长。
但实际上,这次调动暗藏玄机,潘朔端一到184师报到,立马就被控制了起来。蒋介石这是故意给他点颜色瞧瞧,好让他以后不敢再听龙云的调遣。
不过,就算184师碰到了蒋介石和日本人的两面夹击,他们还是越打越有劲头,在抗日战争那会儿,立下了好多大功。
1945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那时候,184师顺应大家的期望,动身去了越南,任务是接收日军的投降。
不过,在打跑日本人之后没多久,蒋介石就开始对那些抗日时的功臣们下手了,龙云就是第一个被盯上的。
1945年9月份,蒋介石给杜聿明下了指令,让他在云南搞了个大事,就是“倒云”行动,直接把龙云给拉下了马。
没了龙云的庇护,184师的日子愈发艰难坎坷。
蒋介石一开始用“分化一部分,打击一部分”的办法,拉拢了184师的好多军官。
接着,他从自己的亲信部队里选了30个人组成了一个参谋小组,表面上说是去帮忙加强军队,但实际上是为了盯着他们。在蒋介石削弱那些非嫡系部队的过程中,这种手段屡见不鲜。
然而,这些做法并没有带来我们想要的结果。
说到底,184师的成员几乎都是云南人,不管蒋介石怎么摆弄,他们就是打死也不肯听话。
特别是师长潘朔端,看到蒋介石一次又一次地找麻烦,他心里头甚至动起了投奔共产党的念头。
那时候,蒋介石也感觉事情有点不对劲,所以他赶紧把184师全部调到东北去,想让他们在内战里头当替死鬼,借东北民主联军的手把他们给解决了。
1946年春天4月份,潘朔端跟着大部队,从越南坐船直接到了东北。从那以后,他和184师的命运就开始分道扬镳了。
在东北的战场上,184师早已没了以前那股子厉害劲儿。
首先,这是一场破坏安宁的内部争斗,跟抵抗外来敌人完全不同,184师的全体官兵情绪都非常沮丧。
再者,由于蒋介石的部署,184师面临着严重的武器和装备匮乏问题,就连基本的后勤供应都难以维持。这样一来,当他们与林彪麾下的精锐部队交锋时,显然处于不利地位,难以取得优势。
【率部起义,叛徒出现】
就这样,曾经声名显赫的抗日部队,在解放战争的硝烟中,却遭遇了连连败绩。
1946年5月27号那天,东北民主联军很轻松地就拿下了鞍山。林彪一看这形势,觉得机会正好,就马上让第四纵队动手,对着184师呆的海城一顿猛烈的炮轰。
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潘朔端赶紧给蒋介石和杜聿明发电报,请求他们赶紧来帮忙。
杜聿明非但没打算提供任何帮助,反而命令184师死守原地,一步也不许退。他给蒋介石发的电报也像扔进大海的石子,一点回音都没有。
到了这会儿,潘朔端总算是明白了,蒋介石压根儿就没打算来帮忙,他跟手下人直说:“他这是打算让东北民主联军来收拾咱们啊。”
“你蒋介石要是不讲情义,那就别指望我对你客气”。
有了这样的念头,当韩先楚把海城围得密不透风的时候,潘朔端毫不犹豫地带着他的师部和522团选择了起义。
那些选择不参与起义、还硬要抵抗的520团和521团,最后被打得溃不成军。两个团拼拼凑凑,逃出来的人加起来都不到一百,剩下的敌人全都被四纵给收拾干净了。
林彪特别看好184师的战斗力,心里盼着他们能接受整编,加入到解放军的队伍里来。
因此,他对待那些投降的将士们十分客气,但话说回来,有些投降的士兵开始仗着被优待就变得骄傲起来。就拿550团的团长杨朝伦来说吧,他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被抓以后,杨朝纶老是不肯合作,不过潘朔端站出来帮他说话,大力赞扬了他的带兵打仗本事。
林彪看重人才,他跟潘朔端聊了聊,心里琢磨着,要不就别揪着过去那点事儿不放了。最后,他决定给潘朔端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让他挑大梁。
不过,杨杨朝纶却瞅准时机,挑唆士兵们抗拒解放军的整顿。他们每天无所事事,把喝酒、抽鸦片这些坏习惯都带进了部队里。
所以,受到杨朝纶这些将领的带动,184师里头的很多士兵都是“人在这儿心在彼”,总琢磨着啥时候能重回国民党那边去。
就在这个时候,国民党军队在东北那边打得一塌糊涂,连连失败,蒋介石这才发觉184师的重要性了。
因此,他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手段,一边对那些起义将领的亲人进行惩处,一边又放出话来,说只要他们能重回队伍,就“既往不咎,从宽处理”。
【杨朝伦的倒戈,林彪的怒火】
不过,杨朝伦深受“滇人自己管理滇地”这种自治观念的影响,这种思想在很大程度上铸就了他的个性。
因此,在蒋介石答应不再追究那事后,他着手准备起逃跑的打算。
那个十月份,杜聿明的部队突然对南满地区发起了攻击。林彪心里明白,就目前的实力来说,咱们的队伍跟国民党军比起来,还是差了点儿。
因此,他马上指挥队伍撤离,在撤离的路上,杨朝纶带着一千多号残兵,瞅准机会溜进了国军那边。
要说起来,就在上周那会儿,辽东军区的头儿萧华,他还跟潘朔端坐在一起,聊了好长时间,两人一块儿琢磨着东北啥时候能解放呢。
萧华紧紧抓着潘朔端的手,激动地说:“这一路从东北到西南,大家盼望的民主风气,现在总算是走到一块儿了。”
所以,杨朝伦突然叛逃的事情让他们完全没料到,当林彪知道这个消息后,简直气炸了。
他立马吸取了之前的教训,对待那些投降的国军,不再只是宽容,而是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先是对他们进行全面深入的教育和改造,确保他们真心悔改后,才让他们加入革命队伍。
回到国军后,杨朝纶满心壮志地向蒋介石和杜聿明提出,想要重新组建184师,好对东北民主联军实施“重拳出击”。
蒋介石毫不犹豫地采纳了他的建议,决定利用那1000多名叛逃人员,组建起一个新的184师。
杨朝伦如愿以偿地升了官,从团长一跃成为副师长,这下子他更是对蒋介石忠心耿耿,死心塌地地效力了。
肯定的是,蒋介石和国民党那些顽固分子再怎么挣扎抵抗,也挡不住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在解放战争的持续推进下,东北的民主联军势头越来越猛,多次把国军打得落花流水,并且在这过程中,他们还顺手缴获了众多的武器和装备。
随着情况的变化,咱们军队的战斗力嗖嗖往上涨,跟国军比起来,那是一点也不逊色。
而且,林彪在指挥大型战役方面特别拿手,经他安排,东北民主联军总能打胜仗,慢慢地,南满这块地方就完全被我们军队掌握了。
1947年5月份,国民党在南满那边,就只剩下梅河口这个重要地方了。林彪决定要对梅河口发起最后的冲击,而守在那里的,是杨朝伦带着的第184师。
对于那支逃跑的军队,林彪早就没了耐性,所以在正式开打之前,他给韩先楚下了死命令,就是要干掉所有敌人,一个投降的都不准留。
林彪把话说得很透,杨朝伦心里也清楚自己现在的状况。面对东北民主联军,这是一场压力山大的歼灭战斗。
对于184师来说,这是一场必须全力以赴的决战,因此,战斗一开始就显得异常猛烈。
【同样的出身,不同的命运】
杨朝伦这家伙挺狡猾,东北民主联军还没动手呢,他早就悄悄在梅河口四周安排好了兵力防守。
另外,他选择在火车站、工厂这些关键地方,建起了很多防御设施,还告诉全师的人都要死守阵地。
战斗刚开始那会儿,这种防线还真顶上了一阵子,但话说回来,林彪可不是个善茬儿。
他很快就发现了184师防线上的破绽,于是决定从火车站那边搞个突然袭击。
梅河口那块地方,火车站是个交通要道,周围布满了防御设施。要是哪儿被突破了,就能一点点地把守在那儿的敌军给打散。
韩先楚一声令下,第三纵队和第四纵队轮番出击,跟184师打得不可开交,日夜激战,毫无停歇。
五天时间一晃而过,184师渐渐撑不住了,形势开始不利。林彪见状立刻发起猛攻,一下子就打垮了184师,干掉了六千多人,还顺手抓了他们师长陈开文。
挺让人失望的,那狡诈的杨朝伦瞅准机会,溜之大吉,没让我军给逮住。
没过多久,他又重新站了出来,再次拉起了一支队伍,这就是新的184师。这次,在蒋介石的点头同意下,184师不再归60军管辖,而是转到了93军下面。这样一来,他们的条件改善了不少,装备也换成了更厉害的武器。
在杨朝纶心里,蒋介石对他的恩情特别大,他下定决心要助国军一臂之力,在内战中取得胜利。
但是,国民党军队已经变得虚弱不堪,腐朽至极,他们就像是耗尽了力气的弓箭,失败就在眼前,只是等个确切的时间罢了。
1948年10月时候,辽沈战役悄无声息地开始了。林彪迅速做出判断,决定先拿下锦州,然后再去攻打长春。到了10月15日那天,锦州成功被解放了。
守城的184师第三次被打得全军覆没,杨朝伦就像是输了所有家当的人,从那之后,蒋介石就再也没把他当回事,不再重用他了。
然而,杨朝伦仍不死心,偷偷跟国民党勾结,一直到1950年,他所有的反抗都白费了。
被抓之后,陈赓就怎么处理杨朝纶这事儿,也找过潘朔端,还有184师里的另两位军官,马逸飞和魏瑛,问过他们的意见。
经过一番商量,三个人都觉得杨朝纶得受到点惩罚,这事儿得有个了断。老领导潘朔端自己动笔,下了那个处决的决定。
这个硬骨头的反动头子,最终就这样默默地走完了他那充满罪恶的道路,人生画上了句号。
【结语】
在抗日那会儿,第六十军和第一百八十四师那可是让鬼子听到就吓得腿软的队伍,他们给抗日战争的胜利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功劳大得很。
可是,内战一爆发,它们的形势就急转直下,蒋介石甚至把60军贬为“60弱旅”,184师也频繁遭遇被全军覆没的厄运。
然而,在那个历史的关键节点,60军的指挥官曾泽生做出了明智的决定,保住了国家的安宁。反观184师的杨朝伦,他却固执己见,一条路走到尽头,不肯回头。
新中国成立后,他还赖在昆明不走,给革命大业添了不少乱子。明白事理的人懂得选择,看看曾泽生和杨朝伦,他俩走上截然不同的路,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