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从百家争鸣到一地鸡毛

恒南谈杂事趣事 2025-02-18 18:56:39

曾几何时,相声作为一门备受大众喜爱的传统艺术,以其独特的幽默和语言魅力,为人们带来无尽欢乐。茶馆里,观众们围坐一堂,只为听那一段段精彩的相声,感受传统艺术的韵味。然而如今,相声界却乱象丛生,呈现出 “一地鸡毛” 的景象,不禁让人深思,这门艺术到底怎么了?

行业乱象频生,传统糟粕回潮

近年来,相声界频爆 “家丑”,各路炒作大军趁机赚取流量。从相声大师之子在网络直播谈及 “清理门户”,到直播带货演员的介入,相声的门户、恩怨等 “八卦” 充斥短视频平台 。在这个舆论场里,相声行业自身仿佛成了一个闭塞的信息茧房。一些人将传统艺术中 “口传心授” 式教学、尊师重道的行业精神简单化为只看师承关系,物化为所谓的家谱,形式化为必须有的传统拜师仪式,甚至将过去类似江湖帮会的家族式组织形式无限拔高。在唯流量论传播者的推动下,许多喜爱相声的人被误导,以 “丑” 为美,以 “丑” 为传统,以 “丑” 为文化。如此一来,大众的关注点从相声作品本身转移到了这些无聊的八卦和所谓的 “传统形式” 上,真正的相声艺术被忽视。

审美与产业降级,恶性循环难破

2023 年,相声行业面临 “审美降级” 和 “产业降级” 的双风险。在审美方面,观众对三俗段子的反感逐渐减少,对低水平表演的接受度却在提高。“烧鸡相声”“发大财相声”“爬行相声” 等低水平表演频出,甚至超越了 “洒狗血”,达到出洋相的地步,严格来说已不能算相声表演。但在网络上,仍有不少人支持这类表演,认为只要能让人笑、能卖票,就是好相声。这种错误的观念导致相声艺术的标准和原则被漠视,形成了 “审美降级”。

而产业降级方面,部分相声从业者为了赚钱,刻意降低表演质量,迎合观众的低级趣味。舞台上荤段子、屎尿屁和伦理哏横行,相声作为一门语言艺术的地位逐渐被 “相声就是图一乐”“相声本质就是三俗” 等观念取代。这种 “产业降级” 的表演又进一步加剧了观众的 “审美降级”,形成了恶性循环。长此以往,相声行业将面临实质性消亡的风险 。

缺乏创新活力,新人新作难出

在当下,大众对相声领域的新人新作关注度极低,很少有人知道新人新作,更难以欣赏。相声演员似乎陷入了一种困境,他们不再专注于琢磨剧本、作品和笑的规律,而是将精力放在生意、江湖、门户和炒作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其他喜剧艺术形式不断创新发展,年轻的喜剧人把喜剧艺术当成事业,展现现代人的所思、所遇、所求,获得了业内和观众的认可。而相声若不紧跟时代步伐,不深入研究当代生活,不懂得继承与创新,就难以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作品,也难以培养出优秀的新人,逐渐被观众遗忘。

曾经辉煌的相声艺术如今陷入困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若想改变这一现状,相声行业必须摒弃糟粕,抵制审美和产业降级,注重创新和人才培养,重新找回观众的喜爱和尊重,让这门传统艺术重焕生机。

0 阅读:5

恒南谈杂事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