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山,说起来算是寂寂无名,但茶友们又都耳熟能详。算了,不喜欢卖关子,今天要去的是被历史雪藏的莽枝山。
古六大茶山或多或少都与孔明南征有所联系,莽枝一名则是因传说孔明在此埋下铜莽而得,也有人称为莽芝。
这些所谓的传说不太经得起推敲,我猜想更多的还是当时政治统治的需要,下级总要拍一拍上级的马屁嘛。当然,诸葛丞相的为人我是敬佩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普洱府志古迹》记载:“莽芝有茶王树,较五山茶树独大,相传为武侯遗种,今夷民犹祀之。”莽枝山一带的茶农对茶祖的敬仰代代相传。
一、莽枝山的地理
莽枝山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象明山,东北紧连革登茶山,西与攸乐山隔小黑江相望。
莽枝茶山面积小于倚邦茶山,海拔约在1400米左右,山上的古茶树大多分散在海拔1100米以上的区域。
莽枝山地处南亚热带地区,年平均气温基本维持在19℃到20℃左右,最热的月份平均气温到23℃左右,最低气温10℃~13℃,大概有3-5天的轻霜有轻霜3-5天,可谓是冬暖夏凉,山中四季常青,茶树也长盛不衰。
莽枝山的日照时间短,光照不强,夏季雨水充沛,从初秋到来年谷雨间山林间云雾弥漫,空气润泽,为茶叶生长提供了完美的环境。
二、莽枝山的人文
莽枝古茶山种茶已久,可以追溯到千年前。山脚的曼赛、曼丫等村寨都历史悠久,村民们世代种茶,已经流传千年。
从元朝开始,莽枝山上就已经有了成片的茶园,茶叶种植从这时开始迅速发展。
到了明朝,有商贩进入莽枝山来,买入茶叶再运输到各地区贩卖,茶业开始兴起。
直至清初以前,六大茶山都是车里宣慰司管辖地,实施的是世袭土司制度。
莽枝山下有一个集镇叫作牛滚塘街,因附近有一个大水塘,牛喜欢在水里打滚而得名。
因汉商进入滚牛塘,与当地茶农发生冲突,被茶农杀死,引起两民族争端,当时忙于镇压土司的鄂尔泰与清政府借机出兵攻入六大茶山,进行了彻底的“改土归流”事件。
鄂尔泰是云贵总督,他认为造成云南不稳定的因素是土司制度,他一直建议采用“改土归流”的方式用流官来取代土司,最后他也做到了。
所以,你说汉商和茶农的冲突有没有背后推手?
战乱后,普洱府建立起来,莽枝山附近的茶业开始了商业化。莽枝山下的牛滚塘成了六大茶山北部重要的茶叶集散地。
乾隆到咸丰年间,大量商贩往来交易,莽枝茶山的茶产业发展繁荣,一批又一批马帮来这里驼茶,来往商贩走卒络绎不绝,牛滚塘街一派空前热闹的景象。
一时之间,牛滚塘街成了象明“四大街场”中最繁华的,有着“周八百里,入山作茶数十万人”的壮观景象。
在当时,普洱茶是茶中珍品,最出名的有毛尖、芽茶、女儿茶之类,茶业兴盛使莽枝一带繁荣起来,很多女孩会金山采谷雨后的好茶拿去换妆奁,因此被称为女儿茶,直至今日,莽枝山一带的女儿茶也是极其有名的上佳之品。
但好景不长,咸丰末年,牛滚塘再次发生严重的民族械斗,致使茶农逃离,茶商不敢进山,莽枝茶山茶业因此遭受重创。
茶园荒芜、商贾畏途、很多茶农不愿再回莽枝,曾经繁盛一时的莽枝就此沉寂。
只有曾经的茶马古道保存下来,记录着莽枝曾经的辉煌。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莽枝山的茶园大多成了杂草丛生的荒芜地,整个滚牛塘只剩下七八户人家,犹如无人之境。
直到1980年后,莽枝才开始慢慢恢生机复,今天的莽枝生态环境很好,古茶树和茂盛的原始森林连在一起,虽然茶树稀少采摘极其困难,但茶叶品质是难得的上等。
三、莽枝山的古树
因多年无人管理,莽枝山的生态环境非常好,茶树与原始深林交错,极具自然风味。
莽枝茶叶以中、小叶茶为主,莽枝晒青茶以其特殊的香闻名,与倚邦、革登香型口感类似,茶汤中散发着清透的果香与蜜香,有“论普洱之香,古六大茶山之中非莽枝莫属”的说法。
莽枝新茶汤色明黄透亮,入口苦轻涩轻,滋味丰富,茶汤层次感略弱,回甘生津迅猛,果香与花蜜香沉于汤水中,汤水较柔,但不太耐泡。
泡好一壶莽枝古树,坐在夕阳下,一眼望去那红色的残阳,这样的夕阳让人心醉,让人怜惜,可等到明日任然是八九点钟的太阳!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