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杂谈:了不起的茶农!

闪宏恺 2024-04-10 03:14:24

那黝黑的脸颊,带斑的棱角,都预示着故事的开头与结尾。

大家好,我是老闪,今天暂时不带大家走村落了,和大家聊聊旅途之上的心得,一点杂谈。

在老闪前面的文章里,大家都不难看到,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村落的情绪。有对村寨风光的赞美,对山川形胜的白描,对村风村貌的简述,还有地理位置的标识以及茶叶的品鉴等。

今天聊聊茶农的生活,很随意,可能不成体系,大家见谅。

云南的茶农无疑是很多的,散见于各地,主要集中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方,这些地方也是古树茶园最多的区域。所以老闪在给大家介绍古寨地址时,多是围绕着这些大区域来展开的。

自古以来,一切的社会活动都是围绕着人进行。社会生活的美好也都是围绕人民的幸福度来作衡量,人民大众的力量是伟大的、了不起的。

这些人民都由啥来组成。古代划分着有士农工商,近代有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封建地主阶级。今天有很多,单就农民这一类,就有果农、茶农、米农、菜农以及今天要讲述的茶农。

茶农,顾名思义,是以种茶为生的农人。他们一年四季和茶叶打交道,和茶树为伍,喝茶品茶种茶卖茶,以茶为生。

云南、广西、西藏、贵州、江浙一带多有种茶和售卖茶的,就云南一带更是有茶马古道这条商路,将茶农的茶兜售在大江南北。

那么一个茶农一天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好多朋友喝过茶,品鉴过茶,却未曾真正的走近过茶。

想要走近茶,不得不去了解种茶的那片土地,也不得不去亲近那世世代代守护在茶园的农人。

老三家是典型的茶农,父亲种,爷爷种、曾祖父也种,在茶还不能作为生计为本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种茶了。

无他,茶叶可以嚼,可以泡,还可以当药叶子使用,特别是家里哪个中风了,或者肚子吃坏了,来一碗茶,总能见效的。

老三很清楚的记得自己和茶打过的交道,他小时候屁颠屁颠跟在爹的后面,拿着一个小布袋,去山上采茶的情景。

第一次采茶的时候,他很生硬的一把就把那绿叶子给摘下来,还很兴奋的告诉爹:我采了一大把茶,采的比你多。但是老爹只是摇摇头,苦口婆心的告诉他,茶不是这样采的。

采茶要看着嫩处采,也就是茶叶比较短和薄的那端,像蝌蚪一样。他当时只是懵懵懂懂的点头,大人怎么采他就怎么采。

多年后,他教自己儿子采茶时候,儿子也是懵懵懂懂、摇头晃脑的,他成为了那个苦口婆心的老父亲。

他能采的其实很少,有些茶树比他人还高,甚至比他爹还高,他看到采茶的人家经常要用那梯子爬上去采,有些树实在太高了。

那一刻,他觉得采茶就是要爬树,所以他经常去爬树,为此,经常擦破衣服,给爹娘揍了一顿又一顿。

大人们采茶手速麻溜的很,老三那时候很羡慕,要是自己写字速度也这样快,那么他的作业也一定能很快写完,这样他就能玩了。

每年冬天消失的时候,过不了多久,他就要和大人去进山,进山就是采茶的意思。他们吃完饭,带上一壶水就上山了。路面还很滑,新春的茶采的也少,但是就很绿。

采完茶后,就得回去把新茶倒在簸箕里,给它晾会儿,老三可以看到绿油油的汁水流出来,他觉得茶叶在出血,当大人们把茶不断筛出来时,他会大叫,觉得很好玩。

他们家一年四季中,只有冬天是不采茶的,其他时候,早上九点到中午,以及下午三点到晚上七点,他们常常在茶园里度过,那时候虫子在唱歌,他总想捉住唱歌的虫子,想看看它们怎么唱的。

下午的阳光有时候很热,他需要经常跑回家去拿水,水壶晃晃荡荡的在手心,他感受到了沉重,所以每次都是汗水淋漓。

他觉得自己是个了不起的观察者,他发现和他采茶喝茶的小伙伴没有很胖的,所以他觉得喝茶瘦身,多年后,他也做茶,卖得不错,为此他赚了钱,收购和租下了大批茶园。

老三因为茶挣了钱,俨然有成为村子里首富的趋势,这得意于他不断研究茶,去学怎样种好茶,他到处走访其他村落,不仅学到了技术,也拓展了人脉。

古树茶的枝干老了,他就会雇佣人来修剪,有时候亲自动手,他把给茶裁枝称为砍头,但因为裁一次要消耗很多人工费,所以他隔几年裁一次。

村子里,有的人出门打工,进城了。所以有好多空地,他给钱,人们就租给他,老三也就有了很多茶园。一个人管理不过来,他就会招人来管理,再给人钱。

他发现做穷人的生意是走不通的,所以他赚富人的钱,他带富人走茶园,家里时长准备几套茶具,富人们喝了茶,常常有快意的事,所以他能谈成很多生意,渐渐地,他就在富人的圈子里有了名气。

生意越做越大了,好多外出的人看到他买房又买车,就重新拿起家收拾,准备回去种茶。

准备种茶的人们发现没茶园了,都租给了老三。就找个带头人和老三商量,老三二话不说就把茶园退给他们,但有个前提,你种的茶只能我来收购,每年给多少钱。

老三给的茶价收购比外面高,人们也乐见既有了钱,又少了许多手续费,所以都同意了。

慢慢的,茶的文化、茶具、茶的产业不断发展,村里的经济收入越来越高,人们的日子也慢慢改善。

人们就说啊,生活就像泡茶,越泡越有味了。

这以上就是一个茶农“老三”的生活了。一年四季和茶打交道,怎么种茶,经营茶,都有个门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懂茶的。当然,这样的人其实很少,只是个例。

多数的茶农只能老老实实地种茶,勤勤恳恳的收茶,再给茶商以低价去收购,最终能挣的还是很少。

我倒是更希望越来越多老三这样的人出现在村落里,带着大家把日子过得好一点,一个村的人总是要知根知底一些,总是不会做太过分的事情,总还有祖祖辈辈都埋在了那里。

当然,只有一个老三这件事终究不会长久,如果99个村落能有99个老三该有多好。

细细想来,一口茶能送到自己的嘴边,得经过多少工序,多少转手,那黄汪汪的茶水,喝的是几代人的心血和结晶。

得感谢那些在茶园里穿行的茶农,他们黝黑的皮肤早已和熟茶的天光相映一块儿了。此时此刻,有多少茶人还在忙碌?有多少工序在交接?应该向这些劳碌的茶农致意的。

品茶,品的不一定都是自己人生,也或许是茶农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