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网友攻占小红书,拜登作出戏剧性让步,将不执行Tiktok禁令了

黄教授 2025-01-18 20:56:19

图为Tiktok

剧情出现戏剧性反转,拜登不禁Tiktok了,把烫手山芋扔给了特朗普。那么,临近下台前,拜登为何不禁Tiktok了?特朗普上台后,又会如何处理Tiktok?Tiktok禁令风波,暴露了美国哪些心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将从拜登政府不再执行Tiktok禁令说起,为你进行分析。

1月16日,据美媒报道,拜登政府将不再强制执行Tiktok禁令,该禁令本在1月19日生效。2024年4月24日,美国政府通过了封禁Tiktok的法令,要求字节跳动在270天内剥离对美国市场的控制权,在剥离的基础上,将最终封禁日期再延长90天。

第一个问题:临近下台前,拜登为何不禁Tiktok了?

在Tiktok迅速崛起的过程中,许多美国民众逐渐放弃了传统的美国社交媒体平台,如Facebook和Instagram,转而使用Tiktok。其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吸引力使得Tiktok成为了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该软件在美国的用户量已经突破1.5亿,而这些用户群体的日常活动和偏好对于美国的科技产业具有重要影响。很明显,该款软件带给普通用户的印象是很不错,不然也不会有这么多的用户选择挽留。

图为小红书

因此,禁用Tiktok引发国内用户的不满,尤其是年轻人对自由表达和文化娱乐的需求。1月13日,面对即将封禁的Tiktok,美国大批年轻人涌入中国软件小红书,其成为一个国际化软件,中外人民实现了友好交流。不到两天小红书登上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登顶榜首,外国民众表示“不愿意使用美国国内的其他社交软件,认为不好用”。受众的“外逃”对其国内舆论和科技公司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扎克伯格为代表的科技CEO都担心受众的彻底流失。

社交媒体平台不仅是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也深刻影响着社会舆论的形成。面对这一现象级的国际舆论,拜登政府不得不权衡公众反应,因而未采取彻底的禁令措施。Tiktok还没有完全禁止,就已经引起民众美国较大的反弹。基于这些现实考量,拜登政府选择采取缓兵之计,延后做出决定,以避免急于求成的政治风险。

图为拜登

Tiktok的禁令实现暂停,拜登政府有意将这一问题“留给”下一届政府处理。考虑到特朗普政府是该议题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将问题埋伏给特朗普,从而把禁令的“负担”留给他。这一策略不仅能避免即将离任时的政治风险,还能在政治上为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如果Tiktok最终被禁,拜登政府可以宣称自己曾致力于解决这一问题,但考虑到复杂的外交和经济后果,未能彻底执行禁令。因此,采取缓慢推进或延迟决策的方式,可以在政治斗争中为自己赢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个问题:特朗普上台后,又会如何处理Tiktok?

虽然特朗普在其第一任期内明确表示过要打压中国科技企业,但后来特朗普在竞选中通过Tiktok获得极大关注和支持,因而后来对Tiktok采取了缓和态度,表态希望暂时不封禁。在特朗普的策略中,他往往喜欢通过谈判或政治博弈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不仅仅依赖行政命令。在此背景下,特朗普上任后,可能暂停或放缓对Tiktok的禁令,通过这种方式,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政治资本。

图为特朗普

态度缓和的同时,并不意味着特朗普会放弃利用Tiktok。该软件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已经引起了多方关注,特别是其庞大的数据资源和用户群体。未来,他可能采取逐步“分拆”的模式,试图将Tiktok的业务与其母公司字节跳动逐步分离,要求Tiktok在美国市场独立运营,甚至要求美国公司收购其核心资产。通过这种方式,他不仅能实现控制Tiktok在美国市场的运营,还能够为美国企业创造新的市场机会,进一步扩大美国科技企业的市场份额。这一策略符合特朗普对美国企业利益的偏好,并且符合他希望“将中国企业收入囊中”的商业操作方式。

Tiktok作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平台,其面临的封禁压力,既是美国国内政策的产物,也深受中美外交关系的影响。特朗普一向善于利用“筹码”策略,以小搏大,实现对自身的利益目标。因此,他可能将Tiktok作为与中国谈判的工具。在中美关系日益紧张的背景下,特朗普可能会利用Tiktok的封禁问题,作为谈判筹码来争取更多的战略利益,

图为洛杉矶港口

例如在贸易、科技或国际事务方面作出让步。通过将Tiktok作为中美谈判的一部分,特朗普可能寻求在中国政策上取得更大的优势,而不仅仅是处理一个社交平台的问题。在这一策略下,Tiktok的命运不仅取决于美国国内政治,还与中美贸易和地缘政治密切相关。

第三个问题:Tiktok禁令风波,暴露了美国哪些心理?

美国政客的决策常常体现出一种自视甚高的心态,尤其是在涉及到国家安全和国际竞争的议题时。Tiktok禁令的出台,正是美国政府对所谓国家安全威胁的高度敏感表现,而这种决策并未充分顾及民众的意愿。在很多情况下,民众对Tiktok禁令的反对意见并未受到实质性关注,政客将此作为工具来进行利益交换,不顾及民众的意愿。

Tiktok作为全球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其中包括许多美国普通民众,他们通过平台实现社交和商业目的。但美国政界在面对“国家安全”话题时,往往忽视了这种民意反馈。政客们的“精英主义”心态,使得他们认为自己的决策代表了国家利益,民众的声音和需求则被边缘化。

图为美国国防部

Tiktok禁令也暴露出美国对“国家安全”概念的泛化及其作为政治工具的使用。美国政客在不深入技术、经济和文化层面分析的情况下,迅速将Tiktok视为国家安全威胁,并借此扩展了国家安全的边界。从“数据安全”到“信息操控”的担忧,再到“外国势力干涉”之类的指控,美国将Tiktok的潜在问题过度放大,甚至忽视了其在用户隐私保护和技术创新上的努力。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将技术平台与国家安全捆绑的做法,不仅限于Tiktok,也为美国对其他外国数字企业的打压创造了先例。通过这种方式,美国实际上正在用国家安全这一笼统而强硬的概念,限制外国企业和平台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进而控制言论和信息流动,排除异己。此举不仅是对中国企业的打压,也是对全球科技竞争的一种战略性封锁。

图为华为总部

Tiktok禁令风波最核心的心理体现,或许是美国对中国科技企业的强烈怀疑与恐惧。作为全球科技领域的领头羊,美国对中国崛起在科技行业的挑战感到深刻的不安。美国政客的行动,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对中国企业的敌视心理。这种敌视背后,是对中国快速崛起的技术实力的恐惧,尤其是在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未来科技领域的潜力。中国企业,尤其是像Tiktok这样的创新型平台,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令美国难以忽视。通过禁令和其他政策手段,美国试图通过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国际影响力,维护其全球科技霸主地位。

综合而言,拜登政府选择不再强硬禁止,是因为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反而影响科技公司利益,将棘手问题扔给下一任政府。而特朗普上台后,则会先采取缓和态度,暂停对Tiktok的“封杀”。在之后以此为筹码,与中国进行谈判。Tiktok的风波反映了美国对于言论的控制,以及对其他国家科技的怀疑。

作者:常有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号立场无关。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