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航海时代开启了海上贸易、海上争霸,许多西方国家都是在那个时候崛起的,那么中国赶上大航海时代了吗?大航海时代的中国落后吗?我们先来公布答案,东大从来都不落后,包括在大航海时代,但东大确实又没有赶上大航海时代的红利。这个看起来相悖的情况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与明廷的统治理念息息相关!
大航海时代开启的根本原因,或者说根本动力,都来源于欧洲的探索狂潮。在公元1415年,葡萄牙舰队攻占北非休达城的烽火,点燃了人类历史上最壮阔的地理大发现时代,以亨利王子在萨格里什建立航海学校(1419年)为发端,经哥伦布横跨大西洋(1492年)、达伽马打通印度航线(1498年)、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1522年),彻底重塑了世界格局。在"上帝、黄金与荣耀"的驱动下,将地球编织成一张前所未有的贸易网络。
东大的先进,在每一处都体现的淋漓尽致。当葡萄牙舰队还在非洲西海岸艰难摸索时,遥远的东方正上演着人类航海史上最恢弘的篇章。1405年7月11日,在南京龙江港的晨雾中,62艘宝船组成的庞大舰队扬帆启航,这支由郑和统帅的船队,迎着印度洋的季风出发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完美诠释了明成祖"宣德柔远"的政治智慧。船队携带的瓷器、丝绸不仅是贸易商品,更是中华文明的流动图腾,这种以德服人、以武慑远的双重策略,构建起从东海到非洲的朝贡体系。
虽然如此,但依旧没能把握住大航海时代的红利。在历史的长河中,郑和舰队与葡萄牙卡拉克帆船甚至曾在印度洋里有过短暂的相遇,但最终却走出截然不同的轨迹。1433年,明廷颁布禁海令,东方航海的黄金时代被强行结束。明朝海禁政策的实施(1436年),就像一扇沉重宫门的闭合。曾经七下西洋的宝船图纸被兵部尚书刘大夏焚毁,水师战船改制为运粮漕船,官方航海活动戛然而止。而在半个世纪之后的1488年,迪亚士绕过好望角,在西方国家中再次引发新一轮的探险狂热。不久之后,葡萄牙人就在马六甲建立要塞(1511年),西班牙人在宿务竖起十字架(1565年),海洋正成为西方列强博弈的棋盘。中国好似成为了大航海时代的局外人。
郑和船队的消逝,不仅意味着木质宝船的沉没,更预示着大陆文明向海洋转型机遇的错失;而欧洲小国葡萄牙的崛起,则证明海洋可以成为弱势文明的逆袭通道。明朝后期虽有隆庆开关(1567年)的局部解禁,但月港的走私商船,终究难敌马尼拉大帆船的武装贸易。
当1517年葡萄牙使团叩响广州城门时,东西方两个世界的海权博弈才刚刚开始——这场持续五百年的文明对话,至今仍在太平洋的波涛中回响。这也造就了文章开头所说的那个看起来很像悖论的事实,明明拥有先进航海技术的东大,却在大航海红利分配时遗憾缺席。
后期将继续深入探究中国历史,期待各位的关注,同时也欢迎各位朋友或批评、或吐槽、或点赞收藏。下一篇文章我们一起看看大航海时代带羊上船的奇怪而又普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