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400 年以来,全球掀起四波大国崛起浪。
兴衰之间,强者易位,盛极而衰者屡见不鲜。
其中,地处欧洲西南一隅的葡萄牙,曾一度光芒万丈。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3e3ea139cde459507ea51de801b1fdc6.png)
15 至 16 世纪,葡萄牙打开了通往世界的海上门户。
从里斯本的港口出发,船帆所至之处,财富与权力纷至沓来。
然而,资源枯竭、内忧外患,葡萄牙逐渐力不从心,终被时代洪流无情甩下,沦为后起之秀的垫脚石。
曾经控制1000万平方公里土地,如今只剩下9万,人送外号笨猪
天时地利成为商业帝国
葡萄牙帝国,这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全球的帝国,兴也早,衰也早,全盛时竟达千万平方公里,堪称气势如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d658689ce5455c69591a0b120ff352de.png)
树大招风,功成必有隐忧。
它的辉煌,起自地理大发现,却又恰因贪欲埋下败亡的伏笔。
1139年,这个小小王国勉强立足于伊比利亚半岛,尔后内战连绵,外敌频扰,几经风霜,终成中央集权之态。
一边是国王和贵族垄断权力,另一边则是商人和学者默默崛起,与旧贵族分庭抗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b80f0ce5a7ecfb283577e137cf71114d.png)
十五世纪,欧洲诸国忽然开始躁动,大约是因为封建经济行将土崩瓦解,资本的野心渐渐昭然。
商品经济一日千里,等级制度摇摇欲坠,而黄金成为了万千人的梦魇与希望。
封建领主想要奢靡,商人则想要翻身,教士更是为所谓的“灵魂救赎”追逐不休。
一时间,自贵族到市民,人人都想着如何将金银塞进自己的腰包。
而葡萄牙为何先声夺人?
说到底,是天时地利。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2fc91c070175a4dd382d26bc8e81f13b.png)
奥斯曼土耳其封锁了东西方的商路,欧洲人眼睁睁看着财富被卡在君士坦丁堡,急得如热锅蚂蚁。
彼时的葡萄牙,虽不强盛,却也尚未腐朽,他们靠着地理位置的优势,满载着希望与贪婪,扬帆而去。
船到非洲,问金银;抵达印度,问香料;驶入远东,问权力。
葡萄牙人心中,黄金是财富的象征,灵魂得救不过是交易的附属。
白人踏上新大陆的第一件事,便是寻找黄金。
当时葡萄牙国王既不能巧取豪夺,贵族也难以随心所欲,国内勉强安稳。
于是,目光自然而然地投向了海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c19a7400013d9e20222e3d17a1beefd8.png)
财富,疆土,信仰,这些虚无缥缈的词汇,被包裹成崇高的旗帜,插入了海风猎猎的船帆。
国王若奥一世,未必懂得什么海洋之道,但他的三儿子亨利王子,却是个不甘于平凡的角色。
他兴办航海学院,设立观象台,搜罗各地航海图,鼓励工匠铸造坚船利炮,凡是能助他抵达更远彼岸的,皆倾力支持。
新国王杜特尔特与摄政王佩德罗,见此情状,也未阻拦,甚至推波助澜。
教皇更是干脆将亨利王子封为骑士团团长,名义上是传教,实则是开疆拓土,渔利无穷。
钱袋一鼓,风帆便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c736c608762dc3f6dfc249d723cb10e8.png)
1444年,亨利王子召集船队,打着“传教”的旗号,实则直奔西非。
他们在岸上猎奴,像牧羊人驱赶牲口一般,将成群的黑奴塞进甲板,再风光地运回里斯本,换取金银。
葡萄牙的街头巷尾,无不谈论这笔“神赐的财富”。
单靠王室独力开拓,终究杯水车薪。
为了更快地攫取财富,葡萄牙王室干脆开了绿灯,颁布特许状,准许私人商人“先到先得”。
大胆者可冒险一搏,赢了便是富可敌国,输了不过是葬身大海。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67202b4d9fb72c255c989af3fff7e6c0.png)
王室既不费一兵一卒,反能坐享其成。
于是,葡萄牙上下,人人皆谈远航,个个都想去新大陆淘金,船厂的火光彻夜不熄,街头巷尾都是航海图的交易。
四十载春秋,葡萄牙成了欧洲的航海枢纽,船坚炮利,水手成群。
这里不仅有最精良的造船技艺,也孕育了一批敢于搏命的航海家。
1469年,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五世与富商戈麦斯做了一桩生意。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5b966c3a40c60f7d3835a7fc76cb5ffe.png)
国王授予戈麦斯垄断几内亚贸易的权利,戈麦斯则需每年献上二十万雷亚耳,并以每年百里格的速度探向未知。
交易一成,戈麦斯便带着算盘和海图,沿着漫长的海岸线一路蚕食,至五年期满,竟将近三千公里的海岸尽收囊中。
葡萄牙的财富,从此便如潮水般涌入王室的金库。
1481年,若奥二世即位。他眼光比阿方索五世更远,心思也更狠。
他要的不仅是零碎的贸易,而是一座横跨大洋的帝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8dc0d817623c6ad62bb0a6b165dd892d.jpg)
他手下的航海家迪亚士奉命南下,终于抵达了非洲的尽头,将那片险恶的海域唤作“好望角”。
西班牙也不甘落后,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资助下,横渡大西洋,发现了美洲。
葡萄牙人闻讯,心里自然不是滋味,索性请来教皇评理。
教皇一拍桌子,划出一条子午线,左边归西班牙,右边归葡萄牙,世界便这样被两国平分。
自此之后,葡萄牙人不再与西班牙人纠缠,而是把全部心思放在东方。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4c09c0b172ceb46c059a8cb52ecd272b.png)
1497年7月8日,达伽马带着整整十年的准备,率领船队启航。
风帆猎猎,海浪汹涌,历经艰难,他终于抵达印度西海岸,打开了通往香料世界的东方航线。
从此,葡萄牙全力以赴地开发,凭借无可匹敌的制海权,垄断了印度洋的贸易,商船往来不息,财富滚滚而至。
到了十六世纪中叶,葡萄牙的海外帝国已是无可争议的霸主。
大大小小的贸易据点星罗棋布,商路横跨半个地球,香料、食糖、黑奴,无一不在他们的掌控之中。
巴西的广袤土地上,奴隶们在甘蔗田里挥汗如雨,而里斯本的贵族则在金碧辉煌的宫殿里举杯畅饮。
葡萄牙,这个人口不过区区两百万的小国,竟一度垄断了全球的财富,成了名副其实的商业帝国。
失去了一个时代
转眼到了1580年,葡萄牙终于没能逃过衰亡的命运,被西班牙吞下。
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海上帝国,虽未立刻熄灭,却已摇摇欲坠。
葡萄牙的东方殖民帝国,原本倚仗的是那条串联印度洋的珍珠链。
自东非至印度,自孟加拉至马六甲,堡垒林立,炮台森然,倚仗这些坚硬的据点,方才维持了他们在广袤海域上的霸权。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e27848699b16919ac742066727c2f7d4.png)
可惜,堡垒再坚固,船舰再威武,终究抵不过时间的侵蚀与资源的枯竭。
从里斯本出发,需横跨一百四十个经度,七十个纬度,穿越惊涛骇浪,才能抵达遥远的好望角。
自好望角起,再向北航行四千英里,方可抵波斯湾。
若继续东行,经科摩林角、孟加拉湾、马六甲、爪哇,足足一万五千英里,方得窥见东方的繁华。
然而,这一路上,风暴、海盗、疾病,皆是步步杀机。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a20348cc909446811e02f9c828667232.png)
往返一次,少则半年,多则一年,能活着回来的人,往往已是皮包骨头。
维系这场跨洋征服,绝非易事。
国土狭小,民力微薄,区区一百五十万人口,供养这条横亘半个地球的帝国,谈何容易?
船只需修缮,堡垒需补给,军士需薪饷,处处皆是钱粮,时时离不开后方的输血。
而输血过多,迟早要伤及筋骨。
更要命的是,葡萄牙人的敌人,从未真正退场。
东方的敌人,起初或许畏惧葡萄牙的火炮,但日久天长,眼见耳闻,渐渐学得一手熟练的火器之术。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14e5071605d262f895a7432b743791c8.png)
昨日的臣服,今日便成反抗,堡垒之内,葡萄牙人日夜难安,堡垒之外,敌人的船只越来越多,来势汹汹。
等到荷兰人、英国人接踵而至,葡萄牙才恍然发现,自己早已是强弩之末。
钱财散尽,船舰破损,士兵疲敝,面对这些新兴的海上强国,他们纵有三头六臂,也难敌四面楚歌。
于是,渐渐地,他们的旗帜在东方一座座堡垒上悄然降下,商路被蚕食,殖民地被蚕食,最后连他们的母国,也不得不屈服于西班牙的统治。
十六世纪的大半时光里,葡萄牙人在印度洋上可谓是顺风顺水,几乎无人能与之抗衡。
德里苏丹已是日薄西山,苟延残喘,莫卧儿帝国虽踵而继之,却只顾着在北方刀枪拼杀,对海洋兴味索然,至于南印度,更是形同虚设。
中国明王朝自郑和七下西洋之后,便将目光收回内陆,对茫茫海疆再不闻不问。
倘若此时的葡萄牙人稍有几分雄心壮志,或许整个印度次大陆,便不只是沿岸的几座堡垒,而是一座庞大的帝国。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56368ea0cc51378e0f7bec2741f8dac9.png)
然而,葡萄牙人并未趁势而上,他们安于现状,满足于一座座沿海据点,错失了吞并印度的良机。
他们眼中只有香料贸易,心中只有眼前的金银。
倘若他们当年果断出手,将印度纳入囊中,庞大的人口足以填补他们人力的窘境,肥沃的土地足以养活他们的军队,广阔的市场也足以让他们的商船络绎不绝。
自新航路开辟之日,葡萄牙人的目标便是一成不变的香料垄断。
少了雄心壮志,多了得过且过,战略目光之浅,终究难敌后来的英国。
及至十八世纪,英国人一登场,印度的命运便不再是葡萄牙人能左右的了。
与葡萄牙的懈怠不同,英国人自一开始便盯上整个次大陆,打从孟加拉的普拉西战役起,便毫不留情地蚕食各邦领地。
1757年,孟加拉失守,英国人以此为跳板,稳扎稳打,直至1849年,整片印度土地尽入其囊。
葡萄牙人眼中的“贸易据点”,英国人却视为帝国的基石。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c8f26934dabaf6e840ac5f0d9bbf03e6.png)
他们步步推进,铁骑踏遍恒河两岸。
巨额的财富滚滚入英伦,成为工业革命的燃料,助力蒸汽机的轰鸣。
资本的积累反哺军事,军事的强盛稳固殖民,帝国之路就此铺开。
反观葡萄牙,昔日的海洋霸主,终究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垄断了一时的香料,却丢失了整个时代。
如今成了“笨猪”之一
葡萄牙终究还是败给了自己的短视与贪婪。
他们以为,掌控了几座要塞,便掌控了整个印度洋;他们以为,几门火炮,便能震慑整个东方。
时代并未如他们所愿。
航线虽通,财富虽至,但真正的帝国,需要的不仅仅是几艘船、几个商队,而是扎根大地的根基。
帝国的疆界,从来都不是靠虚浮的海图撑起的,物力与人力才是支柱。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cdf92250ea880845283f03811da31753.png)
一个帝国的扩展,需与自身供养的能力相匹配,若是贪得无厌,超出负荷,等待的便是土崩瓦解。
葡萄牙恰恰忘了这一点,他们只知扩张,不知巩固。
建立一个帝国,未必比维持一个帝国难,而他们,只学会了前者,终究在后者上摔了个粉身碎骨。
如今的葡萄牙,昔日的荣光早已化作尘埃,所余下的,不过是那片九万平方公里的本土,勉强还算得上一个国家,经济却早已不堪入目。
欧盟的经济版图上,他们被冷眼旁观,屡屡沦为笑柄。
西班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这些曾经与葡萄牙在欧洲舞台上争辉的国家,如今纷纷落魄,而五国的名字首字母恰巧拼成了一个讽刺意味十足的单词——PIIGS。
人们干脆称他们为“欧猪五国”,又或是“群猪五国”。
经济一蹶不振,债务危机层出不穷,欧盟会议桌上,他们的声音微弱,任人评说,自己也无可奈何。
而今再回首,葡萄牙的命运,不外乎是昔日辉煌的王朝惯常的结局。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e6d4724853484dbf72aef629d6ca2636.png)
灯火已熄,帷幕已落,殖民帝国的荣光早已成为博物馆里蒙尘的历史,而现实却是街头失业的青年、入不敷出的财政、无望的未来。
历史从不宽恕那些贪图近利的帝国,葡萄牙人昔日忙于海外的金银,今日却连自己的家门都守不住。
参考资料:
葡萄牙殖民帝国的兴衰
孔庆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2c5f74eea8974a56d892cca5dfaafd96.png)
从澳门的大小(弹丸之地,连横琴岛都没占住)基本可以看出葡萄牙也就只有强盗和乞丐的秉性,离开疆拓土差得老鼻子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