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薄一波受无端猜测,毛主席搬“救兵”为薄一波解围

世间一分钟 2025-01-06 11:13:39

1953年,薄一波因无端批评陷入困境,一时间在中央的工作中倍感压抑,难以施展。周恩来对此也感到无计可施,只能向毛主席请示。毛主席举重若轻地提点了一句:“可以搬兵嘛。”

正是这句话,帮助薄一波摆脱了长时间以来的煎熬处境,重新迎来转机。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毛主席亲选薄一波为中央委员

薄一波,原名薄书存,1908年2月6日出生于山西的一个普通家庭。尽管家境清贫,但他的父母却深明大义,始终支持他接受教育,希望他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

薄一波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他在校期间表现出色,成绩优异。14岁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西国民师范学校,正式开启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在学校里,他不仅汲取了丰富的知识,还接触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等进步思想。这些新思潮虽然是初次接触,却深深打动了他,并促使他迅速接受了这一革命理念。

1925年,太原爆发了反房税运动,薄一波和同学们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声援抗税行动。不久,“五卅运动”席卷全国,薄一波再度参与其中,号召同学和市民支持工人斗争。这场运动对薄一波影响深远,他在这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

薄一波走上革命道路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毛主席的影响。他经常阅读《中央通讯》,尤其喜爱毛主席发表的文章,这些文章让他豁然开朗,进一步坚定了他的信念。

为了壮大革命力量,薄一波在宣传工作中表现得尤为积极。他的出色表现也引起了反动势力的注意,多次遭到迫害。他先后四次被捕,历尽艰辛,但始终坚守信仰,展现了共产党人坚韧不屈的精神。

1936年6月,薄一波在出狱后不久接到组织指示,返回山西,继续投身革命事业,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力量。

薄一波的到来,不仅肩负着推动山西地区抗日救亡工作的重任,更是在动荡年代为共产党争取更多盟友,共同抗击侵略者。

1937年9月,他接到朱德总司令的指示,前往晋东南建立抗日根据地。薄一波不仅成功说服了阎锡山,还巧妙地引导部队转移到晋东南,以太岳山区为核心,创建了一处坚实的抗日根据地,为抗战的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在八路军的支持和密切配合下,薄一波成功挫败了阎锡山的反共阴谋,使新军顺利编入八路军序列。他亲自参与指挥了百团大战中的多个关键战役,还领导了沁源围困战。在太岳根据地的岁月,成为他革命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段经历。

薄一波在山西抗战中的杰出贡献赢得了毛泽东的高度赏识。在党的七大上,他成功当选为中央委员。

然而,他的提名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最初,他被提名为候补中央委员,但部分同志对他1931年被捕入狱、1936年获释的经历表示担忧,认为可能影响其资格和信任度。

得知此事后,毛主席明确表态:“为什么不能直接选为正式委员?只提候补中委是不妥的。”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年仅37岁的薄一波被列为正式中委候选人,并顺利当选,成为当时最年轻的中央委员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薄一波被中央委以重任,担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并兼任新中国首任财政部长,负责国家财政管理和经济政策制定。这些重要任命体现了党中央对他的高度信任和重视。

毛主席“搬兵”

从1949年到1953年,为我国制定和筹备“一五”计划期间,中财委的大部分重大方针和政策请示报告都由薄一波起草完成。

1953年初,“一五”计划正式启动,陈云因病前往北戴河休养,中央明确由薄一波代理中财委主任。然而,正是在这一时期,薄一波因“势单力薄”而受到了一场“围攻”。

事件的导火索源于1952年的新税制改革。当时提出“公司一律平等纳税”的政策,却引发了山东、北京等地的物价波动问题,各地纷纷向中央反映情况。这些问题很快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

在随后的夏季全国财经会议上,新税制改革的讨论成为会议的焦点议题。最初的发言和讨论还算正常,但很快,针对薄一波的责难开始浮现,且逐渐变得不适当。

毛主席每天关注会议纪要,周恩来也向他汇报相关情况。了解到会议情况后,毛主席要求薄一波在会上作公开检讨。他的初衷是希望大家坦诚交流,解决问题。然而,事情的发展却逐渐失控。

一些同志对薄一波的检讨感到意外,而部分别有用心的人趁机散布无端猜测,针对薄一波的批评愈演愈烈。

此时,夏季全国财经会议已经持续了两个月,但原计划讨论的毛主席提出的总路线、“一五”计划和财政问题等议题,却被完全搁置。会议的重点偏离轨道,最终沦为一场针对薄一波的检讨会。

周恩来总理察觉到会议的发展已经偏离轨道,但面对局势一时也无计可施,只能向毛主席请示。

毛主席当即表态:“薄一波同志可以不用检讨了。”随后提点了一句:“结论作不来,可以搬兵嘛!”

周恩来立刻领会了毛主席的意图,随即邀请陈云和邓小平回到会议现场参与讨论。

陈云和邓小平在会上先后发言,条理清晰、论据充分,为薄一波进行了有力的支持和辩护。正是他们的到来,帮助薄一波摆脱了这段煎熬的困境,重新投入工作。

1954年,薄一波被任命为国家建设委员会主任,负责实施“一五”计划中确定的156项重点工程。1956年5月,他担任国家经济委员会主任,主管工业和交通领域。

同年年底,他又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连续任职10年。在此期间,薄一波因工作出色,赢得了陈云等经济战线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也深受毛主席的信任和重视。

毛主席曾亲切地将薄一波与李富春、谭震林、李先念并称为国务院的“四大名旦”,以表彰他们在国家建设中的卓越贡献。

1978年,薄一波已年逾古稀,但在邓小平的邀请下,他毫不犹豫地再次出山,先后担任邓小平和陈云的副手,主持中央顾问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又奉献了10年的心血。

薄一波:我永远是毛主席的学生

薄一波从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一步步走入中共中央领导层,毛主席的教导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薄一波也始终对毛主席怀有深深的敬意。

1976年,毛主席逝世,全国陷入深切哀悼之中。毛主席为世界留下了无数精神瑰宝。

十年后,薄一波来到毛主席的故居,当地百姓热情地请求他题字。他思索了三天,最终写下了20个字:“永远按照你所诠释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前进。”

薄一波满怀感慨地说道:“毛主席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而且毛主席的历史地位,随着时间推移,将会越来越高。”

1993年,适逢毛主席诞辰100周年,薄一波接受中央党校《党校论坛》杂志的采访时,深情回忆了他与毛主席在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深厚情谊。他指出,毛主席的两大丰功伟绩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

一是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实现民族解放;

二是推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使中国焕然一新,迈向现代化。

2007年1月15日,薄一波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他临终前深情地说了一句:“我永远都是毛主席的学生……”

薄一波逝世后,社会上逐渐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其中包括对他和毛主席的。还有关于薄一波为刘青山和张子善求情的说法。

但事实胜于雄辩。

新中国成立后,刘青山和张子善未能抵挡住“糖衣炮弹”的诱惑,逐渐腐化堕落,成为人民的对立面。

当时,薄一波担任华北局书记,在得知两人严重贪污浪费的情况后,他果断决定将问题上报中共中央,并在报告中实事求是地反映了他们的行为。

当中央决定对刘青山和张子善进行严肃处理后,一些与他们关系密切的老领导、老战友找到薄一波,希望他能向毛主席为两人求情,毕竟他们曾为革命立下过功劳。

然而,薄一波坚决拒绝了这些请求,直言:“一旦放过他们,以后我们要怎么面对百姓和其他干部?”

尽管如此,面对众人的再三请求,薄一波还是向毛主席转达了这些求情意见。然而,毛主席态度明确,没有同意宽恕。最终,刘青山和张子善为自己的贪婪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另一个关于薄一波议论毛主席的谣言更是毫无根据。

在薄一波的子女看来,这完全是对父亲的恶意中伤。薄一波一生都对毛主席怀有深深的敬意。从第一次见面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将毛主席视为自己的领袖和导师。

薄一波用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他的坚守与担当,既为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