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遵义会议上,凯丰大骂毛主席不会打仗,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世间一分钟 2025-01-04 21:31:17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了扩大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后来被誉为“开天辟地的伟大会议”。

然而,就在这场至关重要的会议上,一位曾留学苏联的共产党员凯丰,公开质疑毛主席的权威,甚至指责他“不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只会用《孙子兵法》打仗”。

究竟发生了什么令他如此失态?毛主席如何回应?他最终的结局如何?

凯丰革命之路

凯丰,原名何克全,1906年出生于江西省萍乡市。尽管家境并不富裕,但他的父母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不惜一切代价支持他读书。凯丰从小聪慧好学,深受私塾先生的喜爱,先生常夸他是“读书的好苗子”。

凭借勤奋和努力,凯丰顺利考入萍乡中学。在校期间,他受到思想革命浪潮的影响,对社会的内忧外患有了深刻认识,立志振兴中华。他的觉悟促使他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5年,凯丰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深造。在这里,他接触到《语丝》《新青年》以及鲁迅创办的《莽原》等进步刊物,这些思想启蒙读物进一步激发了他的革命热情。

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担任武昌师范大学团支部书记。由于工作出色,他被组织选中,于1927年前往莫斯科继续学习,为日后的革命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苏联留学期间,凯丰结识了许多怀抱革命理想的青年,其中包括后来成为中央苏区临时负责人的博古。在凯丰眼中,博古和他一样充满革命热情,两人很快成为挚友。博古也十分欣赏凯丰的学习能力,对他的勤奋与才华赞誉有加。

回国后,在博古的介绍下,凯丰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继续投身革命事业。然而,他的革命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由于叛徒出卖,凯丰曾被捕入狱,但出狱后,他迅速重新找到组织,并被安排担任上海《东方青年》的主编。

在这一时期,国内局势急剧恶化,日本军队对中国东北发起大规模侵略,而蒋介石却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大片国土沦陷。

面对国难,凯丰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东方青年》上发表了大量文章,严厉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并强烈批评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他的文章振聋发聩,激励了许多有志之士投身抗日救国。

1933年,上海的党组织遭受严重破坏,党中央领导人陆续撤离上海,转往中央苏区。凯丰也随之前往瑞金,开始在苏区工作。

他被任命为团中央宣传部长,不久后接替顾作霖担任团中央书记。在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上,凯丰更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革命事业蒸蒸日上,前途一片光明。

遵义会议上唱“反调”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开始长征。凯丰随军行动,担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供给部政委,同时作为红九军团的中央代表。

从资历和职务来看,凯丰在当时的红军中具有重要话语权,再加上他与博古的密切关系,使他在那段时间成为备受瞩目的人物。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以及长征初期红军遭受的重大损失,让部队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毛主席和彭德怀多次提出改进策略的建议,但都被博古和李德拒绝。

事实证明,博古和李德的领导方针存在严重问题。

1935年初,红军巧妙夺取了黔北重镇遵义,将国民党大军甩在乌江以东和以南地区,局势暂时得以缓和。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才得以召开遵义会议。这次会议的核心在于明确领导权,避免内部消耗。

然而,眼看自己的权力岌岌可危,博古不甘束手就擒。他找到凯丰,希望凯丰替自己游说,劝说聂荣臻等人不要支持“根基不稳”的毛主席。

然而,由于此前一系列指挥失误,博古和李德的威信早已大大削弱,红军将领们对他们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凯丰的提议最终遭到了拒绝,博古的计划也未能得逞。

在遵义会议上,面对李德和博古指挥失误的事实,凯丰却无法接受参会者普遍支持毛主席并拥护其领导权的局面。

一时情急,他站出来指着毛主席激动地说道:“你懂什么马克思列宁主义!你不过是靠着《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打仗罢了!”

毛主席听后却显得异常平静,他问凯丰:“你读过《孙子兵法》吗?你知道《孙子兵法》共有几章?”

凯丰实际上从未读过《孙子兵法》,面对毛主席的问题,他无言以对。

这场关乎红军领导权的重要争论,被毛主席以轻描淡写的方式转变成了关于“读没读过书”的简单对话,话题戛然而止。凯丰在被打断后意识到自己的失态和无礼,选择了沉默,会议得以顺利继续。

参会的周恩来、聂荣臻等人事后回忆道,他们都知道凯丰本性不坏,只是书生气太重,加之被博古利用,才会在会议上表现失控。因此,会议结束后,新成立的领导班子并未对凯丰进行任何处分,也没有给博古留下借题发挥的机会。

冰释前嫌

遵义会议后,毛主席带领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巧妙地化解了红军面临的多次危机。这些卓越的军事行动深深震撼了亲眼见证这一切的凯丰。

他对毛主席的态度发生了巨大转变,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在公开场合诚恳道歉:“我收回我在遵义会议上发表的不当言论,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决策是正确的。”

凯丰光明磊落,知错能改,主动向中央作了检查。随后,中央恢复了他红九军团党代表的职务。

在党中央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中,凯丰坚定地站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一边。当张国焘主张南下时,毛泽东和党中央坚持北上。

凯丰明确支持北上,并撰写了长文《番民工作的几个问题》,发表在中共中央机关报《前进》上。他在文中严厉批评张国焘的做法。这篇文章成为最早公开批评张国焘的文字。

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毛主席提名并由中央任命凯丰为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人。毛主席以宽广胸怀接纳并重用凯丰,认为他是党内有能力、有才华的干部,值得信任和培养。

1937年,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毛主席亲自指派凯丰为抗大创作一首新的校歌,取代原来的《红大校歌》。

凯丰接到任务后,心潮澎湃,迅速创作出激励人心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歌词,为抗大的精神文化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1939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批准在重庆成立南方局,凯丰成为六位常委之一,与周恩来、叶剑英、董必武等共同领导华南、西南各省的党的工作。经中央批准,凯丰出任南方局宣传部长,负责宣传和党报工作,为党的事业贡献力量。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迎来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然而,蒋介石却调动重兵,企图对解放区发动进攻。此时,凯丰被任命为中共东北局宣传部长,积极投身解放战争,为党的宣传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凯丰担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沈阳市委书记等重要职务。

朝鲜战争爆发后,东北成为前线后方的重要支撑地。作为沈阳市的主要负责人,凯丰夜以继日地工作,将这座拥有数百万人口的城市管理得井井有条,为抗美援朝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

1952年11月,凯丰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兼马列学院院长。然而,长期的辛勤工作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在一次工作中,他突然晕倒,被送往医院后确诊为肝癌晚期,生命已进入倒计时。

党中央和毛主席得知凯丰的病情后,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特殊关照,调集全国最好的医疗专家为他治疗。

病床上的凯丰内疚不已,为当年在遵义会议上对毛主席的不当言辞感到深深懊悔。

然而,毛主席早已释怀,他特意让工作人员转达话语:“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们要向前看。你好好接受治疗,希望能早日康复。”

然而,面对肝癌这种不治之症,医疗手段也无能为力。1955年3月23日,凯丰在北京逝世,年仅49岁。他的追悼会由邓小平主持,党和国家对他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6年,在凯丰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上,组织充分肯定了他正确对待错误、勇于改正的精神。《人民日报》发表了纪念文章,赞扬他的贡献和品格。

毛主席曾对凯丰做出简短而深刻的评价:“知错就改,不搞阴谋。”尽管他与毛主席曾有分歧,但其出发点始终是为了党和人民。他的坦荡胸怀和卓越贡献让历史铭记了这位英雄。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