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阡陌,爱写书影评、人物、文史故事
1966年,北京东城区“西总布胡同5号”李公馆,举行了一场隆重而热闹的婚礼。
76岁的李宗仁迎娶27岁的“星二代”——30年代红极一时的影后胡蝶的女儿,在北京复兴医院当护士的胡友松。
婚礼当天许多大人物到场祝贺。当宾客散去后,李宗仁温柔地望着新婚妻子,胡友松却崩溃大哭。
发生了什么?相差近50岁的两人,又是怎样走到一起的呢?
事情要从一年前说起。
1965年,一个消息轰动一时。
首都机场迎来了重要客人,周总理及一些领导人亲自迎接。
他是曾任国民’ 党代总统的李宗仁及夫人郭德洁,他们的海外回归,在当时是颇具象征意义的大事。
周总理评价李宗仁将军一生做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回国,一件是指挥了台儿庄战役。
回国不久后,郭德洁被查出乳腺癌,不久后离世。晚年丧妻让李宗仁悲痛不已,郁郁寡欢的他憔悴了不少。
周总理得知后,非常关心,算为他寻找老伴,或是找个能照顾饮食起居的护士。
在为他物色的60多位女士中,李宗仁先生一眼看中了一个姑娘,她就是胡友松。
胡友松原名“若梅”,这个名字是生母胡蝶取的,希望她如梅花一样坚强美丽。
若梅从来不知道生父是谁,母亲曾这样对她说:
“谁要问你,你就说有妈妈,不要提爸爸”。
在她的记忆里,母亲并常出现,要2、3个月才能见一次。
但有一个场景令她印象深刻:在豪华的上海“百乐门”,母亲上台表演募捐,小小的她拎着篮子欢快地满场跑来跑去收集捐款,向观众致谢。
有几个打扮时髦的女人,母亲让她叫“干妈”。
若梅坐上了这些军太太干妈们的高级轿车,睁大眼睛透过车窗看外面新奇的一切。
6岁时,她患上湿疹,胡蝶按医生建议,将女儿托付给军阀张宗昌的姨太太沈文芝,让她带女儿去气候相对干燥的北京定居。
后来内战爆发,胡蝶先避居香港,后迁居加拿大。从此,母女天各一方。
胡蝶曾给沈文芝留下一箱子金银首饰,作为女儿的生活及上大学费用,却被沈文芝很快挥霍一空。
养母对若梅并不好,还在她生病时赶走她,“这不是你家,找你妈去!”
绝望的若梅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却又不得不屈辱地回到养母家中,任其嘲讽辱骂。
新中国成立后,若梅进入中学。她给自己改名“胡友松”,希望如苍松一样挺拔坚强。
但随着“私生女”身份曝光,她备受争议,入团申请也被涮了下来。
中学毕业后,胡友松成为一名护士。遗传了母亲美貌的她,吸引了异性的目光。
她与同院一位上海医生恋爱,却遭到院领导坚决反对:
“你们两个,一个资产阶级小姐,一个少爷,要凑一块那还了得?”
心灰意冷的她发誓以后“永远不结婚”,却没想到5年后自己会遇到一段意想不到的婚姻。
在一众相片中,李宗仁一眼看中了青春貌美的她。
初次见面,胡友松发现这位大名鼎鼎的人物与自己想象中不一样。
这位参加过台儿庄战役的抗日英雄,个头并不高,却身姿挺拔,有一种凛然正气。
虽然年过七旬,但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很有气势,谈吐儒雅幽默。
胡友松对他心怀敬意,当谈及婚姻时,她还是犹豫了。毕竟,两人相差近50岁,对方比自己的父辈年龄还要大。
几经考虑,她最终决定嫁给他,“至少可以彻底走出那个老太婆(干妈)的家了”。
1966年,76岁的李宗仁迎娶了27岁的胡友松。当宾客散去,李宗仁坐在胡友松身边,温柔地说:“以后我叫你若梅吧”。
“嗯”,胡友松点点头,“那我称呼你德公吧”。
她望了镜子中的自己,泪水滑落脸庞。
自从答应婚事,她听到了很多风言风语,不少质疑她爱慕虚荣、贪图名利、攀附显贵的声音。
她泪眼朦胧地李宗仁直抒胸意:
“您是英雄,我很敬佩。我嫁给你,并不图什么,只希望您能安度晚年。别人怎么看我,我也不在乎了,只要您对我好就行了。”
这番话令李宗仁动容不已。婚后,胡友松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我不管钱,所有存折、钥匙都不管,也不继承财产,我只照顾李先生的起居。”
她尽心照料李宗仁的生活,同时,也被他温暖着。
有一次,胡友松的肚子痛,没想到第二天醒来发现床头放了满满一盘瓜子仁。
原来李宗仁听说瓜子仁可以止痛,就熬夜帮她剥了一盘。
从未真正感受过爱和温暖的胡友松不禁眼眶湿润,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对待这个男人。
这对“老夫少妻”将日子过得充实而甜蜜:一起散步、一起看书、一起游泳。
然而好景不长,1969年1月30日,李宗仁因病与世长辞,享年79岁,而胡友松刚30岁。
她痛哭了一场,虽然两人只相伴了2年半时间,但却照亮了她的余生。
此后每个清明节,她都手捧鲜花看望那个曾给过她温暖的亲人。
文化运动愈演愈烈,她被赶出了李公馆,还被扣上港台“特嫌”帽子,下放到武汉干校劳动。
在这段难熬的日子,她为自己改名王曦。
“像早晨的阳光一样美好、充满希望”,这是丈夫曾跟她说过的“曦”字的含义。
日子再难,她都没有变卖过丈夫的遗物,也没有接受国家的特殊照顾,要强的她说,“我能养活自己”。
相反,她将丈夫的私人存款8万元及国家2次发放的13.7万元全部上交国库。
还将李宗仁生前珍藏的160多张照片,捐赠给了中国历史档案馆。
乌云散去后,她被调入国家历史档案馆工作。在丈夫离开26年后,她皈依佛门,法号妙惠居士。
1996年,胡友松被邀请到了丈夫和无数战士曾洒下热血的地方——台儿庄参观。
如此直观地感受到丈夫的足迹,她深受感动。
回京后她决定将丈夫生前珍藏的60多件遗物,全部捐给台儿庄李宗仁纪念馆。
其中包括越南胡志明所赠的的重达45公斤的价值连城的李宗仁半身青铜像。
她受邀担任台儿庄名誉会长,此后的39年里,她住在附近,守候丈夫的遗物。
她节衣缩食,把微薄的退休金,捐献给希望小学;
她修身养性,学习绘画,将义卖作品所得的5200元,捐给抗洪救灾。
她说,是因为“李先生的爱国精神一直铭刻在我的心底,永不磨灭!”
1989年,胡蝶在加拿大病逝,临终留下一句“蝴蝶要飞走了”。
几年后,得知母亲去世消息的胡友松痛哭一场。
2008年,她被查出了直肠癌,却乐观地说,“和李先生一样的病,我们到死同病相怜。”
手术那天,医生递过来家属签字单,她淡然一笑,“孤家寡人一个,自己签吧!”
手术并不算成功。术后一周,她搬回寺庙,安然圆寂。
这位一生坎坷的女子留给世人的最后4个字是:
“一生叹息”!
end
幸得文史从今伴,从此阡陌多豁达
愿同频的人,都能在这里相聚,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