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历史上各个“山头”形成的来龙去脉

一只可爱的钝钝 2025-03-22 13:52:22

一说到“山头”,不少人立马就会联想到占山为王的山大王。在那种特定的历史时期,有些山大王净干些趁火打劫、啥坏事都做的事。不过,也有一些人是实在没活路了,才凑到一块儿,就为了能活下去,这些人通常是不会欺负善良的老百姓的。

解放军刚组建的时候,因为处于战争的大环境下,虽说归中央红军统一管着,可还是各打各的仗,有点像“分山头”那种情况。后来,解放军的人数越来越多,又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磨练,这期间各部队单打独斗的情况有很多次的分了又合、合了又分,就像不断在更新换代一样,各个“山头”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红一方面军】

红一方面军的1军团和3军团,那可算得上是这几个“山头”里最根红苗正的!1930年的时候,毛主席等好多早期的红军领导人带着一批革命先辈组建了这支部队。

这支部队里有好多参加过秋收起义、南昌起义、平江起义、湘南起义等早期起义的革命先烈,这些先烈们有胆有识,既勇敢又有谋略。而且,这支部队还汇聚了我军早期那些超棒的领导人,是毛主席亲自组建并带领的哟,朱德、陈毅、彭德怀等很多我们都知道的革命先烈都在这支队伍里。

1928年初,南昌起义剩下的部队在朱德和陈毅带领下到湖南参加湘南起义。之后,他俩就带着部队前往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过秋收起义的部队会合。到了次年12月,彭德怀和滕代远带着部队发动平江起义,之后也赶到井冈山,跟毛泽东等领导人的部队会合。

当然,中央红军里有邓小平的加入,那可真是人才满满。这样一来,红一方面军的主力军团就全都组建起来了。

1930年8月23日,红一方面军和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正式组建起来。总司令是朱德,政治委员兼书记由毛泽东担任,副司令是彭德怀,滕代远,担任副政治委员。

领导班子组建起来了,革命的目标和任务也进一步明确了。红一方面军,主要作战方式从游击战为主慢慢朝着以运动战为主转变,这可是个意义非凡的转变。在这之后的日子里,红一方面军的主力军团经历拆分、合并、重组,不断壮大,那可是几经坎坷,规模也越来越大了。

这支部队能更加光彩夺目,二万五千里长征可是立了大功的。这长征,那可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它把这支部队的灵魂给好好地淬炼了一番。直到现在,长征途中的那些故事,人们还是特别爱讲、爱听。这里面,长征最终地点为啥定在陕北的故事,那是不能不提的。

1935年9月18日,红一方面军可是翻过雪山、越过草地,历经千难万险才到达甘肃省宕昌县的哈达铺镇,然后就在这儿做了短时间的补给和休整。

侦察兵带着特殊任务前往镇子搜集情报,毛泽东让他尽量多收集些近期的报刊杂志。侦察连没让人失望,回来的时候带了敌少校副官看过的几张近期报纸。

之后,聂荣臻就急忙把这份报纸,还有后面附带着的刘志丹势力范围的地图送到司令部去了。这份既详细又重要的资料,经过叶剑英转手,就到了毛泽东和张闻天手里。这份资料让毛泽东初步定下了前进的方向,就是往陕北根据地去。

侦察连在后续部队和中央领导到达哈达铺镇之前,就已经把当年七八月的所有《大公报》都搜集齐了。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等领导看了这些报纸的内容后,就知道了更多红军其他部队的活动情况,也了解到红军在陕甘地区活动并且建立根据地的消息。这让领导们下定了去陕北落脚的决心。

后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和刘少奇通过贾拓夫的介绍,知道了山西的实际状况,也了解了刘志丹、谢子长他们的情况。并且把贾拓夫留下来了,这样就能随时掌握陕北各方面的情况。

就这么着,毛泽东等中央领导“要抗日就得先去陕北”这个想法变得更加坚定了。他们把陕北当作前进的方向,当成抗日的根据地,还定了向陕北进军的策略。在哈达铺镇,正式把红一方面军改成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陕甘支队,在彭德怀、毛泽东、林彪和叶剑英的带领下继续往前走。

9月23日,部队在哈达铺镇稍稍休整了一下,补充了物资之后,就正式启程向北朝着陕北出发。要知道这时候敌军也没闲着,正积极地应对我军的行动,进行进一步的部署。

敌人企图围追堵截我军,再把我们分而歼之。不过,红军主力瞅准敌军部署的空子,快速急行军,穿过了敌人设下的一道道封锁线,平平安安渡过渭河,抵达了通渭县榜罗镇。在这儿正式确定了把陕北当作领导中国革命的大本营,然后以这个根据地为依托,开展英勇无畏的抗日革命斗争。

【红二方面军】

红二方面军成立得挺晚的,长征结束了才正式组建起来。这个“山头”虽然挂牌迟,可人员都是在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老革命。哪怕鼎盛时期总共也就一万多人,但照样有着能和被称为“中央红军”的红一方面军“平起平坐”的地位。

红二方面军,是贺龙、任弼时带着的红二军团,和萧克、王震领着的红六军团合到一块组成的。它,一直都在牵扯敌人的主力,好让中央苏区的压力能减轻些。虽说红二方面军在后来的发展里,比其他几支队伍差得远了,但它的地位也不能小瞧。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红二方面军那可是相当与众不同的。1935年10月,毛泽东带着一方面军都已经到达陕北了,这时候贺龙才要带着部队开始长征。他选的路线,战斗特别多,环境恶劣得很,不过是最短的路线。

红二方面军的领导指战员们把这个计划报给党中央后,也获得了党中央的批准与支持。在先遣部队都已经出发前进的时候,贺龙又收到了党中央新的指示,让他们不走近路,绕路走。

说到底,就是红四方面军让张国焘给指挥错了,结果留在草地那一块儿走不了了。这时候红二方面军的任务可就非常关键。党中央指示贺龙带着部队先到草地那边儿和红四方面军会合,要尽最大努力把红四方面军团结好,然后一块儿走出草地,再往陕北地区去和党中央会合。

毛主席的这一招可太高明,没动用一兵一卒就把张国焘带头的分裂势力给肃清,最大程度上保住了咱们军队完整的战斗力。您得知道,长征之后咱们军队损失可不小,要是张国焘搞分裂再让战斗力受损,那咱军队的元气可就被大大消耗。

贺龙可真是没让大家失望!他和红四方面军在草地会合之后,稳稳地把红四方面军的将士们团结起来了。张国焘想拉拢他、贿赂他,都被他果断拒绝了。就这么着,这两支军队顺利地朝着北边进发,最后到达陕北,和红一方面军会合。

后来到了抗日战争时期,120师也就是红二方面军建立的晋绥军区,跟其他几个根据地比起来,那可小太多。而且红二方面军出来的名将数量,也比其他几个军区的将军元帅少好多。

【红四方面军】

红四方面军在这几支队伍里那可是最有气势的部队,最兴盛的时候有十多万将士,还装备着5个军的家伙事儿。红四方面军刚组建的时候,是集合了好多起义部队而成的,再加上有徐向前当军长指挥打仗,这支部队的将士们打起仗来又勇猛又厉害,简直无人能挡。

可遗憾的是,长征的时候张国焘搞分裂了,而且他决策失误,这就使得红四方面军在鄂豫皖待不下去了,只能转到四川,那时候红四方面军可难了。

在和红二方面军于草地地区会师之后,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党中央的身边,这时候全军将士的损失特别惨重。

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刘伯承当上了129师(就是原来的红四方面军)的师长,徐向前做副师长。刚开始政治部主任是张浩,后来邓小平担任政委之后,红四方面军才一点点恢复了生气。红四方面军下辖的部队也慢慢建立起了太行军区、太岳军区、冀南军区,就连冀鲁豫军区也归红四方面军管。

红四方面军的徐向前司令员身上就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1934年夏天的时候,一场战斗打得正激烈。那天的天气也特别气人,雨下个不停,一直都不见太阳。就因为这连着下了好多天的大雨,宕河发了大水,那洪水波涛汹涌的,水位呼呼地往上涨,路边的大树都被淹了一半。

徐向前在雨中指挥战斗,瞅着那汹涌澎湃的洪水,冷不丁就下达了“准备抢渡”的命令。但警卫员操心徐向前的安危,一个劲儿地劝首长:“我们要是被淹死了,那是小事,可您……”

徐向前为了战斗的输赢把自己的生死都抛到了脑后。大家都知道总指挥就是这样的脾气,面对这样的首长,也没办法,只能赶紧去准备船工,尽量确保首长安全。很快,苦草坝特别区委就找了十多个好手来划船掌舵,徐向前身边也跟着3名贴身警卫保护他。

有好多安全方面的准备,徐向前平平安安地顺利到达对岸。他特别感激船工,热情地说道:“谢谢你们!”战士们顺利圆满完成任务了,心里那叫一个骄傲自豪。

徐向前身上除了有那种惊心动魄的大事,日常里还有很多贴心又温暖的小事。1934年5月,徐向前带着部队驻扎在擂鼓城。那地方地势险峻得很,到处是高山峡谷,人少得可怜,交通也不方便,生活物资得翻山越岭从外边运进来,所以生活物资特别匮乏。

徐向前,他跟全军战士还有当地百姓一块吃住,一点当官的架子都没有。但司务长瞅见总指挥成天忙里忙外,累得不行,就绞尽脑汁想办法给总指挥改善伙食,好让徐向前营养跟得上。

有一回,司务长下山去采买生活用品,有户老乡把自家舍不得吃的黄豆做成的豆腐送给了他。司务长接了豆腐后,就打算按照当地豆腐的价钱付钱。哪知道老乡坚决不收钱,司务长,坚守原则,就为了一块豆腐,两边开始“谈判”起来了。

老乡最后还是妥协了,只打算收半块豆腐的钱,可在司务长要出门的时候,又把钱悄悄塞回了司务长的菜箱子里。司务长没辙了,只能向徐向前报告这事儿。

徐向前亲自教司务长怎么把钱还给老乡。然后,司务长又一次来到老乡家里,一边说着好多感谢老乡的话,一边还主动说想再买些新鲜蔬菜。

老乡见自己能出份力来帮红军,特别高兴,忙说:“你等一下。”老乡往地里去的时候,司务长偷偷把钱放在茶盅底下,接着就从后门悄悄走了。

老乡兴高采烈地回来后,屋里没瞅见司务长,却瞧见了茶盅下压着的豆腐钱,这一下就懂了司务长到底是为啥来的。

【陕北红军】

陕北红军和那三大主力红军比不了,可为啥还能独自成“山头”?就因为它对红军的生死存亡有着极为关键的意义。以前,是刘志丹带头组建的陕北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刘志丹看清了抗日的正确方向,就开始下大力气组建军队了。

在这样的目标与背景下,陕甘游击队还有工农红军第26军就先后组建起来了。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后,刘志丹领着他的队伍多次把敌军打得节节败退,让革命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为之后的革命留下了希望的火种,积攒了力量。

红一方面军到了陕北之后,自己这边就有机会休养生息了,变得兵强马壮的,为保存和恢复中央红军的实力那可是出了大力了。

这时候,他们不再守着陕北红军自己的“地盘”了,心甘情愿地并入到红一方面军里,而且是要多少钱就给多少钱,要多少粮就给多少粮。但特别可惜的是,陕北红军的创立者刘志丹,在东征战役里英勇献身了,当时他才33岁。

【结语】

建军那会还有之后的几次大战期间,解放军是有“山头”划分的。解放战争的时候,经过好多次整编、改革,就形成了地区性特征很明显的中原野战军、华北野战军、西北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解放以后,咱们的解放军又有了新的调整,进行了更名和整编。分成了北京军区、南京军区、成都军区、兰州军区、广州军区、沈阳军区还有济南军区。

一直到如今的五大军区,这一回回的改革让解放军“山头”性质变得越来越淡,早就看不到当初的样子了。

11 阅读: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