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桥1976年有多嚣张:敢按住华国锋批示不发

一只可爱的钝钝 2025-03-17 14:12:16
前言

在咱们中国的1976年,发生了一件差点因为一句话就改变国家命运的事儿。毛主席临终前有个嘱咐,到底是“按既定方针办”,还是“按过去方针办”,这就差了几个字。

虽然单从字面上看没多大区别,可这背后的政治意图那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这两句话,可关系到以后谁才是合法的“接班人”这个事儿。

可是,不知不觉间,有个搞“按既定方针办”的小团伙居然得势了。他们借着悼念毛主席的机会,通过各种媒体在全国到处大肆宣扬。

就为这事儿,华国锋在一篇很重要的外交发言稿里,对那个错误的“嘱咐”给做了批文修正。张春桥那家伙可张狂了,大张旗鼓地跟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华国锋对着干,竟敢把华国锋的批示摁住,不让往下发。张春桥咋就这么大胆?他哪来的这么大的胆子?

【小宗派受到批评】

林彪坠机之后,江青在中央的势力就蹭蹭往上冒。1973年的时候,王洪文当上了中央副主席,这时候得势的江青就拉拢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以上海为“革命”据点,搞了个“小帮派”。这个小帮派干了不少对老百姓不利的事儿。这里面虽然也有曾经为红色革命出过力的前辈,但最后都被这个小帮派给诬陷了。

那时候的情况,毛主席心里很明白,要把这么大的中国给治理好,靠小团体那可不行。于是,英明的毛主席就在1973年让周恩来把邓小平从江西接到北京来了。

邓小平到中共中央参与政事之后,那些小帮派被他制约得有所“收敛”。到了1974年的时候,毛主席对小帮派的不良行径多次提出批评。

同年7月之后,中共政治局开了个会。会上毛主席当着好多人的面又批评江青了,他让江青注意点,别人对她有意见,可不好当着她的面说,可别乱给别人扣帽子。

【“武则天”之梦】

1974年10月的时候,有个小帮派利用国产货轮去欧洲航行后回上海这事儿,一个劲儿地歪曲事实。就为这,王洪文专门跑到长沙去找毛主席,还污蔑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崇洋媚外、卖国求荣,这就是“风庆轮”事件。小帮派这么干,就是想在中央领导选举人事安排上瞎鼓吹,好让自己在选举里占优势。

1975年1月,中央作出人事安排。经毛主席批准,邓小平担任军委副主席,张春桥担任政治部主任。

同月,第四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按时召开了,真让人高兴的是,邓小平担起了第一副总理这个重任,开始代替重病的周恩来开展工作。

进入1976年1月,全国人民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周恩来总理逝世了,这真的让大家痛心。

第二个月,华国锋就接手了国务院代总理的工作。张春桥,他可就“坐不住”了,马上就写了一篇《一九七六年二月三日有感》。这文章里满满都是“羡慕嫉妒恨”的情绪。他主要想说,这天下好像要变成某人的了,走错误路线肯定是要倒台的。张春桥的这些感言,把他对中央人事安排特别不满意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

就在同年同月,全国各地开始出现大字报了,上头写的句句都是冲着小帮派那些胡作非为的事儿去的。可即便这样,小帮派还是没打算停手。

于是,悼念周总理的活动一天比一天热烈,南京的大学生表现得特别突出。他们特别激动地拿油漆在交通车上刷标语,写着“旧恨新仇”一起算,这意思就是坚决支持周总理,谁要是跟总理作对就打倒谁。

就在同年9月9日刚过12点的时候,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当天凌晨,中共中央紧急召开会议,商讨毛主席悼词等重要事务该怎么处理。谁能想到,毛主席的一句临终“嘱咐”,竟被小帮派利用了,还成了他们用来“怀念”毛主席而大做文章的由头。这一年肯定是很不平常的一年。

【为嘱咐展开较量】

当年9月16日的时候,“两报一刊”第一次把“按既定方针办”这句话给登出来了。大概的意思就是,毛主席虽然已经逝世了,可是毛主席的思想、革命路线,还有他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都有后来人继承。“按既定方针办”这可是毛主席对咱们的临终嘱托,也是主席革命路线和以后各项政策的办事依据。

然而,9月30日那天,搞舆论宣传工作的姚文元,对华国锋的代表汪东兴发出的警告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依旧是想怎么干就怎么干。当天在国庆节座谈会上,华国锋压根就没提“按既定方针办”这句话。

结果到了第二天,在综合报道里,姚文元居然给加进去了。这样一来,华国锋就不得不表态。

华国锋在发言稿上针对叶剑英、王洪文、张春桥写了一段批文说明。华国锋觉得“按既定方针办”跟“照过去方针办”不一样,二者的本质含义也有差别,并且“照过去方针办”是主席对华国锋汇报工作时给予的肯定与指示。

王洪文和叶剑英看了之后,都在自己的名字那儿画了个圈,还写了“同意”俩字。张春桥看了以后,也写了“同意”,可张春桥另外还加了一段话,他的意思就是不赞成把华国锋修改之后的批示给发下去。

张春桥明摆着不同意,理由就是怕引发误会和纷争,他这是要给小帮派争取“斗争”的时间。

没过多久,小帮派那些阴谋诡计就全都现了原形。

华国锋想弄清楚事情真相,这期间,他好多次向毛主席临终时在旁边的人打听。他就问,主席当时都说了啥话,都有谁听到了。最后弄明白当时在现场的是江青和主席的侄子毛远新。

那么问题就来了,江青既然也晓得毛主席的临终嘱咐,一开始的时候,她为啥不在中央政治局主持的会议上讲出来,或者在追悼会上的悼词里说出来?为啥偏偏要挑权威性比较低的两报一刊去大肆宣扬?

很明显,江青那伙人搞了个小帮派,他们借着毛主席的临终嘱咐,想跟党、国家还有华国锋叫板,就想达到统治中国的目的。

就在小帮派的阴谋诡计露出马脚的时候,也就是《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发表的当天早上,有个关键人物给华国锋提了个醒。那天华国锋还没起床,就被秘书叫醒了,秘书说有个叫李鑫的人要见他。

李鑫一见到华国锋就讲:“昨天我去钓鱼台参加了一个饭局,吃饭的时候江青问毛远新,东北的部队到啥地方了。”这时候就啥也别说了,那些小帮派都开始调集兵力了,这明显是要“大干一场”。华国锋实在忍无可忍,就给叶剑英打了电话。

在接到电话之前,叶剑英就已经听部下汇报过小帮派的动向了。于是,叶剑英急忙赶到华国锋的住处,想和他商量这事儿。两人一见面,叶剑英就说对付小帮派得“快打慢”,可华国锋还寻思着等主席忌日过了再说,这情况看起来是刻不容缓了。

于是,10月06日晚上,小帮派一点准备都没有的时候,国家领导人很果断地就对他们采取措施。小帮派可坏了,他们把“嘱咐”的意思给篡改了,还想倒打一耙,现在好了,能把这事儿给他们还回去。这样一来,两个版本的“嘱咐”的事儿就到此为止。那这事儿到底是怎么引起的?

【一语倒出真想】

有一位老人揭开了两个版本“嘱咐”的真相。在50年代的时候,陈裴文就在国家计委办公厅工作。

1976年4月30日的时候,新西兰总理马尔登到中国来访问,毛主席还有华国锋等咱们国家的领导人就接见了马尔登。

同年的七、八月份,中共中央主持召开了全国工作计划座谈会。那些小帮派闹得很厉害,而且刚发生了唐山大地震,参会人员的心情也特别不平静,所以会议场面有些乱哄哄的。

其中,华国锋在会议里做了重要讲话。他把向主席汇报工作的前两句话说完后,卡在“照过去方针办”这儿了。因为临时有事儿,他就离开了会议室。等华国锋回来的时候,王洪文提醒他还有后半句话,于是,华国锋就把后半句话也讲完了。

在会议里负责做重要笔录的陈裴文,不巧就没听清卡说的“照过去方针办”这句话。他一急,就写成“按既定方针办”了。

后来,陈裴文在整理笔录还有华国锋宣读稿件的时候,察觉到内容有点对不上。陈裴文就跟当时负责座谈会的一位领导说了这事儿的缘由,结果那位领导,连核实都没核实,修改也不修改,直接就把文件给发出去了。

就因为这个举动,才弄出了两个版本的“嘱咐”,差点把中国的国运都给改变了。小帮派被华国锋打倒之后,华国锋就担任了中共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国务院总理这些职务。

15 阅读:2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