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2年再看《漫长的季节》,100万人打出高分,当之无愧神剧之首

波波谈影剧 2025-04-12 15:50:34

有的戏,因为太好了,反而很难写文章分享,《漫长的季节》就是这种感觉。

看戏的时候文思泉涌仿佛真气在身体各处窜动,但这窜动却没有带来打通任督二脉的神效,而是认清一般人其实没有太多选择的悲哀。

这部剧以东北小城桦林为背景,讲述计程车司机王响(范伟饰)的儿子王阳多年前牵扯上一桩命案,死于非命。

因为一起意外的假车牌案,王响怀疑逃逸多年的凶手再次现身。

于是找上妹夫龚彪、辞职的老刑警马德胜组成民间探案三人组,踏上寻凶之旅。

第一集的节奏其实很明快,主角计程车司机王响生活很简单,就像他车里的后视镜,平静、单调地反射着周围的人和事。

但一出场,一个追假车牌的反应就看出他不简单,简直像是隐藏在朴素长相跟工作下的特务。

后来才发现其实他可能是在追寻儿子死亡真相的过程中,培养出对每一个细节的过目不忘。

“我妹夫以前是开火车的!”看到王响追车的狠劲,他的妹夫龚彪带着一点骄傲这么说。

我们很少看到火车倒退,最多就是停在原地等候汽笛声往前进。

但王响人生这辆火车却停在20年前,儿子死亡、病重的妻子跟着去了之后,就一直没有迎来汽笛声。

没想到也就是这个假车牌事件,他坚信看到了当初害死他儿子的那个凶手,这犹如一颗巨石投入他假装平静的湖面。

王响逐渐发现,儿子王阳的死亡不是偶然,它背后的那条隐形的线,其实牵扯着复杂的社会脉络和当时人们的生活模式。

故事回到1997年,当时发生了一起碎尸案(甚至后来发生不只一起杀人案),这是一个很容易引人入胜的戏剧开端。

但是渐渐会发现,导演想说的根本不是悬疑的连环杀人案,他真正想说的是“人生”跟“选择”,所以每个角色都有太多对话、太多细节。

10个人里面我猜有8个人会因为只想知道凶杀案的发展而分心看不下去,然后就愈看愈看不懂。

因为剧中横跨了1997年、1998年和2016年3个时间段。

3个不同的时光里,社会的变迁像一把大刀,割开了这些小人物的命运。它不仅仅是一部悬疑剧,作家与导演将时代背景与悬疑犯罪缜密结合,将个体命运和时代交错而成血淋淋的现实。

首先要说个背景,电视剧里虚构的“桦林钢铁厂”规模很大,就像现在人说韩国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离开不了三星一样。

在桦林里,医院、电影院、澡堂等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这是有历史背景的:

918事变之后,日军利用东北丰富的矿产资源,建设了交通、钢铁、石油等工业,之后又随着抗美援朝的战争需要,进一步加快发展相关产业,而如此大规模的建设,自然对应大量的人群。

剧中的1997年和1998年,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化的时期,国企改革、下岗潮等社会问题深刻影响了普通人的生活。

当时的社会氛围是时代动荡,人身危险与人身危险都是一触即发。

所以王响在意外发现碎尸案线索的时候,努力协助破案,认为这样就能提高自己的重要性,不会轻易被开除。

但事实上,他做的一切都徒劳无功。

某一天,王响被妻子表妹黄丽茹的追求者龚彪告知,在下岗名单上看到了王响的名字。

更讽刺的是,因为龚彪气不过厂长玩弄了黄丽茹的感情,闹了一场,打了几拳,下岗的名字立时就换成了龚彪,龚彪的人生也因此骤然走向完全不同的路。

龚彪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在那个年代他是少有的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分配到大工厂,有着明灿灿的前程,看书看的是弗洛伊德,随口就能谈《梦的解析》,电影看的是法国片《新桥恋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因为爱上了一个想要攀附厂长的女孩,命运急转直下,20年后成了一个油腻腻大肚子为生活发愁的出租车司机。

(这里要先赞美一下秦昊,在还没有看到演员名单前,我完全无法这个大肚便便的大叔竟然是俊美的秦昊,他为了这部戏足足胖了10公斤!)

但龚彪很少抱怨,骨子里他好像还是那个理想的浪漫主义青年,他的幽默中藏着深沉的悲凉。

他就像莫言笔下那些带着酒气、带着苦涩的角色,面对世界的荒谬,他选择用笑容去反抗:他养鸽子养得起劲(或许是把自己祈愿自由的灵魂寄托在鸽子身上),不相信自己会暴富但还是常买乐透,然后,却在案子谜雾散尽、大家准备苦尽甘来,听到广播传来他买的数字中大奖这一刻,他遭遇车祸,生命戛然而止。

龚彪发现自己被戴绿帽时,他接受了这个怀了别人孩子的黄丽茹,而且还带着笑脸去求婚,后来日子穷,老婆要离开,他把所有的积蓄都给她,甚至在暴富前死亡那一刻,他竟然笑着!

有人说他是还来不及面对死亡,但我认为这个文艺青年早从阅读的各种名著里面明白。

生活是丑陋的、真相是残酷的,所以,他允许一切发生,包括死亡。

至于王响,却正好相反,他始终无法接受儿子的死亡,时间冻结在发现儿子死在冰冷河水里的那一刻,凶手是谁?

发生了什么?在追寻真相的路上,他步履蹒跚,却始终无法找到真正的出口。

因为在2016年,当他以为生命给了他新的机会、车牌案里他看到的、坚信就是当初害死他儿子的那个凶手,早就死在监狱了,这个结果恐怕比任何一个答案都令他失望。(更残忍的是导演,只有一句台词就交代了这个角色的结局,观众很轻易带入王响的绝望:就这样?)

有没有发现,我行文至此都没有提及碎尸案的前因后果?

虽然案子很悲伤、也很令人愤怒,一切起因于一个不愿认命、不甘心备受操弄迫害而痛下决心起身反抗的女孩、和为了女孩的复仇而愿意牺牲一切的两个男孩,才引发了这一连串的蝴蝶效应。

但某个程度,我认为相较于其他人因为这些案子而转弯的人生,案子本身竟然显得没那么深刻了。

我不想细写剧情、不暴雷、也不能大力推荐,因为它是一个都写完了就没什么特别的故事。

正如那句老话:人是个谜,解开了也不过是个谜。

《漫长的季节》仅仅是导演辛爽的第二部长剧,犀利得像是一面镜子,黏腻得像是口香糖,我至今挥不掉对那些人物每一个无奈举动的慨叹与共感,跟导演的名字恰恰相反,很令人不爽(是赞美的意思)。

0 阅读:6

波波谈影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