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碑在发展的过程中,一个典型的特点就是“不统一”,没有一定的规范,所谓“千碑千面”就是说的魏碑。这也正是魏碑总是给人意外之美的原因,其艺术性也主要表现在这一方面。
魏碑的外形是书写和刀刻双重作用的结果,我们一般说魏碑有摩崖、墓志和造像等题材的创作。每一题材的创作风格都有所不同,每一个题材的不同书写者又有不同的风格。刻工在刻制的过程中,因为有再加工的过程,所以也会出现天然多变的特征。总之,魏碑因为没有统一性,所以成就了其独特的艺术性,同时也是因为没有统一性,所以出现了质量上面的参差不齐。有比较细腻严谨的,当然也有比较粗糙的,水平相差很大。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比较细腻严谨的魏碑是首选的,而过于粗糙的魏碑本身没什么艺术性,也没有用笔的规律性,所以不值得学习。所以我们在学习时,如何去粗取精才是硬道理,否则的话,就容易走入误区。
魏碑按照阶段的不同又出现几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多变、方俊、雄浑、粗犷的风格,一种是比较细腻规范的风格,另外一种是介于二者中间的过渡型风格。例如,南北朝书风有一个阶段是互相借鉴和统一书风的阶段。这个阶段的魏碑就结合了南派帖学的细腻与流畅之风,北方的粗犷豪迈与南方的细腻潇洒合二为一,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碑体风格,代表作就是龙门二十品的《王元祥造像》,风格独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