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彻底的中国人,也不是彻底的美国人,我的灵魂注定撕扯

火火水水 2023-01-04 02:00:03

黄柳霜

黄柳霜是谁?

她是第一个头像出现在美国货币上的亚裔女子,也是第一位在好莱坞打拼的华裔女星。

然而她的一生都在被撕成两半的灵魂拉扯着:“我不是彻头彻尾的中国人,也不是彻头彻尾的欧洲人,我的灵魂的这两部分如猫狗般争斗着!”

与种族歧视、与性别歧视对抗。以小女子之身,与整个社会抗衡。终其一生,黄柳霜都在努力拼搏,一时都不肯放弃。

1 亚裔姑娘安娜·梅·黄

1905年元旦之后第三天,黄柳霜在美国洛杉矶呱呱坠地。

户籍簿上登记的名字是:Anna·may·wong,中文名黄柳宗。黄柳霜是在她进入演艺圈之后,结合中英文名为自己取得艺名。

黄柳霜和她的母亲李恭桃

黄柳霜祖籍广东台山,是第三代美国华裔,在家中排行老二。在生下她之后,母亲李恭桃还会马不停蹄地为家中添了6个弟弟妹妹。

在淘金热兴起之际,祖父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加州,凭借吃苦耐劳,攒了些钱。到了父亲黄善兴这一代,他们在唐人街附近开了一家洗衣店,生意做得挺红火。与那些真正生活在底层的贫苦劳工不一样,黄家也算是有点家底的殷实之家。

20世纪初的美国

如果出生在现代,漂亮的黄柳霜应该能在好莱坞混个如鱼得水,虽然歧视问题依然存在,却可以凭借自己的天赋活成不输于刘玉玲那样的巨星。然而她出生的时代却恶意满满,100多年前的美国,华裔或者说亚裔绝对处于社会最底层。1882年5月6日,美国签署了《排华法案》,认为华人有诸多恶习,他们不讲卫生,不道德,喜欢进行不正当商业竞争。甚至认为华人不可能接受美国建立在基督教基础上的伦理道德标准。大量华人被遣返,即便那些拥有合法身份的美国华裔也要承受歧视和侮辱。

《排华法案》

为了继续在美国生存下来,黄柳霜一家成为了基督的信徒,他们就像美国人一样去教堂做礼拜,虔诚的领圣餐,却依然被身边那些白皮肤的人视作异类。黄柳霜就降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华人不被美国主流社会接纳,他们遭受身体和精神上的霸凌。当她与姐姐就读于一所以白人为主的加利福尼亚街道公立学校时,不少白人孩子就对她进行了霸凌。他们肆无忌惮地推搡两姐妹,扯她们的头发,打她们的脸,并怪腔怪调地喊她们:“中国佬!”

20世纪初美国的华人劳工

不得已,黄柳霜的父母只能将孩子们转到唐人街附近的中国教会学校,这里都是美籍华人孩子,都是同样的肤色,自然不会有歧视和伤害。但是孩子们又面临了另一个问题:文化上的巨大撕裂感,他们已经离开中国多年,却依然很难融入美国社会。

20世纪初的美国唐人街

尽管黄家在美国已经延绵到第三代,并且改变了信仰,但婚丧嫁娶的范围依然在华人圈中。黄柳霜的父母都是传统的封建思想,子嗣传承中更重视男丁。认为女孩子们的生活就应该围绕家庭,到了年纪就出嫁,为夫家延绵子嗣。于是黄柳霜稍微长大一点能承担家务的时候,每天下课后她与姐姐就要在“祖传”的洗衣房中工作。年纪太小,做不了力气活,就跑腿给客人送洗好的衣服。偶然能遇到慷慨的客户,看着眼前瘦小的姑娘,就会给她几个硬币做小费。小黄柳霜小心翼翼的将这些钱收好,她可喜欢看电影了,有机会便会去看上一场。

2 她出名了

黄柳霜的童年时代,美国电影制作正经历一场大迁移。因为洛杉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逐渐变成了美国电影工业的“梦工厂”。黄柳霜就生活在这所城市里,她对电影的热爱也是从站在街边看剧组拍摄开始的。

年幼的黄柳霜

9岁的时候,攒足了钱的黄柳霜走进影院看了人生中第一场电影,自此,她爱上了这门光影艺术,做梦都想要和那些电影明星们一样站在镜头前表演。然而这个梦想注定无法被家人理解,母亲李恭桃对摄像机能够勾魂这件事儿深信不疑,而父亲则坚信做演员是低贱的事儿,家里明明不缺吃穿,甚至还送了你们去上学,为什么你要自甘堕落当“戏子”?

黄柳霜

坚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父亲拿出鞭子狠狠把女儿抽打了一顿,一边打一边骂:“你年纪大了,心野了,给你找户人家嫁了吧!”然后一把大锁,将女儿反锁房中。黄柳霜被父母的态度伤透了心,她患上了抑郁症,整个人差点崩溃。母亲见女儿情况不好,恳求了父亲才将黄柳霜放出来。即便这样,小姑娘并没有放弃梦想。一部名叫《红灯笼》的电影发出试镜通知,黄柳霜大胆自荐,为自己赢得了一个跑龙套的小角色,这时她仅有14岁。

黄柳霜

眼见女儿一心要投在电影事业中,黄善兴放话:“看她怎么跌个头破血流。”之后对女儿的“事业”不闻不问。黄柳霜倒是松了一口气,积极投递简历,四处面试角色。最初,她试图平衡崭露头角的演艺事业和学业,但很快黄柳霜就发现自己没办法同时做好这两件事。最终,黄柳霜决定辍学,她想:“我还年轻,即使10年后没有任何进展,我仍有足够的时间去尝试其他的东西。”

黄柳霜

黄柳霜继续在演艺圈摸爬滚打,大的小的,背景板,她都不在乎。她那别具特色的东方长相,纤细高挑的身材都让她在一众“背景板”中脱颖而出。美国电影非常喜欢在唐人街取景,满足西方人感受与众不同的异域风情的要求,黄柳霜也是如此,她是神秘东方的一个符号,用来满足美国人对东方人的幻想。

1921年,黄柳霜获得了第一个戏份多一些的角色,在电影《人生》中饰演男演员的妻子。她完成得非常出色,接下来她获得了出演美国电影《海逝》的机会。

黄柳霜

电影上映后,黄柳霜饰演的中国少女莲花火了,杂志上刊登出黄柳霜的照片,并且称呼她为“中国娃娃”。

3 好莱坞没有前途

尽管导演和演对手戏的演员无不夸奖黄柳霜演技了得,是一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但是好莱坞依然拒绝给她更多机会。

黄柳霜

很不幸,这就是黄柳霜生活的时代,美国社会对华裔充满了排斥和歧视。他们对神秘的东方世界充满了好奇,却同时鄙薄身边的不同肤色的人们。无论黄柳霜的演技再好,他们都带着或鄙夷或歧视的眼光看她,交给黄柳霜的角色多数是娼妓、凶残的坏女人或是死于非命的女人。

黄柳霜

1924年,在道格拉斯·范朋克的邀请下,黄柳霜出演美国电影《巴格达窃贼》,她在片中饰演一个戏份微不足道的狡猾蒙古奴隶。虽然她凭借细腻演技再次征服了观众,但报纸上的标题依然不友好。“中国人杀入演艺圈!”“黄祸来袭……”种种侮辱性的宣传,势必要将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踩在脚下。

黄柳霜

机会太少了,黄柳霜被迫出演了一些富有争议的角色。她曾经无奈地说道:“那些角色即使我不演,也会有别的白人来演,与其让他们演,还不如我演。”是的,在那个时候东方角色并不需要东方人来演,因为比起真正的东方人,制片人更喜欢匈牙利人、墨西哥人、美国印第安人来演东方角色。

黄柳霜的身份证

他们只需要随便找个演员,然后在他/她脸上抹上一些深色粉底,再拉起他们的眼角,就可以假装这是一个东方人。而真正的华裔,比如说黄柳霜,即便她的脸出现在全国各地的广告牌和电影屏幕上,她也必须不断证明自己的公民身份。也就是根据《排华法案》,黄柳霜必须随时携带自己的身份证件,随时掏出来应付检查,证明她被允许留在美国。

黄柳霜

这只是其中一个阻碍,另外,美国很多州制定了禁止白人与有色人种通婚的法律。1661年,马里兰州通过第一个《反异族通婚法》,接下来美国有38个州先后通过类似的反异族通婚法。禁止白人与“黑人、混血人和蒙古人”之间通婚。其所称“蒙古人”包括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和其他亚洲人。这也就是说,如果黄柳霜在荧幕上拍摄与白种男人接吻的戏份,她很有可能会触犯法律。

黄柳霜

无法演绎亲密镜头,她只能扮演那些凄惨死去的配角,黄柳霜已经被剥夺了女主角的可能性。在以白人为主的好莱坞,在爱情戏份必不可少的影视行业,她根本不可能获得女主角的邀请。黄柳霜自始至终只能作为一个东方文明的“符号”,一遍又一遍地扮演着美国人眼中的亚洲人。

与上述相比,薪酬反而是最不值得一提的部分,她的薪酬只是白人同行们的零头而已。

黄柳霜

若她就此屈服,便不是黄柳霜了,她要为自己找到出路。

4 曲折路漫长

1928年,黄柳霜离开美洲大陆,前往欧洲寻求发展。

她笑着对媒体说:“我想要搬到欧洲去,因为我已经厌倦扮演那些邪恶的死人了。”

黄柳霜

欧洲的风气显然比美洲要开放些,当黄柳霜来到欧洲,她用自己的优雅的外貌和出类拔萃的演技在欧洲电影圈获得了一席之地。她终于再次担纲主演,这距离她上一部主演已经过去了7年。

聪明的黄柳霜拥有极高的语言天赋,她掌握了德语,法语,很快就能用流利的德语/法语与其他人交谈。甚至改变了口音,将自己的美式英语改成了优雅的伦敦腔,同样获得了英国人的好感。1929年,黄柳霜主演的《唐人街繁华梦》为她彻底打开欧洲电影圈大门。这是她个人电影生涯的最后一部默片,她借在该片中的演出,获邀出席英国王室宴会。

1928年,黄柳霜出演的一部欧洲电影

“东方娃娃”在欧洲走红,印有她剧照的明信片在全世界发售,黑色长直发,刘海压住细细的眉梢,会说话的明眸,再加上一双丰润的红唇。黄柳霜的形象完美迎合了欧洲人对东方情调的印象,她的发型、妆容和服饰被欧洲少女们争相模仿,姑娘们将遮住前额的齐刘海称为“黄氏发型”。

1928年博林的一场舞会

在欧洲2年,黄柳霜参演了6部电影,还出演了一部舞台剧,学会了两种语言,获得了观众如雷掌声。她以为自己获得了欢迎和尊重,但随后她意识到了一点,欧洲与美国并无不同。他们邀请她出演的永远都是白人们臆想中的东方女人,她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改变。

黄柳霜

时间来到了1930年,因为在欧洲取得的成功,势利的美国人从她身上看到了商机,派拉蒙影业邀请黄柳霜重返好莱坞,并承诺会给她一些重要角色。

思乡,或许是中国人的通病吧,尤其是黄柳霜的家人都在美国。离开家两年,她有些想家了。

黄柳霜

回到好莱坞,黄柳霜先是在纽约百老汇出演了舞台剧《闪光》。一连167场演出,几乎场场爆满,令这个姑娘有些错觉,她似乎改变了命运。然而现实很快就会再度给她一记重锤,1年后,黄柳霜被迫与日裔男演员早川雪洲共同主演了美国电影《龙女》。她在片中饰演臭名昭著的傅满洲的女儿“Princess Ling Moy”,一个反对白人的亚洲恐怖分子。她并不是没有抗争过,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而每一次挣扎,都将心更伤透几分。

1932年,黄柳霜出演《上海快车》

1932年,黄柳霜与好莱坞当红女星玛琳·黛德丽共同主演的美国电影《上海快车》上映,票房相当不错,但黄柳霜在片中饰演的是一位迎来送往的青楼女子。这并不是最糟糕的部分,因为一些亲密戏份,在影片上映后,传出了两位女演员的绯闻。

黄柳霜

玛琳·黛德丽,好莱坞有名的“撩神”,她就是一个行走的绯闻机器,与无数男男女女传出过绯闻。对于玛琳来说,这不过是一段无伤大雅的花边新闻,甚至在好莱坞小报上,也不过是一条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但这件事儿却在黄柳霜的家中掀起了轩然大波。

5 我是局外人

黄柳霜的父亲黄善兴本来就对女儿从事的职业十分不满,但当女儿拿回不菲的钱财之后,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黄柳霜所有的弟弟妹妹们都接受过高等教育,而这些费用都是黄柳霜一手承担。可老父亲依然对这个叛逆的女儿不满,在她年满20之后多次催婚,催婚不成就对女儿横眉冷对,就差将她撵出家门。当这位老人得知女儿与一个女人传出绯闻后,他暴怒将女儿赶走,然后声称要与她断绝父女关系。

黄柳霜

此时黄柳霜的母亲已经离世,她看着怒气冲冲的父亲,再看看她一手供养的弟妹,他们在旁边低垂着眉眼,却没有一个人站在她这边。黄柳霜也是冷了心肠,在这样的环境中,还有这样的家人,家里和外面一样冰冷。黄善兴将女儿从遗嘱名单中删除,而黄柳霜也同样决定不留分文给父亲,她这一生亲缘浅薄,这样离开或许也好。

与亲人缘浅,与情人也有缘无份。

黄柳霜

自从决定进入演艺圈,黄柳霜注定无法在华裔圈子中寻到如意郎君。那时候美国华人的圈子很狭窄,人们的观念也很传统,没有一个门当户对的华裔男子会愿意娶一个伤风败俗的“戏子”。黄柳霜深知这一点,她工作伙伴都是白种人,而她的初恋男友则是比她大了三四十岁的白人制片人米奇·尼兰。他非常欣赏黄柳霜,也给了她不少演出机会。年轻的黄柳霜是真心爱上了这个男人,她甚至想过与米奇结婚。但加州的《反异族通婚法》阻止了两人的一时冲动,黄柳霜提议两人去墨西哥完婚,米奇却打了退堂鼓。这段感情最终不了了之,让情感观念传统的黄柳霜伤心不已。

黄柳霜

1930年,她在伦敦与遇到了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埃里克·马施威茨,两人曾经陷入热恋。1937年,埃里克离开妻子来到洛杉矶与黄柳霜厮守,但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妻子身边。很多年以后,埃里克写了一首名叫《这些愚蠢的事请让我想起你》的歌曲,人们一直猜测,这首歌的灵感来自于他对黄柳霜那段放不下的感情。

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黄柳霜曾痛苦地写道:“真心总也换不回另一颗真心,这还有什么意义?”她也死了心,不再将情感视作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黄柳霜

与父母笃信基督不同,黄柳霜颇为喜欢看一些老庄之类的道家书籍,虽然到了她这一代,已经是美籍华裔第三代,但她却比父母更有文化的归属感。

美国人认为她是中国人,她看看自己一身黄色皮肤,似乎他们并没有说错。但拿出身份证,上面却明明白白写着她是美国人。可是她得不到美国人应该享受的福利待遇,她在这个国家一直被歧视,被视作低等公民,无论她怎么努力,都不能获得认同。

黄柳霜

更加糟糕的是,黄柳霜在中国人眼中一样是不光彩的存在。著名戏剧家洪深在看完《上海快车》后,愤怒地谴责这部电影,并且呼吁政府将《上海快车》列入了禁播名单。《北洋画报》干脆在头版刊登一条新闻:派拉蒙又用黄柳霜来羞辱中国了。

黄柳霜

杂志称黄柳霜为甘做西方人傀儡的小丑,认为她早就忘记了祖宗教诲,“赤身裸体”地在一群人中扭动臀部。她从来都算不得什么精英人士,她就是西方用来侮辱中国的小丑。

黄柳霜游离于东西方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在哪边都不如意,在哪边都得不到认同。

黄柳霜

她曾接受过《良友》画报的专访,并亲手撰写了《我的自述》一文:“国人对于我所扮演角色有点指摘,这使我很不安,因为我这种错误是无意种下的。在初期入电影界,我只能完全受着导演者的指挥,所扮角色是什么连自己也不知道,甚至片中的情节他们也未必说明白。这是事实,导演者对于闲角演员是不重视的,除了几个重要角色有权审查剧本内容是否对于自己主张有冲突之外,其余是不闻不问的了。”

字句之间诚恳之至,然而国人并不愿意理解她。

6 挫折重重

1937年,由赛珍珠所写的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大地》预备筹备改编成美国电影,黄柳霜得到这个消息之后振奋异常。赛珍珠是美国人,她的名字应该叫做珀尔·巴克,出生后四个月就被身为传教士的父母带到了中国。她在中国生活了将近40年,撰写了一部描写中国农民生活的长篇小说《大地》,并且凭借此书获得了普利策小说奖以及诺贝尔文学奖。而当黄柳霜得知《大地》要改编的消息,她兴奋不已,中国农民王龙和妻子阿兰的奋斗生活,女主角阿兰舍她其谁呢?

路易丝·赖纳

她积极争取这个角色,在制片人和导演面前充分展现自己的演技,但是最终这个角色给了白人女演员路易丝·赖纳。制片人做出一副不得已的表情,告诉黄柳霜,如果她愿意,可以出演本片中的反派角色,一个以卖唱为生的惫懒小妾。黄柳霜愤怒地拒绝了邀约,开启中国寻根之旅。

黄柳霜

顺便提一句,路易丝·赖纳凭借这一角色获得了第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一个从未来过中国的高鼻深目的白种人,抹了些黄色的粉底,就胜过了一个真正的华裔,最终还获得美国最高演绎类奖项,颇有几分黑色幽默在里面。

1935年,梅兰芳在伦敦与黄柳霜(左三) 余上沅(左四)合影

不知往何处去?那便先追寻一下自己从何处来,黄柳霜离开美国踏上了东方这片古老土地,开始了寻根之旅。在上海和香港期间,黄柳霜获得了影后胡蝶和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热情款待。这里是号称“东方巴黎”的上海,大家都是苦苦挣扎在“圈内”的同行,深知艺术创作的局限和不易,他们给了黄柳霜一些慰藉和认同。然而,此行并非一帆风顺,离开开放的大城市后,对黄柳霜的非议不可避免增加了。有媒体讥讽她:“她的墓志铭上应该写上:这是她一千次的死亡!”

黄柳霜的中国之旅

当她行至祖籍广东省台山长安村之际,被围观群众趁乱大喊:“侮辱中国的小丑滚出去!”黄柳霜当场失声痛哭。最终,她也没有踏入长安村半步,黯然离开中国,返回美洲。

黄柳霜

回到美国后不久,抗日战争爆发,黄柳霜在美国电影界的宴会上发表演说,呼吁美国人民支持中国抗战,甚至将自己这一期间拍摄的电影片酬全部捐给了联合援华会。她托人在中国的媒体上发布新闻稿:“虽然在美国出生,但我却是一个纯正的中国人,比任何时候更中国。”黄柳霜将自己多年以来收藏的礼服、珠宝首饰拿出来义卖,并将所得义款一分不留地汇回中国。但她的这一系列行为并没有换得国人的谅解,1942年,宋美龄访问美国,好莱坞举办了一场茶话会,但黄柳霜却并未被邀请,因为宋美龄代表团交代不要邀请“侮辱华人”的影星到场。

7 日暮西山

自从寻根之旅之后,黄柳霜更是拒绝了大量的有裸露戏份的演出以及一些负面形象角色。可不要忘记,她已经30多岁了,即便在现代,30多数的女星都要面临演艺事业上的坎儿,年轻女孩子们辈出,可以接到的角色越来越少了。

黄柳霜

黄柳霜的情况还要更加糟糕,本来就饱受歧视的东方女性,好的角色根本落不到她袋子里面。现在她反面角色不肯拍,裸露戏份也不行,这样那样,她能接到的角色少得可怜。美国的排华政策,中国的疏远,父母亲人不睦,爱情枯竭,现在再加上事业不顺,可怜的黄柳霜只能在酗酒中寻找一些慰藉。

黄柳霜

1942年,黄柳霜出演了反日宣传电影《缅甸炸弹》和《重庆夫人》,她将这两笔收入全数捐赠给了中国联合救济会,随后,35岁的黄柳霜从电影界隐退。

黄柳霜

因为长期酗酒,1948年,黄柳霜被诊断患上了门脉性肝硬化,为了支付医药费,黄柳霜变卖了房产,搬到一间公寓居住。之后的日子过得也是艰难,歧视依然存在,工作又少得可怜。她曾经在采访中这样说道:“被中国人拒绝,因为我‘太美国化’了,被美国制片人拒绝,因为他们更喜欢其他种族扮演中国角色,这是一种非常可悲的情况。”在痛苦和愤怒中挣扎,而演戏再也无法给她带来慰藉,或许这就是黄柳霜为什么最终选择退休的原因。

黄柳霜

1960年,作为首位华人明星,黄柳霜在好莱坞星光大道的落成典礼上留下属于她的那颗星星,这就是她人生最后的辉煌了。

黄柳霜

接下来的日子,她病得很重,不得不拒绝一些非常好的演出邀请。1961年,黄柳霜因心脏病发作去世,年仅56岁

黄柳霜做错了吗?我认为她并没有做过任何错事。

她为了理想付出一切,赚到的钱财一半为家人付出,另一半则交给了多灾多难的祖国。只可惜,祖国的很大一部分人不理解她,觉得她是美国人扭曲东方形象的工具;而家人也不谅解她,认为她是家族的“耻辱”。

从她降生那一刻开始,黄柳霜饱受种族歧视的困扰,当她长大成人,又被中美文化冲突撕裂。她觉得自己是中国人,但得不到中国的认可;她的身份证上写着她是个美国人,在自由的美利坚,却连结婚自由都无法获得……黄柳霜勇敢的奋斗过,她将自己打造成一个“潮女”,想要打破陈旧的藩篱。可结果又如何?东方人觉得她过于西方,西方人觉得她彻头彻尾的黄皮肤,在夹缝中挣扎,却得不到任何一方的认同。

黄柳霜的一生仿佛一个孤胆英雄,凭借一腔孤勇努力想要实现理想,却被现实一再打击,她用勇气、智慧妄图能够冲破一切,获得爱情和事业。结果呢?爱情仿佛抓不住的风,事业更是起起落落,难以看到光明前景。

她以为自己强大到足以承受歧视和侮辱,却没想到,人也是会累的,她没能坚持下来。酒精可以模糊现实与虚幻,可以暂时浇灭满腔的怒火,但一样会给她的肝脏和心肺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

黄柳霜是一个独特的演员,拥有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她是一个斗士,一个有魅力的女人,她的一生都在为有尊严地活下去而斗争!

0 阅读:11

火火水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